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
2015-05-30钱海如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的一个永恒话题,是教师的不懈追求。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
[关键词]高效课堂 问题情境 动态生成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90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有效、高效教学。现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
一、精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要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非常重要。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课堂教学适宜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或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
例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可以创设下列问题情境:如何将一小块冰糖均匀地分给全班同学?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直到糖块完全消失,你能解释糖块消失这一现象吗?接下来再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将少量无水乙醇密封在塑料袋中让学生观察,然后放入90℃左右的热水中,再观察,最后将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开,并在空气中停留一会,再次观察乙醇。提问:怎样解释乙醇汽化后就看不见了,液化后又能看得见?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思维活动进行了定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说出各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在他们的争辩和教师的引导中得出最有说服力的解释——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
二、巧妙预设高质的课堂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问题,才能引起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引起学生深入思维的高质量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组织并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质疑、比较、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把握问题解决的主要方法,体现了课堂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时,可以设计以下有层次性的问题:(1)引入燃烧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燃烧的反应?这些物质的燃烧有哪些共同点?什么样的反应可称为燃烧呢?(2)引入着火点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哪些方法使可燃物燃烧?为什么不同可燃物的点燃方法不一样?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3)引入着火点与可燃物温度的关系——生活中如何点燃蜂窝煤?(4)引入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关系——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吗?燃烧的三个条件有着怎样的关系?(5)引入灭火的方法——(演示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罩一个铜丝网的实验)火焰为什么会被“切割”?又为什么被“点燃”?(6)灭火方法的应用——你有哪些熄灭火柴的方法?这些方法使用了什么原理?(7)火灾中的自救自护——(演示“高低蜡烛熄灭”的实验)遭遇到火灾,如何逃离火场?(8)拓展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不是一定能够灭火呢?
学生在课堂上是以认识的主体和思维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要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就必须设计出高质的课堂问题。
三、积极开展实验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带来的奇妙变化和鲜明现象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引起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思考,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可以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先要求实验小组的两名同学同时在酒精灯上点燃两根牙签(长约7cm),然后分别将点燃的一端竖直向上放置和竖直向下放置,观察实验现象;接着要求实验小组各派一名同学参加“擦划火柴比赛”——1分钟内擦着火柴数量多者为胜(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火安全)。实验活动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1)将点燃的牙签竖直向上放置时不易继续燃烧,很快就熄灭了,原因是什么?(2)擦划火柴的技巧有哪些?(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说说物质要能成功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及时捕捉教学的动态生成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是教学的动态生成,如果对这种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的处理与优化,就能实现更优的教学效果。教学的动态生成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经常反思,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课堂上就能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并机智应对。
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学生将石灰石与稀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变红了,然后将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加热,发现石蕊没有恢复成紫色。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猜想:(1)可能是石蕊有问题;(2)可能是使用的盐酸浓度偏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于是可以补充下列实验:(1)取紫色石蕊试液,向其中吹气,并加热(现象:先变红后褪色);(2)另取紫色石蕊试液,向其中加入盐酸,并加热(现象:变红,不褪色);(3)另取紫色石蕊试液,向其中吹气,并加入盐酸,再加热(现象:先变红,不褪色)。
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及时捕捉教学的动态生成,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促进学生思维参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方式适应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应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当代合作学习的倡导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教授约翰逊兄弟俩一直强调,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积极互赖、直面互动、责任到人、人际技能和小组建设”等,体现了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学习“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1)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可通过哪些途径得到金属材料——铁?(2)假如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认为哪种矿石最不适合作为工业炼铁的原料?请说明理由。(3)除了焦炭和一氧化碳可以还原出铁以外,氢气也可以。综合起来你准备选用哪种物质来炼铁?请说明理由。
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缺失基础的假性学习。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有一定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敢于“放手”,让全体学生参与,并适时“介入”,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既让全体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六、着力原创有效的课堂训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习题教学的目标、难度、功能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以提高学生升学应试能力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中考、高考试题,通过感悟和体会,学会站在专家的角度来设计原创习题,运用“反馈——评价”的原理精心设计每节课的习题,以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练习题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等类型,实际编排时要兼顾到几种类型,既能让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及原理,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得到对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高层次提炼。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练习题,都要做到练习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即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问题的易错点在哪里,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等,既能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保证学生今后能够继续学习。
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的一个永恒话题,初中化学课堂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进行感知、感应和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化学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保证学习效果”来开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盖立春,郑长龙,王宇.专家—新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对话特征的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09(5):36-38.
[3]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51~52.
[4]何彩霞.在做学生调研中实现教学的实效性——以“燃烧及燃烧条件”概念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09(4):23-25.
[5]谢杰妹.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J].化学教学,2010(2):23-25.
[6]钱海如,闵蓉蓉,杨向荣.初中化学“335本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3(7):12~14,23.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