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下的空心村问题研究

2015-05-30张汇子

2015年33期
关键词:空心村新农村建设治理

张汇子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城加快,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结构发生了整体变迁,“农村建设”作为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立足这一背景,从空心村的概念入手,列举空心村的表现形态,分析空心村的社会危害,提出空心村的治理措施,推进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空心村;社会危害;治理

一、空心村的概念界定

1、概念。如同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所经历的那样,农村空心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中国的空心村现象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变迁的缩影。所谓空心村,即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资源、人口及其他生活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城市,造成村庄土地撂荒、房屋闲置、劳动力流失、经济衰败的综合社会现象。

2、特点。第一,空心村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不同数据的量化确定空心村的标准。第二,空心村具有不稳定性,随着资源的流动可以在繁荣村和空心村间相互演变。第三,空心村具有内涵关联性,形成、危害、治理等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二、空心村的表现形态

1、房屋闲置、布局杂乱。农民房屋破败、老化,村庄建设停滞,道路弯曲窄狭,不通畅。年轻村民大多选择到城镇打工买房,或者在临近城镇的公路边盖新房,建设用地外延内空,宅基地闲置率逐年上升。

2、劳力外出、经济衰退。家庭主要劳动力进程打工,老年农民充当了种田的主力,他们整体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种田技术,如若遇到自然灾害,更是束手无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农田基本建设无力开展,乡村经济衰退。

3、资源流失、文化缺失。由于城市化大发展,大量农村资源也向城市汇集,不仅土地空心化,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一系列公共事业资源都已空心化,传统文化正在流失,村民自治名不副实。

4、服务退化、问题频发。公共服务设施短缺,无法从长远满足农村困难群体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农技、科技服务部门缺失,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年久失修;道德秩序、纠纷调处以及心理疏导机制缺失,农村社会安全问题高发。

三、空心村的社会危害

1、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粮食安全风险加剧。土地资源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然而,空心村中耕地撂荒甚至被严重破坏;老房无人居住,院落破败坍塌,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在无力且无利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留守农民不再精耕细种,土地粗放式经营,利用率下降,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

2、家庭信任风险突出、弱势群体生存困难。一方面,大多数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留守家庭中缺失正常生活应有的合作与协调,家庭信任风险高发,离婚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教育与管教,一旦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极易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偷鸡摸狗的现象,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农村公共精神弱化、基础设施成本加大。农村空心化导致家庭不完整,农业生产、农村活动衰退,乡村公共事务瘫痪,农村呈现村落衰败和村庄共同体瓦解。公共事务无人问津,尤其是外出打工农民对村庄漠不关心。然而,农村的水源、电力、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随着人口流失和村民委员会的虚置,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4、社会群体关系衰落、稳定人居环境受挫。同城市社会的变化相同,农村也在市场经济改革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世俗化增强,理性化衰若,人际关系疏远、冷漠,乡土社会既有的乡情、亲情观念逐渐被失去约束力,村民间的交往日趋短暂和功利。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村民的社会责任感沦丧。

5、农村经济发展困难、教育卫生事业萎缩。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产业空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民打工获得的资金收入大多用于买房、盖房,并不会投入农业经营与发展,村民无法为村庄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同时,人口锐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在教育、卫生事业上尤为突出。

6、农村基层自治虚置、社会治理人才缺乏。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但空心村的广泛存在使得村民自治处于一种虚置的状态,有想法、有知识的年轻人才大多选择走出农村、创业从商。在人才短缺的困境下,村干部的整体水平偏低,不乏有很多游手好闲之人混入了基层组织的行列中,村民的意愿得不到尊重,基层工作、组织建设无人问津。

四、空心村的治理措施

伴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发展,我国农村发展需要步入新的阶段,努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空心村问题,正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空心村治理势在必行。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类型复杂,各地经济条件差别很大,空心村的治理不仅需要按区域、分阶段层层推进,同时要倾听农民的声音、整合多方面要素,针对空心村的治理提出有价值的对策。

1、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使农业从基本生存保障产业转变为利润导向产业,搭建农村与城市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加强农业生产科技化、信息化,提高科学种田技能,大力倡导农户合作机制,创新多元化农业生产主体、探索多样化农业发展方式,政府财政支农、科技辅农,增强农民风险抵抗力,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农村社区建设,意在加强农村组织、经济、文化、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共同建设。第一,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村民自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村民精神文明。第二,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强城乡物资交流与信息沟通,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空心化的经济社会基础。

3、培育群众民主自治、构建村民文化认同。空心村治理关键在于农村自治组织能力的培育和建设,要大力发展包括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自治组织等农村社区多元组织体系,并以之为基础深化农村民主。同时,扩大村民社会参与,建构农村社区文化认同,通过多样化的倡导和培育,提高农民文化活动的质量,实现传统的乡土文化的现代转型。

4、国家依法出台政策、合并建设特色农村。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规模,才能形成长盛不衰的现代化村镇。因此,村庄合并成为传统村落走向现代村镇的发展潮流。建设中心村,推进村落合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优化集中,发挥公共资源的规模化效应,是空心村治理的总要举措。然而,空心村治理不仅要有策略,还需要有推进实施的条件。只有通过政府出台统一政策,充分考虑村集体及村民个体的土地权益,才能体现公平公正,村民才能拥护,治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晓红.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心村治理探讨[J].社会经纬理论月刊,2009(10).

[2] 刘永飞等.断裂与重构:农村的“空心化”到“产业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

[3] 姜绍静等.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

[4] 李君甫.农村人口过疏化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挑战[J].新疆社会科学,2014(1).

[5] 王伟勤.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风险及其治理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猜你喜欢

空心村新农村建设治理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空心村”民生调查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探究
关于我国“空心村”形成原因的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