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2015-05-30李敏

2015年2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研究

李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初具雏形,但是内部控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导致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为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前言: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这一组织群体需要制定并实施各项政策,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提供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走向,决定了服务所产生社会效益的大小,因此,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产利用率,是管理部门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无法有效发挥自身职能。近几年,政府对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这种改革促进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规章之间不协调问题的出现,配套法规没有及时出台,对很对行为的约束力度不够。很多事业单位的财权与事权不分家,执行和审批过程也没有分开管理,导致内部责任不明确,出现滥用职权的现象。

1.2缺乏风险评估体系。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很多管理人员认为事业单位主要开展社会管理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很大区别,因此忽视对风险的预测、分析和评估。一旦发生风险,事业单位发现自身没有抵御该风险的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实际上,事业单位从事的所有活动大多数都涉及到经济行为,即使没有涉及到经济行为,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外界环境因素,也包括内部操作流程的因素,因此,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1]。

1.3监控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考核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根据这些结果改进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些管理者认为内部审计过程就是纪检监督的过程,没有设立专门的考核监督机构,又没有赋予审计部门考核监督的权利,考核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不能独立处理,要经过逐级上报,很多问题因此被搁置下来。

1.4内控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虽然在运行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交流,但是对信息的收集不够全面,经常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的沟通也不够及时,导致一些小问题没有被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些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导致解决问题的成本大大提高,各个部门也没有及时了解内控目标,欠缺沟通,不利于内控目标的完成[2]。

2.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2.1确定事业单位内控目标。首先,事业单位要保证自身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提高公信力,发挥自身对社会的正面导向作用;其次,事业单位要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社会效益,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第三,要保证所有财务情况的真实准确,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第四,要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分配资金的过程中要以预算为中心,合理分配、合理使用,通过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最后,资源分配和使用时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防止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营造和谐、公正的内部环境[3]。

2.2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内部环境,用制度来规范集体和个人的行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预算批复制度,将财权与事权分家,二者之间有效匹配,促使预算制度有效实施,预算要对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行为进行覆盖,不允许出现超越预算范围的特殊行为,所有的经济行为或者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开展都要以预算为依据和支撑,保证资金能够有效流通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将执行和审批分开管理,避免滥用职权事件的发生,每一项经费的支出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提高资产利用率,尽量用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另外,要合理设计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发挥问责制的作用,避免出现问题以后相互推诿[4]。

(2)建设风险评估体系。建设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识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事业单位内部要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来源和发生该风险的可能进行准确判断,并分析如果发生该风险可能会对自身造成哪些损失,对于风险的评估和判断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为宏观层面,包括资源配置方面的风险、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以及滥用职权等问题发生的风险;第二为微观层面,涉及到所有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流程,例如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有可能存在哪些风险。风险管理部门要有能力对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判断,可以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或者是风险测试的形式判断风险来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一旦风险发生要有能力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3)健全考核机制。事业单位要健全考核机制,有效监督内控政策的实施情况,对内控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和评估,根据考核和评估的结果继续完善内控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从业务流程方面来说,考核和监控主要针对控制细节的有效性,具体的监督和考核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持续性监督考核,另一种是独立监督考核。对于单位的日常管理要进行持续性监督考核,要对会议、培训中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根据这些反馈意见制定改进措施。而独立考核就是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对内控的组成要素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此来判断内控制度实施的有效性,要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明确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职责,保证考核和监管的有效性。内部考核监督将内控制度的完善变成了一个动态过程,能够随时发现业务流程中的缺陷,并及时做出改进,对于改正已存在问题、预防潜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5]。

(4)完善内控信息系统。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准确的收集与内控相关信息,保证这些信息在管理流程中准确传达,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与沟通对完善内控制度、发挥风险评估体系的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管理者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保证内部预算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运用;其次,具体业务流程的负责人要积极捕获外界信息,判断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产生哪些影响;第三,业务流程的负责人要将自己收集的外界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文件,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合理调整工作内容;最后,管理人员要将本单位的内控目标及时准确的传递给所有部门,鼓励各部门之间积极沟通,及时发现内控流程中的问题,经过共同探讨以后及时改正,促使内控目标的完成。

总结: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通过多个角度开展,建设风险评估体系、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内部信息系统,通过多方面来改善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通过内控来发现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使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责,创造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社会。(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教育局)

参考文献:

[1]王凤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马一宁.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12)09:29-35+96.

[4]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13(15)05:103-105.

[5]卓妍彬.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以S单位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14(16)05:93-96.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