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研究
2015-05-30李荣森王长江路全
李荣森 王长江 路全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建设现代农业的精神,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我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升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今年我们承担了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玉米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组装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经过一年的实施,在春季倒春寒、播种虽然早但由于5月初开始降温持续时间长,出苗延迟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如提早趟地深松防寒,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在市站和农业中心的有力支持下,通过上下共同努力,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收成,项目田平均亩产812.3公斤,比生产田平均亩产737.8公斤和计划指标700公斤,分别增产74.5公斤和112.3公斤,比生产田增产10.1%,比计划指标增产16%。现将项目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品种:东方红1号
2、地点:联兴乡安家村
3、面积:200亩
4、土壤类型:黑土
5、有机质含量:2. 9%
6、整地:秋翻地秋起垄
7、前茬:玉米茬
8、中耕:两趟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种子处理: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
2、施肥:
①农肥:亩施优质农肥(含有机质8.3%)2m3,结合秋整地施入。
②化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施二铵17.5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7.5公斤,随播种分层施入。
3、播种:
①播期:4月28日。
②播法:140厘米大垄双植,采取机械施肥、播种、镇压。
4、化学除草:选用了含量90%的禾耐斯(乙草胺)除草剂,除草效果达到了95%以上。
5、密度:公顷保苗6万株以上。
6、防虫: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效达85%以上。
三、生育期及秋季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
四、效益分析
五、综合分析
1、从表一可以看出,同时播种项目田比生产田出苗提前1天,拔节、抽雄、吐丝、成熟均提前2天,大斑病发病率降低2.1个百分点,丝黑穗病的发病率降低1.1个百分点。
2、由表二看到,项目田通透密植栽培比生产田公顷增加5000株,植株降低4厘米,穗位降低1厘米,穗长增加0.3厘米,秃尖降低0.2厘米,每穗粒数多了8粒,百粒重增加0.1克,含水量降低1.7百分点,每亩增产74.5公斤,增产10.1%;比计划指标700公斤增产112.3公斤,增产16%。
3、从表三的投入情况看,镇压、播种、除草、防虫、收割费用均相同;由于140厘米大垄整地费用增加4.00元,加之亩增产58.2公斤,脱粒费用增加4.00元钱,但是,趟地和施肥节省投入9.00元钱,总体计算节省投入开支1.00元钱。
4、从表四说明,项目田比生产田每亩增加产值134.10元,再加上每亩节省投入1.00元,总计每亩节本增效135.10元,200亩项目田纯增效益27020.00元,辐射1万亩合计增效135.1万元。
六、增产原因
一是通透栽培,由原来70厘米垄改成140厘米大垄,解决了过去玉米海、株距相对小的弊端,通风不良、受光不均的问题。充分利用空间接收有效光照,延长底部功能叶片寿命,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为增加产量,提供丰富资源保证。
二是增加株数,在原70厘米垄栽培的基础上改为140厘米大垄增加株数,从而在单位面积上增加了有效穗数,为提高单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技术组装,通过先进的栽培技术配套组装,实现节本增效。例如应用禾耐斯进行化学除草、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机械收割等先进科学技术,可以节本增效、功省效宏。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解决了盲目过量施肥、氮肥过多、玉米贪青晚熟、产量不高的问题。
七、结论
通过玉米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简单归拿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就是“一增、五改”增产增收栽培模式。“一增”是增加株数,由生产田的公顷6万株,增加到6.5万株;二是“五改”,即一改平展型玉米品种为较收敛型、宜密品种,以足够的有效穗数增产。二改小垄(70厘米)为大垄(140厘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边行优势。三改传统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节本增效。四改药剂灭虫为生物防治,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提高玉米品质。五改人工收割为机械作业,加快收割进度,提高作业质量,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每亩将省50.00元费用,工省效宏。
(作者单位:150100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双城市单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