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离》的来处(创作谈)

2015-05-30余同友

阳光 2015年3期
关键词:法制环境猪食逃离

余同友

一、    我的老家在皖南,去年的国庆节假日,我和一班朋友去老家一个小山村玩儿,那个村子叫白石岭,数幢徽派老屋,一脉溪水穿村而过,人家门前植有芭蕉、桃树,鸟鸣啾啾,朋友们兴奋得大呼小叫。可是,一圈儿转下来,我们发现,村子里一片衰败,大部分人都到远方的城里打工去了,可谓十室九空。城里来的朋友不解,放着这样美丽的地方不待着,跑到城里做什么呀?于是,有朋友就很认真地计划着,买下这里的老宅,来这里养花种草,呼吸新鲜空气。当然,他们说的很认真,但真的回到了城里,也就算是一个想法吧。我知道,这是当不得真的。只是,那一次,我在一户废旧的老屋前捡到了一只猪食槽(就是盛放猪食的容器),这猪食槽很原始,用整块圆木剖开挖空中腹。大约是经过了岁月淘洗,木头的纹理显现出来,十分朴拙而沧桑。猪食槽我是很熟悉的,因为我小时天天要喂猪。当然,如今老家人已经很少养猪了,一是没有劳力养,二是散养猪的经济效益等于零,根本拼不过工厂化的养猪场。被遗弃的猪食槽仿佛是一个象征。我将它扛到了城里,放在阳台上,我看着它,就像看到了一段乡土生活。

二、    我弟弟在上海做律师。有一段时间,他的业务不太景气,过年回老家,我们一起去扫墓,他总是心心念念地要我给他找个地方,做几间平房,门前有河,屋后靠山,他说,自己就回乡下算了,吃自己种的菜,喝没有污染的山泉水,不也挺好的吗?那时候,也有一股风潮,即所谓的“逃离北上广”。后来,弟弟有一桩代理案件在老家办,待了几天后,他大呼受不了。在老家办案,得和法院的法官天天喝酒,不像在上海,案件什么时候办,哪个办,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满意,还可以直接投诉。如是,这几年里,随着他业务的好转,他再也不提回老家当家夫的话题了。眼下,他的目标是努力挣钱,为即将出世的孩子挣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他已经在考虑,将来是不是让自己的孩子移民到国外去,在他看来,国外没有三氯氰氨,没有毒大米,打开水龙头可以直接饮水。

三、    对,说到这里,我似乎找到了写《逃离》的初衷。那就是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存在一个悖论,农民一心要成为市民,而市民中很多人又向往成为农民。其实,我想,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倒不一定是生态环境,而是道德、法制环境。只有道德、法制环境优良了,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道德完善,法制完备,政治清明,生态环境自然好转。所以,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法制环境的恶化,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应该选择“逃离”,这样的逃离注定是逃无可逃。农民也好,市民也好,首先,我们要做好公民。建设好公民社会,这个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四、基于这些想法,我杂糅了这样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小说写好后,拿给一些朋友看,他们认为小说有点儿主题先行,且贴生活贴得过近,但我认为,小说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不但能而且有必要迅速反映生活、适度干预生活,或者说对当下的生活要有所发言。

猜你喜欢

法制环境猪食逃离
曾经沦为“猪食” 松露的“身份”为何如此悬殊
孔祥熙被批吃“猪食”
寒假喂猪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法制环境好,研发就适度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和谐社会视角下优化农民工法治环境的若干思考
法制环境、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业信用模式——来自我国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
物联网基本法律问题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