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遂宁市构建现代产业高地的战略研究

2015-05-30邹知函

2015年34期
关键词:战略定位创新发展

邹知函

摘要:现代产业高地,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关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构建现代产业高地,必须把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以技术创新化、工业信息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走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遂宁市现有产业基础上,阐述构建现代产业高地的战略思考,希望对遂宁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产业高地;战略定位;创新发展

一、现代产业高地的基本内涵

(一)现代产业高地的定义

“高地”有两个定义,一是地理上的定义,即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带(丘陵、山地等)均可统称为高地;二是军事上的定义,指一块比周围地势高的地带,是以其海拔高度(以海平面为准)命名。

“产业高地”概念至今并没有准确的统一认识。通过借鉴地理学和军事上的高地概念,我们可将产业高地定义为: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于其它区域同类型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地位。产业高地代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制高点,其内涵包括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信息高地、知识高地、生态高地等,是政策、环境、机制等要素比较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产业高地形成的基础是资源的集聚成本低于区域内其它地方,因此构建产业高地可以带来“洼地效应”:由于政策、环境、机制等方面的优势而导致流入门槛降低,流动成本降低,人才大量流入,环境质量更高更有吸引力,其实质是资源的流动成本相对较低而形成的落差所致。

(二)现代产业高地的特征

现代产业高地是现代产业集聚的结果,而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是相对的,现代产业绝大部分都是根植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提升改造,也可以成为现代产业。现代产业的特征一是创新性,用创新来化解传统产业发展中的矛盾;二是开放性,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发展局面;三是融合性,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对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四是集聚性,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五是可持续性,倡导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六是动态适应性,形成模块化的产业生产方式和网络化的产业组织形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产业高地同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动态适应性等基本特征。

二、遂宁构建现代产业高地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遂宁发展现代产业高地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遂宁市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4+2”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化工、食品、纺织、机电配套四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两大潜力产业。同时,全市有6家上市公司,扩大了遂宁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为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在产业发展上可得到国家一些优惠政策支持。同时,随着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以及工业“4.0”升级战略的开展,这也为全市构建现代产业高地提供了发展机遇。

具体而言,相对于西部其他城市,遂宁构建现代产业高地有四大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遂宁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中坚城市,同时接受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可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发展先机;遂宁市同时又处在川东北及四川盆地中部城市群的结合点上,尤其是在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过程中,遂宁完全可以弥补成渝物流时空上的不足,发挥承接盆中地区与成渝两大中心物流交换的枢纽作用。二是交通优势,随着达成铁路复线、遂渝铁路复线、遂内铁路和遂宁到重庆、绵阳、南充高速公路的开通,遂宁已成为连接成渝、沟通周边、通达沿海的省内第二大交通枢纽,成为四川第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三是环境优势,遂宁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品位极大提高,城市形象快速提升。遂宁地质构造稳定安全,这为遂宁市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必须用好区位优势,提升交通优势,创新环境优势,紧紧抓住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二)遂宁发展现代产业高地的制约因素

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发展减缓,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些因素对遂宁市经济运行必然产生严重影响。同时,遂宁市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上,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与国内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整体实力弱。2013年,遂宁GDP为73661亿元,居第1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47亿元,列第15位,比周边的德阳、绵阳、资阳、内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少;工业化水平绝对值为386%,居全省12位。

2、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不足,支柱产业不突出,尚未形成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强力带动作用。建市30年来,遂宁市三次产业变动较以往有所加快,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升。但是,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较多,产业结构水平低;第二产业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层次较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第三产业近年有较大发展,但是相对第二产业来说,增长速度较低,所以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尽管金融、保险、信息业和旅游业这些新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还不明显。

3、人才资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遂宁市的人才资源储备不明显,用工矛盾突出。尤其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高级技工以及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导致现代化治理结构建设不完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遂宁市研发强度高于全省水平,但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远远低于全省水平,从一个侧面说明本地企业的科技人才极端缺乏,企业的研发活动依赖外来力量。

三、遂宁市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竞争性配置过程,集聚优势资源的区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优势产业,以产业链为载体构建产业高地,实现对区域内外资源的整合,这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遂宁市从市情特征和发展环境出发,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明确发展路径和战略举措,形成了“一主、四化、四支撑”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构建“一枢纽、五基地、一目的地”的发展格局,确立了“打造活力成渝之心,建设现代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从遂宁市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食品饮料、油气盐化工、高档家纺及服装、机械配套、电子信息制造和文化旅游“4+2”产业是目前遂宁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2012年,“4+2”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3.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5.6%。同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为遂宁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优越的先天条件。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建现代产业高地必须以“4+2”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遂宁市传统优势产业

1、食品饮料产业。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和饮料制造规模以上企业84户,资产总计134.29亿元,其中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31户;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和饮料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9.51亿元,销售产值247.14亿元,利润总额15.72亿元。立足遂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积极发展以粮油、畜产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建设一批带动农产品深加工的骨干项目,进一步提升食品行业综合竞争力。

2、高档家纺及服装产业。遂宁纺织是四川省纺织工业重要生产基地,是遂宁市重要的优势支柱产业,目前纺织工业形成了棉纺织、丝纺织、化纤纺织、印染、针织、服装、纺织机械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13年底,遂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含丝绸)59户,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含丝绸)51户,其中大型上市公司2户。2013年,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151.89亿元,销售产值15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4.3亿元,实现利润10.23万元。将技术改造与资产重组、适度规模经济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起来,以发展壮大棉纺织为主,带动化纤、丝绸、印染、服装、装饰和产业用面料、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及配件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招商引资工作。

3、油气盐化工产业。2013年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37家。其中:天然气化工企业7户,石油加工化工企业7户,盐化工企业13户,锂业、硅业、明胶、碳素、硫化工等其他化工企业3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41.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42亿元。将石油、天然气和盐卤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及精细化工,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加强产业整合和优势互补。

4、机电配套产业。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机电配套工业企业105户,在职职工2.3万人,技术人员6120人,资产总额103.8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3.29万元,主要生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和小农机。主要产品及产量:客车,各型轴瓦,长安货车车厢,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发动机连杆,饲料粉碎机,饲料加工机械,收获机械,各型榨油机。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12亿元,主营收入207.55亿元,实现利润17.35亿元。充分发挥遂宁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基础优势,以坤鼎车业公司、东乘车辆公司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带动零配件企业发展,鼓励汽车零配件企业发展,支持富士电机、坤鼎车业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

(二)遂宁市现代优势产业

1、电子信息制造业。近年来,遂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电子、集成电路,LED节能灯具,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182家,有天齐锂业、创维电子上市公司2家。大力发展芯片、二极管、三极管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仪器仪表、节能灯、汽车电子、电子数字产品等,形成多个带动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争取有5-8家企业获省著名商标,5-8家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建成四川省电子公共技术实验检测中心、遂宁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IT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到2010年,全市电子制造投产企业达8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0亿元,税金8亿元。

2、文化旅游产业。遂宁作为观音民俗文化之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天然优势。2013年底,全市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268.99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12.9万人。其中,旅游总收入166.99亿元,从业人员达2011.7万人,完成增加值81.8亿元;文化产业收入102亿元,从业人员达501.2万人,完成增加值48.6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速达27.0%,比全市GDP增速高出2倍多。以大英“中国死海”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以广德寺、灵泉寺为重点,积极发展养生旅游文化产业;以上市公司印纪传媒为龙头,做大做强影视广告传媒;以童家杂技团为龙头,努力发展演艺文化。

3、现代物流产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高度整合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服务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门类,在全球范围得到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金家物流园、川中物流批发交易中心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土地和劳动密集的物流仓储配送业,形成成渝经济区和四川盆地运输半径最短的物流配送中心,带动零配件加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大政府对物流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争取将金家物流园、川中物流批发交易中心列入省级规划,作为全省物流的核心基地之一,加大对物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物流骨干企业向川中地区聚集,逐步建成以仓储设施、配送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跨行政区域的现代物流体系。

四、遂宁市发展现代产业高地的对策建议

为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高地,促进遂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树立“创业兴市、创新立市、创值强市”的产业发展理念,以产业规划引导社会创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以产业政策促进社会创新,提高产业自生能力;以产业环境激励社会创值,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产业集聚只有在集聚成本低于集聚收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以产业集聚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竞争实质上是资源集聚成本的竞争。现有研究表明,西部产业集聚成本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政性成本过高,包括行政区划分割成本、行政管理成本、中介成本、科研成果转化成本、融资成本、企业协作成本、创业成本、创新成本。如果本区域资源整合成本不具有比较优势,资源将沿着低成本、高收益惯性流向具有资源整合成本比较优势的区域。遂宁市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行政性成本障碍,因此构建产业高地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降低产业集聚成本和资源整合成本,塑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来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种优惠政策在区域之间大同小异,不外乎是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而对投资者来说在同等条件下更重要的是区域产业发展软环境。西部地区在传统政策方面不容易超越其他地区和城市,但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却有非常大的潜力。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大胆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灵活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政府行为促使政策向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倾斜。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可以选择市开发区、河东新区、美丰工业园等5个百亿园区作为重点,深入研究企业、企业家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拓宽服务领域,推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个图章奏效的新型管理模式,以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在某些政策成熟之后推广到其它产业园区,进而在市内全面推广。

(二)大力实施产业转移战略

根据经济发展的梯度原理,发达地区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是一个规律。发达国家为保持生产力的强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领先优势,总是创造条件促进科技的发展,并把科技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为了使自己的经济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新兴的产业部门,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发达国家往往要向外转移“夕阳产业”。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发展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需要吸纳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以培育产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进而优化产业结构。遂宁市目前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较少,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机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这是利用后发优势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表现。因此,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迎接产业转移”将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产业高地,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充分利用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型产业,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形成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

在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经济日益激烈,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必须创新招商方式,重点抓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区县、园区、部门信息共享。但是,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产业梯度转移必须是在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和建立配套产业链的前提下的转移。要弄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转移,避免将那些别处驱逐的污染企业“引狼入室”,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为经济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实现未来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以我为主,择善而“取”,重点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和企业,选择在东部地区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或关键性企业,重点引进一些种子企业、核心的产业环节,它们对形成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高地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国际产品市场的细分,要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综合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就需要不断的投入创新,制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来。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对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优势集中在资源产业上,因此,在特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外来技术的引进。在发展优势资源产业的时候,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通过特有的专业知识,控制资源产业链的高端,进而吸引外来资本,形成知识与资本驱动的资源产业链。目前遂宁市的创业活力不够,创新动力不足,创值能力不强,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家成长的区域创新环境。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遂宁创造良好的区域创新产业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自主创新的方向,重点挖掘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有重大价值的创新项目。提高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活动,引导企业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企业吸收利用外来技术和资金的能力,加大全市优势产业的原创性研究投入,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

(四)加大本土人才培养

人才是遂宁市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素,也是构建现代产业高地的关键。打造现代产业高地,需要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等构成的人才体系,从而形成“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近年来遂宁市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才战略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总体上讲全市人才非常缺乏,随着产业高速发展,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应该把“本土化”人才培养工程作为重点课题。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允许和鼓励各类人才以专利、资金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强人才市场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在不同企业、行业、地区间的合理流动。推广人才资本产权制度,鼓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核心人才给予股权期权激励。建立专门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给予高技能人才专门的荣誉。创造良好的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遂宁民进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为重点,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需要职业技术学校相应的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并动员其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行动,沟通培训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强化高级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必须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的一种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共生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经济难以发展,即使发展了,也难以为继。打造现代产业高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具体体现。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在借鉴发达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同时,不能一味照搬,而必须根据内外环境条件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坚持资源保障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在构建现代产业高地过程中要抓好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资源输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机制和体制,将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注解:

①资料来源:《遂宁市统计年鉴2013》、《2013年遂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1》整理所得

参考文献:

[1]贾松青等.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胡建绩.产业发展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程宏伟等.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行政性成本分析[J].生态经济,2007(9).

[5]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5).

[6]遂宁市统计局等.遂宁统计年鉴2014

猜你喜欢

战略定位创新发展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当前柬埔寨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