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项二、丰富:形象丰满,论据充实

2015-05-30何媚秀

广东教育·高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论据文章作文

何媚秀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中内容饱满,运用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这个要求是对所有类型文章的共同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标准。“论据充实”主要针对议论性文章,要求旁征博引,充分而有力运用事例现象、理论格言、类比事例、数据史料等。“形象丰满”主要针对记叙性文章,要求能使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典型真实;叙事具体完整,点面结合,情节曲折有致,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而“意境深远”,则要求散文、诗歌、小说等文艺性更强的文章能巧妙运用情景手法表现主题,运用隐喻、象征、渲染、借景抒情等技巧手法营造意境,以境动人心。

【突围技法】

一、 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在记叙文中,如果只有平铺直叙、语言苍白的故事情节,读起来就会干瘪、乏味;而丰满典型人物形象,饱含情蕴的环境,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可以增强文章真实感,创造出更高远的艺术境界。因此考生无论是选择小小说、寓言、童话等故事情节较强的文体,还是选择以片断组合或者以情事理交融的抒情类散文都应该在“丰富”上下苦功。

1. 生动的细节描写。

要使形象丰满,就要尽可能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生动的、深刻的反映;并且对人物的一些看似平凡简单、不被人们注意却具有深刻意义的细节特征和细小事件进行细节描写。作家李准就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往往可以使人物神态毕肖,性格鲜明。

如2009年山东满分作文《见证》,全文紧扣“见证”来抒写亲情——对母亲的感激和理解,选材都是一些生活细节,这些细节无不包含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了母子亲情。如“高考前,在家中整理相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妈,你快来看!妈放下切菜的刀,擦了擦手,拿过照片端详了半天,竟如孩子般的笑开了:‘飞,你看,那时你妈我……真年轻啊!”妈妈的细节描写真实如在眼前,就如千家万户中的妈妈一样温暖却质朴,相当动人。其后又多次使用细节描写,如“我噙住眼中的泪,默默无语”“记得初中时不住校,每晚回家我都会偷偷看看母亲丝丝缕缕的白发以及那被岁月的风刀霜剑所侵蚀的皱纹”。都以漂亮的细节描写写出对母亲的理解、体贴和爱啊!母子之情,虽则朴实无华,却因描写的润色显得光泽靓丽。

2. 强烈的对比映衬。

优秀的文章总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令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最终表现主题。对比,既可以是人物自身对比,也可以将此人物与彼人物对照来写。如:

我去过小姨家,整个儿就像古典而标准的中式“藏经阁”。进门便见装裱一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往前走几步,李白、杜甫、王勃、李清照,挨个儿跟我打了招呼;打开卧室门,梭罗的那句“在瓦尔登湖上诗意地栖居”分外打眼。面对一屋子的书和姨父小声的数落,小姨吐吐舌头,调皮地说:“囡囡,别理他,小姨我就是爱书。”

我也去过姑姑家,青砖房,昏暗的灯光,姑姑忙里忙外,丝毫不停歇,在她的厨房里,锅碗瓢盆恣意奏着打击乐;在她的院子里,鸡鸭鹅猪快活地唱着合唱曲。见我来了,姑姑她……

我一直试图弄明白,这样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人,在谈及自己生活之时,眼中快活满足甚至自豪的光彩为何会如此相似?

或许因为她们同在乐观而向上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获得了满足。(2007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此文通过“小姨”“姑姑”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诠释“诗意地生活”即“乐观充实地活着”,并“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认识简朴却道理实在。而“小姨”“姑姑”对比叙述,两相对照,形象鲜明,情趣可感。

3. 含蓄的情景交融。

只有人,文章未免单调;因此,点缀的景物成为体现记叙类文章丰富必不可少的手段。“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景语存在于考场作文中,更多时候充当的是情感的载体功能。既可以刻画鲜活的生活图景,然后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明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大胆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对比、对偶、用典、铺垫、烘托、映衬等手法对最能表达情感的景物进行描写,使“物染我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还可以在描写景物时,适当地插入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情,使景物随人而动,为情而变……方法多样,取舍的标准在于考生的能力与主题表达的要求。但景写得好,情的确往往更自然,文章也更见风韵。古人有言:要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缀文者性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受到启迪和美的熏陶。而高考作文意境深远,就是让阅卷老师感受其中,“入情”其中,从而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2014广东优秀作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开篇就写:“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结尾句又写:“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文章从紫藤花起笔,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与温情,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这一棵紫藤花在冷酷的评卷场上可是帮作者抢了不少分!

4. 起伏的情节波澜。

情节也是记叙文文章丰富的主要手段。但凡能令文章读来饶有兴味的情节都一定能做到跌宕起伏,张弛有致,把形象、矛盾和主题情理都蕴含其中。“文似看山不喜平”,考场设计情节首先应考虑曲折变化,利用节外生枝、设置悬念、正反对比、欲扬先抑等技巧吊足读者胃口,引起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优秀的文章欲使某一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总是特别喜欢在情节上运用对比前后对照来写。但考生必须注意情节设计绝对不能天马行空,脱离真实。出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永远的准则,只有合乎情理,才能够使人信服。

二、 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议论类文章要丰富,必须要在论据材料上下功夫。《考试大纲》要求“论据充实”,清楚表明议论文的论证不能泛泛而谈,要有大量恰当的论据支撑论点。那么,论据材料如何才能丰富起来呢?多读书、勤积累当然是好的,但考生应明白,论据再充实的议论文在800字的限制下其实真正用上的论据也是有限的。杂乱地堆砌事例,远不如典型的论据有力,因此考生不妨尝试加强论据的典型性来武装文章。有下面四招提供给考生参考:

1. 引用时事素材。

李白、司马迁、爱因斯坦、贝多芬……这些已作古许久的中外伟人,一旦到了高考时间,就不得不从棺材里挣扎着爬出来为千千万万考生去攻城夺分,一年接一年地……这件事情无论怎么想都无法让任何一个读书人感到高兴,因此这些年高分结束后总是会批评考生老气横秋,论据陈旧。在强烈对比下,如果考生能引用最新的热点时事或者人物为证,文章理所当然地会被评卷老师更看高一线。尤其值得注意是近3年广东高考都以新材料作文形式考查考生,如2012考“时代与生活”,2013考“慈善与捐助”,2014考“照片的时代变化”,2014广州一模更是直接考“学生在校服涂画”,这些材料本就是与时代生活密相关,只有活在当下,用现代的眼光和素材写作议论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时人写时文,不管哪个时代都有许多新鲜的素材;不管备考如何忙碌,考生都要关注现实生活,阅读报纸、刊物和网络中最新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让时代生活成为作文论据素材的源头活水。

2. 借用课内材料。

这点和前面所提的并不冲突。课本本就是考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多数评卷老师生活的一部分。熟悉的材料令人更亲切,如果考生还能做到“旧曲谱新词”,更是能博得满堂喝彩的!当在考场上感觉“弹尽粮绝”时,考生不妨直接向教材“借粮”。

2012湖北高考高分作文《听听那冷雨》为了表达对书信承载情感的价值认同,连续举了多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其中就有两个就来自课本:

云中谁寄锦书来?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鸿雁,而是电子邮件,她还会写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样浪漫的词句吗?

……

林觉民的《与妻书》,开头“意映卿卿如晤”,这几个字,竟让与他们相隔一个世纪的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浓浓情意。这种感情,只有用信纸的质量、钢笔的笔触、墨水的浓度才可以承载,跨越空间,超越时间。

教材中的文章记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而且往往蕴含着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理论论据,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审查的,内容不但承载作家深邃的思想,而且也切合时代精神,可以说是绝对“安全”的素材。选择教材文章为素材,实乃考场议论文写作省时省力的高效方法。考生还可以以作者生平为据,论说自己的观点。如史铁生、朱自清、苏东坡、老舍等名人,身上无不有让世人驻足倾听的故事。《听听那冷雨》的作者就是深谙此道的高手。选用两段文字,一段巧妙借用了李清照的诗句,另一段则用了林觉民的故事和话语,材料就从文中来,情思也与原文一致,但组合在一起,却写出对书信情感功能的淡淡幽思,其情理之妙独树一帜,令人印象难忘。考生还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本中的观点理论、至理名言,使自己的作文论证更加深刻、精辟。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展示的是博爱精神;《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则精辟地告诉我们“仁义”永远是治国之道;《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学高为师的选择;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是主观能动性的最佳诠释;冰心《谈生命》中的“生命不是永远的快乐,也不是永远的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是对生态常态的理解;鲁迅《拿来主义》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批判地继承的辩证取舍……

3. 运用对比事例。

论据有了论证,观点方能深刻充分。在众多的论证方法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对比论证,它不但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而且还能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两种事物或态度,特别是正反事物或态度,在对比后差异显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鲜明,具有极强的说服力。2014年广东高分标杆作文《数码时代,珍存点滴》,先写家中珍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中,列举丰富的对比事例,从而自然生成主题。无独有偶,同年上海高分作文《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自由与束缚,一株并蒂莲》也不约而同地选用了对比事例进行论证。在考场中运用这一方法而获得高分的比比皆是,考生在积累素材时可以对生活中不同类别的事情以一个正面例子,一个反面例子进行对比式收集,而在写作时也应围绕观点多从正反两方面选取对比事例进行分析。

4. 点面结合分析。

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例如广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高分作文《在实践中学习》:“恰如王洛宾行走在苍凉的西北大地上,满面风霜只为寻找美妙的音乐;恰如托尔斯泰走下高台脚踏土地,饱经苦难只为拥抱痛苦的人民。在主动的实践之中,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所获得的,早已不仅是艺术,不仅是知识,而是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先举出王洛宾和托尔斯泰两个具体事例(即“点”),再以“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一句概括事例类别(即“面”),紧随着马上展开议论,点明观点。这样的点面结合分析以丰富的例子,广阔的层面而使论点更显得持之有据。

【解雀采珠】

[考题点击]201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拨]

“总有一种期待”,无论写抒情的记叙文还是说理的理论文都比较好入题,而且个人、社会、生活、人生、生命等范围都可以涉及,并且可以运用的论据材料也很多。但要写出精彩和个性却必须紧紧扣住“总有一种”和“期待”这两个要点,做到“文中有我”,有自己的经历、体验、看法、观点。从思维展开的角度而言:可以引入共性的期待、个性的期待两大类型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从期待的表现、期待的作用、期待的升华等逐层深入;可以运用常规思维,写“期待的人物”“期待的成功”“期待的境界”“期待使人奋进”;还可以运用创新思维,翻出新意,如“人生的精彩不能仅靠期待,关键要脚踏实地”等;甚至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如“期待与现实”“期待与未来”“期待与行动”“期待是对现实的不满”“期待与现实常常是对立的”“期待与结果并不同步”……

如以“期待家人团聚生活幸福”为立意写记叙文,则使用多种方法描写其对得到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的关怀的期待,塑造乡村的留守儿童的典型形象,启发读者思考;又如以“期待食品生产的安全”为立意写议论文,则可以针对肯德基“福喜”事件,举出欧洲的毒黄瓜、台湾的塑化剂风波,大陆的毒奶粉、地沟油等现象,写对没有塑化剂、毒奶粉等的生活的期待,对食品安全的期待。

[风致种种]

总有一种期待

我是个山里娃。

山里娃和城里娃不一样。城里娃只管埋头读书,吃喝有家长伺候。山里娃没那福气,除了读书还得帮家长干农活。

山里娃和城里娃也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还是城里娃,大家总有一种期待。

城里娃的期待很单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单纯——走出大山,变成个城里娃。

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城里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较之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两倍的努力,因为要走出大山,要变成个城里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很小的时候,这个期待就开始在我心里酝酿、发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挥鞭。那时一放学,我总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挥着鞭儿,牵着绳儿,吆着牛儿,上山去了。

放牛的时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读书。牛吃草,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读书,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牛吃着草,不时东张西望,哞哞地叫几声,像在告诉它的小主人:别管我,你只管安心读书,我不会走远,我就在你身边。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忘情地读书,读语文,读英语,读那些拗口的定义、定理……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满耳的天籁之音——风声、流泉、鸟鸣,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荡。

就在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灵一天天地骚动起来:这样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这样在大山里放一辈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辈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闯荡,使自己变成个城里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说去就去的吗?当年,白居易初到长安,诗坛泰斗顾况训导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凭着出类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华的长安站稳了脚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于是,怀着这种期待,面对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我不再犯愁了,书海冲浪,不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吗?听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罗盘吗?面对考试的失利,我不再沮丧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块基石吗?

就这样,我脚踏实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仅越来越清晰,而且离我越来越近了。

城里娃,你们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向你走来,走进你的怀抱,融入你的血脉。

因为,总有一种期待,会赋予你无限的生活激情;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义无反顾;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穿越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总有一种期待

春的百花争艳是为了夏的繁荣茂盛,夏的繁荣茂盛是为了秋的结实丰收,秋的结实丰收是为了冬的积蓄准备,冬的积蓄准备是为了春的再次苏醒。

著名作家福楼拜晚年在小树林写作时给朋友回信时说:“我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写作,按时看日出……”

看日出?这个快被都市人遗忘的瞬间被福楼拜认真执行着,只因他总有一种期待,一如春夏秋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期待。

坚守自我的人为何能超凡脱俗?因为他们总有一种期待。

庄子为何能在清风明月中做一棵守卫月亮的树?因为他期待自然,期待真实,期待纯粹,所以他能逍遥于华夏大地几千年。阿基米德为何能在枪矛逼迫之时一心守护他的圆?因为他期待几何,期待真理,期待光明,所以,他闻名于世,受后人敬仰。季羡林老先生为何摒弃潮流始终将学术作为终身事业,并认真践行?因为他期待文字,期待学术,期待国人永远保有精神财富,所以他能高高立于中国,成为大师。

因为期待,所以坚守,所以有所成就。

追求梦想的人为何能屡败屡战,永不放弃?因为他们总有一种期待。

海明威说:“拳击教会我绝不能躺下,我总是第一个跳起来准备再次冲锋!”于是他以执著的毅力将文稿修改了二百多次以后,终于得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老人与海》。海伦·凯勒说:“黑夜教会我珍视光明。”即使什么也看不见, 听不见,她也能用内心的期待见到希望,成为最伟大的盲人女作家。

因为期待,所以追求,所以梦想成真。

然而,是不是拥有期待就万事大吉,等待成功降临了呢?每个人都有期待,可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但你不能仅仅让它只成为期待,你需要用心去践行,如伟人们一般,坚守自我,执著追求,将那份属于你的期待变成现实。

著名钢琴家周广仁在一次车祸中手指骨折,双手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也失望彷徨过,但他决定要努力实现未完成的梦想。他的勤奋努力,终于迎来了三根手指的复原,他凭借六根手指登上了世界舞台。黑人领袖曼德拉一直期待着黑人的解放,被囚禁十六年的他仍然用心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为黑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最了不起的贡献。

那么你呢?你有期待吗?

如果你已有一种期待,那么请认真践行;如果你还没有,也请努力寻觅,因为总有一种期待属于你,你也终将会有一种期待。你有一颗坚守自我、追求梦想的心吧?认真践行你的梦想,你的期待终将成真。

[对比点评]第一篇文章是记叙类文章,开篇通过山里娃和城里娃的对比,强烈表现山里娃对成为城里娃的渴望;中间部分紧密围绕“城里娃”的形象展开叙事、议论和抒情,尤其是在放牛一段中,牛与我相互映衬,更以一个情景交融句“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满耳的天籁之音——风声、流泉、鸟鸣,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荡”作结,写出我这个山里娃的努力。文章有对比映衬手法,有描写,有情景关系句,是内容丰富的典范。第二篇议论文主体部分运用课内涉及的多个人物例子。庄子、阿基米德、季羡林、海明威、海伦·凯勒这五个不同事例分别从“期待——坚守——有所成就”和“期待——追求——梦想成真”两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深入论述了拥有美好期待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其后又运用了时事人物周广仁和曼德拉的例子,论述要坚守自我,执著追求,将期待变成现实。不同例子的罗列运用,材料的丰富足以在考场取胜。

【仿真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暗中,一块石头见身边的一块钻石没有一点光泽,便嘲笑道:“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不都黯淡无光吗?”

“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钻石说,“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闪烁出熠熠的光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石头明白了,钻石虽然不会发光,但它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传播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因果链条:钻石有透明坚硬的质地,多面折射的棱角,因而可以“反射别人的光芒”,因而“闪烁出熠熠的光辉”,进而“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挖掘该因果链包含的寓意:

一是就光芒的传播过程而言,钻石的光芒是反射而来的,可以联想人与人之间的积极的影响,包括物质的、文化的特别是精神层面的影响,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想到诸如爱的传递、道德品质的熏陶、思维方式的影响等。钻石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也可以理解为“分享”并愿“为别人分享”,甚至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智慧和思想得以传承的意义等。

二是就钻石自身的角度来讲,能够被人“视作宝贝”,是其“性虽异”,却“善假于物也”的主观努力的结果,可以引申为要“看得比别人更远些”,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别人的同时常常成就了自己。

三是就这则寓言中钻石和石头对话的情境而言,钻石和石头是有区别的。一颗钻石原石,即使扔到马路上也不会有人注意,是切工赋予它第二生命,让它有了绚丽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面对机遇、环境、挑战,都要内强素质,才能更好地折射机遇、环境射过来的光芒。

当然,新材料作文宜整体把握材料揭示的因果链,切忌抓住片言只语来立意,来迎合自己的主观臆断。比如这道题就不能抓住钻石来片面强调打磨的重要性,滑向一味强调艰苦磨练的泥潭。

2.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是“走出去”,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去解读:走出一方土,走出某种束缚。具体构思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是否应该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才能走出去,走到哪里,走出哪里等。注意,无论选取“走到哪里”的内容,关键在于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和情感反应,或者某种行动、某种思考,不能天马行空,不加约束。文章不管从哪个角度选材都要紧紧抓住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表述,要形象化、典型化、具体化,不要概括抽象的作文。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选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从“一个人改变了”到“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再到“世界就可能会改变”,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题审题抓住这点立意即可。写作时应该联系现实社会,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多方联系。比如,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联想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好转、整个世界的联系,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联想到个人的成长,如学习进步、身体强壮、友谊加深、道德操守的进步,等等。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香港美食家蔡澜曾带剧组到印度一个荒凉偏远的地方拍片,在那里一呆就是三个月。一日三餐连一点肉腥都没有尝过。后来,剧组里有几个人实在受不了,在一个村庄拍摄结束后,就跑到一个印度老人家里问有没有大鸡仔卖。老人一脸茫然,竟然不知道鸡为何物。蔡澜不禁叹息:“您一辈子连鸡都没有吃过,真是遗憾了!”哪知,老人的答复让蔡澜感到更加意外——老人不紧不慢地说“这东西,我连见都没有见过,有什么可遗憾的。”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材料含意解读:①生活中常常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你拥有过的越多,你陷入痛苦的可能性就越大。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许会迷失自己。②有些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新事物不了解,见识短浅。③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盲目去追求。二、立意角度举隅:①拥有的越多越痛苦;②贪婪,人性的弱点;③抵制诱惑;④愈简单愈快乐;⑤做本真的自己;⑥对虚无的东西不仰慕;⑦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⑧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猜你喜欢

论据文章作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