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吴搏满海雁
吴搏 满海雁
摘 要: 纳税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支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整体税负较重,在盈利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背景之下,必须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通过纳税筹划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纳税支出,来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本文对于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概括了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关键词: 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制度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之一,民营企业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尽管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税负较重,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这对于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来说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负税较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导致企业本来可以少缴或不缴税收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享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纳税筹划,如何借助于纳税筹划这一手段合理避税,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中必须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概述
偏重税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在国家提出刺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经济发展政策背景下,对于民营企业纳税筹划内涵及意义进行一个阐述,可以帮助民营企业更好的去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1.民营企业界定
学界对民营企业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泛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因此从投资主体来看,如果投资主体为个人或非公有制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除了国有独资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之外的企业都可以称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目前是我国数量最多企业,大概占到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从技术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主要形式包括家族式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国企改制企业等等,民营企业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鉴于民营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重要性,选择民营企业纳税筹划这一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纳税筹划内涵
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对于涉税事务进行筹划,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企业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则是纳税筹划的根本动机。纳税筹划与偷税概念有着本质区别,纳税筹划是在相关税法的规定下进行纳税调整而减少纳税。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是合法性、导向性、目的性,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则包括预先筹划原则、效益第一原则、适时调整原则、适时保护原则等。预先筹划原则是指纳税筹划需要未雨绸缪,在具体经营行为开展之前就要尽量开展纳税筹划,从而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企业纳税筹划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情况进行不断调整,这是因为企业纳税环境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各种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纳税筹划必须要适时而变,不断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提升纳税筹划策略的适用性及针对性。效益第一原则是指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需要注重效益分析,对于企业纳税筹划来说,最直接以及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纳税成本,因此纳税筹划中的涉税行为需要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实现纳税筹划的基本目的。适时保护原则是指民营企业纳税筹划要注意会计凭证的保存,从而为纳税筹划工作开展提供详细、真实的支撑。
3.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意义
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意义重大,对于企业来说,纳税筹划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税负成本的下降,在企业营收一定的情况下,纳税成本支出越高,则企业盈利水平就低,反之亦然。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企业持续生存的基本前提,只有持续盈利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以及扩大投资规模,因此纳税筹划事关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税负偏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需要借助纳税筹划来合理避税,在相关法律允许下,最大限度减少纳税支持,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另外纳税筹划还是减少企业纳税风险及提升企业财务健康的必然要求,企业纳税客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就是由于企业涉税行为处理不当,从而导致了企业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纳税风险包括遵从风险以及交易风险两大类别。通过企业纳税筹划,准确地评估纳税风险,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涉税风险的优化,从而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
二、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问题很多,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长期以来都不注重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这使得企业纳税筹划整体水平偏低,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1.经营性支出与投资者个人支出的不合理划分
经营性支出与投资者个人支出的不合理划分是目前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突出问题之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企业经营者个人支出往往都被纳入到企业经营性支出的范畴,这实质上是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属于企业逃税的惯用做法,很多民营企业都不区分经营性支出以及投资者个人支出,故意将个人生活消费、投资等支出纳入到企业经营性支出的范畴,以此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这种作法实质上就是违法行为,一旦被税务稽查机构发现,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企业就是自己的,自己将一些个人支出算到企业经营性支并没有什么不妥,因此在实际经营中,将一些自己的消费支出并入到企业经营支出中去,从而出现了逃税行为,放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营改增新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分析
目前营改增正在很多行业全面推进,在营改增的新环境下,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面临着很多的政策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税率问题、纳税抵扣问题等等,目前民营企业对于这些政策性问题还不够熟悉,在纳税筹划方面没有做到适应营改增的具体要求,举例而言,纳税抵扣方面,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增值税抵扣机制,这导致了企业纳税不降反增。目前中小企业对于营改增新环境下的很多政策性问题并不是很了解,这种不了解主要表现就是对于营改增的实质以及运作模式不够深入到这一层面,没有充分享受到营改增所带来的各种好处。民营企业的纳税筹划变化远远跟不上营改增的具体要求,企业在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方面,没有利用好营改增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举例而言,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比较随意,一味的只看价格的高低,但是却没考虑税收抵扣的问题,这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进项增值税不能够被充分抵扣,造成了企业税收成本的增加。
3.查账征收与查定征收的征收方法选择
查账征收与查定征收的征收方法各有利弊,对于那些财务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查账征收比较适合,对于那些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民营企业,查定征收比较合适。查账征收通过查阅企业账本进行税收征集,查定征收则按期查定纳税人的实物量而确定应纳税额。很多民营企业目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账征收及查定征收的比较分析,从而导致了方法不合适,进而影响到企业税收节约。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在纳税方法的选择方面过于随意,没有做到根据税收政策及企业发展要求进行选择,也没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从而导致征收方法出现一定的选择失当。
4.企业缺少纳税筹划方面的专业人才
民营企业目前缺少纳税筹划方面的专业人才,纳税筹划本身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要求很高,目前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方面人才不足使这一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很多民营企业对于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重视不足,因此没有积极进行纳税筹划人才引进,企业不能给一些优秀的纳税筹划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及平台,不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从而导致企业对于高端纳税筹划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这使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开展陷入一个“有心无力”的处境中。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及经营管理者都缺少纳税筹划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具有良好的岗位胜任力,而影响到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就是民营企业忽视了对目前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层面的在职培训,没有意识到纳税筹划培训的必要性,结果使企业内部的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及时获得纳税筹划方面的一些新知识、新理论,从而影响纳税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纳税筹划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结合民营企业的主要税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针对性的税收筹划策略。
1.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投资者个人支出
民营企业需要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投资者个人支出,投资者个人支出方面一定要遵守相关税法规定缴纳税收,避免将投资者个人支出纳入经营性支出,触犯相关法律,反而出现得不偿失的后果。这是因为目前税法规定,投资者个人支出不允许进行税前扣除,如果违反规定,纳入经营性支出,会导致违法行为发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对税法规定有一个基本了解,意识到将投资者个人支出纳入企业经营性支出中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是自己的消费都不能够纳入企业经营性支出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规避纳税违法风险。
2.利用营改增政策的积极作用进行纳税筹划
营改增处理得当可以减少企业税负,反之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增加企业税负,很多民营企业因为没有熟悉营改增政策而出现税负增加问题。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对营改增政策有一个比较熟悉的掌握,而对于税收抵扣等则应熟练掌握,对于进项增值税进行充分抵扣,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纳税成本。营改增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税收体系调整,营改增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全社会的纳税成本及优化纳税结构,解决重复性纳税等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营改增给企业纳税所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根据营改增的基本方案,增值税有两档,其中一档为6%、一档为11%的低税率,对于很多民营企来说,名义上来看,营改增之后,税率有所提升,但是因为允许进行增值税抵扣,因此抵扣比例比较大,企业的实际税负会下降,反之则会带来实际税负增加。从这一角度来说,营改增对于企业来说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负面作用,关键要看民营企业如何去做。民营企业一定要根据营改增的具体要求,民营企业要重构纳税模式,尤其是注重进项增值税的抵扣,选择可以开具增值税的供应商,最大限度的去抵扣增值税,从而实现企业实际税负下降。
3.合理确定企业的纳税方法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纳税筹划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纳税方法,民营企业要合理的确定纳税规模,对于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否进行一个摸底调查,引入企业纳税诊断体系,根据纳税诊来解决确定纳税方法,究竟是采用查账征收还是采用查定征收,需要引入定量比较模型,从而选择纳税最少的方法。在企业纳税方法的确定方面,民营企业需要慎之又慎,综合考虑当前收益及长远收益,直接收益及间接收益。民营企业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明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查账征收及查定征收两种纳税方法的收益及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在两种纳税方法的具体分析中,民营企业需要邀请外部专家学者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式的深度讨论,在全面而深入的讨论中去全面把握两种方法的利与弊,这样才能选择到最适合企业的纳税方法。民营企业纳税方法的选择确定方面需要尽力避免落入照搬照抄的误区中,选择最合适而不是最好的纳税方法,力争做到让企业纳税筹划更加完善。
4.构建专业的纳税筹划人才队伍
鉴于纳税筹划工作中纳税筹划人员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需要根据纳税筹划工作的需要来构建专业的纳税筹划队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需要重点引进具有良好胜任力的高端纳税筹划人才,从而帮助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获得比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开创纳税筹划的新格局。在高端纳税人才的引进层面,需要根据纳税筹划这一岗位的胜任力来进行纳税人才的引进,纳税人才的引进中需要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纳税人才甄选中,要重点考核应聘人才内在胜任力,而不能局限于对应聘者纳税筹划知识、相关工作经验的评估。民营企业纳税人才的引进要始终按照坚持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引入评价中心这种效度以及进行更高的招聘甄选方法,考核纳税筹划人才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要匹配,从而达到人岗匹配这一基本目的。同时民营企业要加强纳税筹划人员的培训,提升这部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其更好的胜任纳税筹划工作。在纳税筹划的人才培训方面,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委派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去外面参加纳税筹划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邀请外部纳税筹划领域的专家到企业中去进行培训,让纳税筹划人员能通过培训了解这一域最新知识及发展趋势。
总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纳税筹划非常重要,这要求民营企业要在观念层面高度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引入纳税筹划诊断体系,全面诊断分析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来制定针对性解决策略。考虑到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及系统性,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的关键是要配备专业的人才队伍,处理好企业经营性支出及投资者个人支出,利用好目前营改增税收改革的有利契机,选择好合适的纳税方法,切实提升企业纳税筹划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民营企业纳税支出,实现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的完善方面,需要积极借鉴行业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及方法,将这些手段和方法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变通,围绕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及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纳税筹划策略,推动企业纳税筹划水平提升。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娜.对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年4期.
[2] 张敬东.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与防范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3] 尤家棋.浅析民营企业主要税种的纳税筹划思路[J].中国商贸,2013年17期.
[4] 林卫.民营企业纳税筹划[J].市场论坛,2012年1期.
[5] 刘金星,彭新媛.小微企业不同阶段的纳税筹划研究[J].会计之友,2015年6期.
[6] 唐荣全.当代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商情,2013年24期.
[7] Junqueira, R.A.R.Morabito, R.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planning considering circulation taxes in a multi-plant seed corn company[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2(08).
[8] Behdad KianiAndrew RowePeter WildLawrence PittAmy SopinkaTom F.Optimal electricity system planning in a large hydro jurisdiction: Will British Columbia soon become a major importer of electricity[J].Energy policy,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