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播的N种可能
2015-05-30王婷婷
王婷婷
摘 要: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Web 2.0,这意味着“用户创造内容”(UCG)模式的形成,传统受众不再是“接受之众”,他们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时刻争取着在舆论领域更大的话语权和掌控权,挑战着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更新速度更加迅速,新闻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元,传统媒体必须求新求变,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激发着广播媒体发展的多种可能。
针对广播媒体发展的多种可能,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宏观讲述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发展和广播的特点及优势。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创新部分,我将从数据层面对传统广播与新兴的网络广播和移动端广播做比较。第三部分,寻找出哪些产品和服务是广播可以提供且用户需要的。
关键词: 媒介融合;传统广播;网络广播;移动端广播;产品和服务
一、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发展和广播的特点及优势
在电视媒体刚兴起时,曾有言论提出电视媒体的兴起意味着广播媒体的衰败,然而事实是,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实现了共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合作。纵观现今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新媒体浪潮,广播媒体又一次成为了“传统媒体”,撇开广播自身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的特性不谈,从表面上看,新媒体的浪潮改变了媒介生态下的传受格局,很容易让人有传统媒体将被淘汰的危机之感。
但正如胡泳教授所说:“一种媒体的内容也许会转换(电视取代收音机成为讲故事的媒体后,收音机转而关注音乐),其受众也许会发生变化(连环漫画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主流媒体变成今天的小众媒体),其社会地位可能沉浮(戏剧从一种大众化的形式变成了精英形式)。但是,一旦一种媒体令自身满足了某些基本的人类需求,它会在传播选择的更大系统内持续发挥作用。每一种旧媒体被迫与新崛起的媒体共存。①”
广播媒介在互联网时代得以存续,就得益于广播媒介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介的特殊特点,和同被称为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相比,广播的优势在于,第一,相比于报纸,广播具有时效性,可以随时播报最新消息(“插播一条重要消息”),还可以采用滚动式播放的方式播报重要新闻,保证更多的受众接受到消息,在面对突发新闻的报道时,广播灵活的机动性和覆盖的广泛性使得其成为突发新闻报道的主力军;第二,相比于电视媒体,广播节目制作的成本低廉,程序相对简便,可以大量制作并拷贝。这两点特性使得广播不同于报纸和电视,因此在讨论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时不应该一概而论,而除此之外,广播还具有其他的特性。
1、 伴随性
广播是一个伴随性的媒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媒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揭示了其在受众生活中的独特地位。这种伴随同时适应了互联网是到快节奏的生活,与广播对应的受众,更贴切地来说应当是“动众”,现代人习惯同时进行多重程序,而广播是唯一一个可以增加“听”的程序但又不干扰其他程序的媒介,在步行中,随处可见挂着耳塞的年轻人,在行车中,人们习惯打开收音机收听交通频道,这都是伴随作用的体现。而广播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广播被流动人群所喜爱,成为伴随他们碎片时间的最佳媒介。
2、 想象性
广播是一种通感的媒体。这是指,通过声音的传播,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受众的想象力。人类百多年来媒介演进的规律显示,每一项新技术总是以提高拟像的逼真性为目标,而代价是人类想象力的不断抑制。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想象力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也许这能解释为什么在播客中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又重新受人追捧。说及广播的未来,美国传播学者伯格有句名言:“广播所面临的唯一局限是人类想象力的局限,而人类想象力是无限的②。”
二、 传统广播与网络广播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1、传统广播(湖北之声)与网络广播(新浪微电台)的比较分析
湖北之声是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的广播主频率,在节目的设置上,湖北之声基本做到了全天播送。在节目内容上,湖北之声坚持“新闻立台”,提供以新闻为主体的多元服务,按照节目的内容分,有新闻、资讯、娱乐(包括电影)、交通、历史和体育,并有音乐穿插其中。节目的受众基本覆盖了城市里的老年群体、学生群体和上班族。
(在主页上可以选择收听的节目,但不足的是没有告知节目名称,另外,这种方法避免了广播听完即逝的缺点,可以使受众收听以往的内容)
新浪微电台是新浪推出了在互联网端的网络电台,它发挥了更大的平台作用,在这个平台上,既有传统电台的大部分节目(传统电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等),又有播客自己制作的节目,节目的主要内容覆盖新闻、民生、音乐,评论、财经,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平台在页面设计上要更加鲜活明快,但是在节目内容上,平台仍以网络大部分省市的电台为主,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全国电台的集合,受众可以自行选择想要收听的电台。
2、 传统广播(湖北之声)与移动广播(荔枝FM)的比较分析
荔枝FM大约在2013年兴起,主打手机轻电台应用,鼓励受众在手机上开设自己的电台和录制节目。荔枝FM是一个集录制、编辑、上传、存储、收听、下载于一体的网络电台APP应用。荔枝FM的理想是在手机上重新发明电台,让人人都能做主播。
在荔枝FM的平台上,可以收听优秀的 电台节目,有歌单推荐、心理倾诉、美文朗读、广播剧、脱口秀等等。荔枝FM还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只要打开微信,就可以收听,一边畅聊一边倾听,形成全新的用户体验。可以说,荔枝FM是一款依靠受众创造内容,同时适应新媒体发展节奏变化的移动电台。主要依托的平台是移动手机和手机上的社交软件。
(进入荔枝FM在网页上的主页,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有很多自制节目,在荔枝FM上制作节目十分简单,只要登录即可上传节目,这就充分发挥了播客的积极性。有些播客本身是微博名人,吸引了他们的粉丝前来收听)
荔枝FM的制胜之道在于降低制作门槛、利用名人效应(跑火车乐队、陆琪个人电台)、同时还有非常细化的节目分类。
(节目提供了多种分类方法,更容易让受众找到自己想听的节目)
荔枝FM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目标明确,它瞄准的是受众的情怀,这表现为它只提供音乐的内容,注重情感唤起,但是不提供新闻资讯,也没有相关的链接,它虽然称为电台,却只是广义电台下的一个细分。
但是这样的做法仍然是卓有成效的,结合赛立信媒介研究的数据,音乐广播在手机受众群中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在使用手机收听的听众中,音乐广播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30%,随着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年轻听众的增多,音乐广播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越来越大。
针对于以荔枝FM这类音乐广播所造成的传播效果和运作模式,我采访了我的一位同学:崔怡新,她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2014年起在荔枝FM上开设电台FM537475心机表电台,现在已经有1145个粉丝,做了十五期节目,下面是我和她之间的访谈对话内容。
我:为什么会想到要当播客
崔:一开始是为了好玩,为什么说它好玩?这种体验很新鲜。自己制作广播节目成本很低,我们学校有录音室,或者我找一块很安静的地方,我拿着写的稿子自己念,就是一期节目,加上我那段时间刚刚失恋,就有很多东西想跟大家分享,这种分享的冲动,加上比较低的门槛,就促使我在荔枝FM上开始做节目。
我:那么你是怎么知道荔枝FM的呢?
崔:它在14年那会儿特别红,很多同学都在听,不过听的都是我们同龄人,你知道大家基本不会买录音机什么的,我们就用手机听,主要是音乐,很多节目做的挺有共鸣的,我就想,其实我也有很多想要说的,我就自己开始做节目了。
我:做了播客以后,感觉怎么样?
崔:挺开心的吧,我没有想到现在有1145个粉丝了,15期节目做下来,其实每期都在认真策划的,有时候要想,大家都喜欢什么话题,想着想着也挺累的,但是挺喜欢这种节目方式的。我以前不怎么听广播,但是现在发现喜欢听广播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只要我们把节目做好了,让受众很容易接触到它,其实受众是很喜欢听这类广播的。
三、 传统广播的创新点
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③,新组合包括:
①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②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⑤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以这个框架来考量,传统广播在第①、③、④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方面。广播可以充分丰富自己的节目形式,一方面在写作广播稿时,可以采用日记体、正反两面记叙体来丰富叙事形式,另一方面在口播时,可以加入新的元素,如邀请有个性的嘉宾或者明星,甚至是微博大V走进直播间参与播音。同时,广播还可以加强自身和新媒体的合作,打造融合产品,动员微信或者微博用户群体参与进来,依托新媒体庞大的用户群来传播,同荔枝FM一样,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也可以开辟微信公众号,让受众一遍畅聊一遍收听节目。
而开辟新的市场方面,主要在于加大“窄播”的力度,也就是进一步进行受众细分,受众分的越细,受众的选择性就越强,节目会更加专业化,同时用户的忠诚度也会更高,通过观察湖北之声的节目单,可以看出湖北之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受众细分,但未来的要求应当是不仅做到类型化窄播,还应形成形成社区化的窄播。
而广播如何获得新的原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这要求广播行业发展“制播分离”,或者可以出现新的广播节目制作公司,专门生产广播节目或者广播剧,突破传统电台制作节目的固有模式和固有习惯,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力扎根其中。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众声喧哗》 胡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广播新闻报道与节目创新研究》 王宇 金梦玉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广播节目制作》 肖锋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4]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美]伯格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5] 《新兴媒体竞合下中国广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姚争 上海戏剧学院
[6] 《报纸与视听媒体谁能与互联网互补共生网络时代广播差异性发展策略谈》危羚
[7] 《试论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发展》 陈蛹
[8]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金珠 华中科技大学
[9] 荔枝FM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wBA_09osyhEDWpg1s9e1B1KHNFsKzLkxGYlxWspJds73CiaW5Hzu1Db-MHBAHQmeg77WRvmPrcGtlhZrYM5cHIYJaOWHbjS2oGKoc7kbY3
注解:
① 《众声喧哗》 胡泳著 第80页
② 《新兴媒体竞合下中国广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姚争 上海戏剧学院
③ 《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著 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