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复制的“朋友圈快闪”
2015-05-30徐茂利
徐茂利
一切只要能触发人内心跟随的创意,无论是内容、形式、平台,或是其他要素,都可以转化为创意的魂,这就是策划的精髓所在
米兰世博会5月1日开幕了。
世茂集团为参展预热,将“世茂,世博,世界”联系起来,设计了一个“与世同行”的宣传海报,用于品牌推广。
这是很常见的一个设计,有创意的是它的推广。
4月27日中午,世茂集团3500名员工,加上外部相关1000名支持者,将微信头像都换成世茂集团的LOGO,同时发送了“米兰世博与世茂同行”的微信。同学们可以打开脑洞,同时想一想,4500个孪生微信同时爆出同一条内容,如果你的朋友圈被刷屏的话,会产生什么效果?
这场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朋友圈快闪”确实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4500人乘以100,这是45万人的精准直达。4500人互相刷屏的结果,还形成了有效的二次传播,从世茂员工发起,穿透供应商、媒体人和部分业主,对同行、媒体和社会机构形成了传播。辅之以及时的自媒体解读和媒体报道,在狂欢中达到了超预期的效果。
按微信的官方说法,做一次朋友圈广告的投入至少500万以上,从这个角度讲,这场活动世茂赚了500万元。
世茂能赚这500万,靠的是什么呢?
一、非常好的创意。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有一个观点,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它更是改变世界底层构造的结构性力量,其本质是连接与开放。大众传播时代的投资金律是渠道,而微时代的投资转向人。“传播的目标是争取人心,人心所向才是趋势所在。”
世茂的这一创意,用最简单的方式,很好地利用团队归属感,游戏一般地完成了传播。很多外部人明知这是一个广告,还是很感兴趣地参与活动,就是因为找到了人群归属心理。这是花钱买不来的,闭门造车的策划难以企及。
二、相当强悍的执行力。4500人同时做一件事是什么概念?你可以想象一场大型团体操表演,得提前半年操练;召开一次全体大会,起码也得提前一个星期发通知。但这么一场快闪,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完成,除了微信平台的组织功能,创意的游戏激励外,更需要强悍的执行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有同样的创意和同样的执行能力,能复制这么一场狂欢吗?结论是“NO”。不信你脑补一下,任何一个大企业照猫画虎来这么一出,网民将会怎么吐槽?别说软文,就说广告。微信朋友圈广告刚推出来时,宝马和可口可乐首发时引起多大的轰动,而现在,你能想起来谁在朋友圈打了广告吗?新媒体传播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只能创新,重复必死。
当然,把这么一个小小微信推广说得如此悬乎,也太过拔高,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其实,解读它成功的秘密也很简单,不外乎目标清晰、资源可控一类,最关键的是前面提到的第一点:它用独特的方式,引起了人心的共鸣——虽然只是在一个细分的领域。
深刻理解这点特别重要,我们现在很多策划,都以现有资源效率最大化来发动。但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和资源的作用,已经在逐步解构。渠道已经失灵,最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多重要,但一定有独特性而又稀缺。一切只要能触发人内心跟随的创意,无论是内容、形式、平台,或是其他要素,都可以转化为创意的魂,这就是策划的精髓所在。其实这之前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说“罗辑思维”求包养、马佳佳卖女选解放、小米的发烧友们等等。粉丝和社区的核心,就是人心。能找到目标人群的痒点,触碰它,像“世茂世博”这样的策划,形不可以复制,但魂随时可以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