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外宣英译策略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2015-05-30高莉莉刘宝强

中国市场 2015年36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

高莉莉 刘宝强

[摘要]作为一门崭新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方法为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介绍拉萨布达拉宫的旅游外宣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角度出发探讨其英译策略。在三维转换方法的指导下,译文流畅自然,能够顺利实现旅游外宣翻译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翻译;三维转换;旅游外宣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224

1引言

旅游外宣翻译是一门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直接、典型和全面的语言表述特点。旅游对外宣传语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具备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因此,旅游外宣翻译的任务不仅仅是以译文读者为中心进行信息传递,还担负着对外传播文化价值观的责任。由于中西方语言思维、社会文化、价值观、审美情趣甚至是意识形态都存在巨大差异,外国游客对我国旅游外宣文本在信息取向、写作风格方面的心理期待往往与中国读者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不能再以传统的翻译标准来套用旅游外宣翻译。

如何向外国游客准确传达我国旅游外宣材料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信息、树立城市公共形象进而推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宣传进程已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生态翻译学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对我国旅游外宣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态翻译学理论要点陈述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以生态学和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生态视角探讨翻译问题,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年。该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教授、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会长思创·哈格斯在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做了题为“从达尔文的适应与选择原理到翻译学研究”(From the Darwinian Principle of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的学术讲座,提出了建立“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初步构想。同年,清华大学外语系国际交流语用学方向的胡庚申教授发表论文“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An Initial Exploration into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初步形成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框架,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这一跨学科的概念。其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成为早期生态翻译学领域里重要的研究成果。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研究方向,将翻译放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生态学视角或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生态翻译学提出“三维”原则,翻译即在这三个维度之间通过“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达到源语和目的语的动态平衡。它们被视为翻译实践与应用操作的原则。在适应与选择的核心概念下译文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程度越高,则译文的“整合适应度”就越高。评判译文整合适应度的情况,“首先要看译者是否多维度地适应了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尤其要看是否做到了‘三维转换。”

3“三维转换”方法指导下的旅游外宣译例分析

生态翻译学主张译者在语言维上准确达意生动直观,在文化维上突出文化内涵来宣传所译文本国家的文化,在交际维上调整信息量来适应读者的文化习惯,再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这种“多维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指导下,翻译要在源语和目的语两个系统中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获得最佳译文。下面以一篇介绍拉萨布达拉宫的外宣文本为例来详细介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方法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原文如下:

①布达拉宫主要由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组成。若将其看作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的象征,则白宫是“政”,红宫为“教”。

②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四壁布满了色彩艳丽的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北壁上的“文成公主入藏图”。

③壁画描绘了公元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入藏,松赞干布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历史故事和喜庆场面。

④公主入藏时携带了大量佛像、经书、医方医著医械、农作物种子等,对吐蕃的经济、文化、佛教、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⑤十七世纪的壁画之所以到现在还这么新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工艺,所用颜料均为金银珠宝或矿石研磨而成,颜色鲜艳,经年累月,永不褪色。

⑥从东大殿上三层楼,就到了白宫的最高处。顶层一东一西两个殿堂群。每个殿堂朝东、南、西的一面都是落地玻璃大窗,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普照,故称之为东日光殿和西日光殿。这里过去是达赖的冬宫。

⑦红宫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位于布达拉宫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最气派的当属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塔身高1485米,用金皮包裹,塔上镶有万颗玛瑙。塔内藏有五世达赖喇嘛肉身和释迦牟尼舍利子等。之所以称“最”是因为五世达赖喇嘛在1652年受顺治皇帝接见,自此之后,“达赖喇嘛”这一封号和达赖在西藏政治、宗教上的地位才正式确定下来,进而使五世名声大振。

(序号为笔者所加)

下面笔者从“三维转换”的角度来探讨上述文本的翻译策略。

3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这要求译者要熟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设法化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和信息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311句法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的形式结构上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异,即“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所谓“形合”,是指句子成分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衔接手段(连词或关联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意合”则指句子成分之间不需要有这些衔接手段,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可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英语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连接手段形成句子成分的关联;而汉语一般通过多个动词连用或流水式句型将语意表达清楚。

句①“若将其看作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的象征,则白宫是‘政,红宫为‘教”中,“白宫是‘政,红宫为‘教”两个分句之间无明显关联词语,但并不影响表达和读者的理解,符合汉语意合句的特点。如果译成英语时不添加相应连词,则会造成句子成分不完整从而影响表达。为了体现英语形合句的特点,需增添“while”一词,形成语篇的连贯。

句④中第二个分句在语意上与第一个分句形成逻辑关联,但两个分句间没有关联词语,而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式,把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的贡献交代得很清楚。如译成英语形合句,可将前一分句作为主句,后一分句处理成定语从句来修饰前一分句,句子成分之间可用which引导。

312信息结构方面

“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要先说,某些词语要后说,先说的词语是主位(theme),后说的词语是述位(rheme),这主位—述位(theme-rheme)结构便是句子的信息结构,它是作者思维方式的反映。”当句子的成分处于主位并同时是已知信息时,该成分被称为主题(topic),句子的其余部分是述题(comment)。 汉语是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句首成分是主题,但不一定是主语;而英语是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轴,严格受到英语语法的制约。因此汉译英时,关键是要找出句子的主谓结构。

句②中“四壁布满了色彩艳丽的壁画”是主题显著句,其主语并不突出。译成英语时需首先确定好原语的主干,也就是“壁画布满四壁”,从而得出译文:“Colorful mural paintings are hanging on walls”

句③是一个较长的复杂句,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描绘”“将……嫁给”“派”“护送”“举行”等将几件事交代清楚。译成英语时,应首先对该句结构做透彻分析,按照英语主语突出的特点,找出原句的主干为“壁画描绘了历史故事和喜庆场面”。中间详述的历史故事和喜庆场面作为句子的分支即从句出现。源语试译如下:

This painting depicts the historic story that Emperor Taizong of Tang Dynasty married Princess Wencheng to Songtsen Gampo in 641 ADThe director of Board of Rites Li Daozong was ordered to escort the PrincessThe painting can also show the happy scene of a solemn welcome ceremony held by Songtsen Gampo for the Princess Wencheng in Tibet

上述译文中“that”引领了一个同位语从句,把“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作为“历史故事”的同位语;“并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入藏”译成独立的一句,并遵循英语多被动句的特点,化原文的主动语态为被动语态,符合译入语习惯。“松赞干布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译为第三个独立的句子。通过主谓结构的确立及复杂句分而治之技巧的运用,译文显得自然而流畅。

3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 王佐良先生曾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这就要求译者时刻保持文化意识,认识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努力克服由此带来的翻译障碍,顺利实现翻译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句⑦介绍了红宫内部的陈设,其中所述的“灵塔”“舍利子”等皆为佛教用语,翻译时一定要考虑到文化维,本着向译语读者忠实传达源语文化的目的,将上述词汇翻译为holy stupas和Buddhist relics。“灵塔”是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师法体或骨灰的一种佛塔,在stupas前增加 holy一词可体现出此类佛塔的神圣庄严之意;“舍利”是得道高僧火化后留下的骨质结晶,形状、色泽都多种多样,英译时选用relic一词。relic通常用来表示“文物古迹”,这个词也具有专门的宗教意义,专指“圣物”,所以“佛祖舍利”就是Buddhist relics。

3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除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转换外,把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得以体现”。 译者在适应了原文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后,还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感受。尤金·奈达(Eugene Nida,1914—)在他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就指出理想翻译的衡量标准应该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译者需要充分理解源语和目的语不同的行文习惯、句法特点及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使译文取得和原文一样的交际效果,顺利实现源语的交际目的。

句⑤介绍了布达拉宫壁画的工艺特点,语言简练,句子成分之间无逻辑关联,但表意清晰,源语读者对布达拉宫经久不衰的壁画叹为观止。翻译时,要在适应语言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译入语中添加相应关联词语作为衔接手段,从而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获得与源语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达到交际的目的。

句⑥在翻译时同样采取增添衔接手段的方式,使译文地道流畅,符合译入语的行文特点,使原文的交际意图能够顺利在译文中体现。

根据上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笔者将原文试译如下:

①Potala Palace is composed of White Palace and Red PalaceIf it is regarded as the unification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of the Tibetan local government,then the White Palace represents the politics while the Red Palace the religion

②The White Palace serves as the living quarters and political headquarter of Dalai LamaColorful mural paintings are hanging on walls,among which the most striking one is the Princess Wencheng to Tibet hanging on the North wall

③This painting depicts the historic story that Emperor Taizong of Tang Dynasty married Princess Wencheng to Songtsen Gampo in 641 ADThe director of Board of Rites Li Daozong was ordered to escort the PrincessThe painting can also show the happy scene of a solemn welcome ceremony held by Songtsen Gampo for the Princess Wencheng in Tibet

④The Princess brought a large amount of Buddhist statues,books,medical prescriptions,works and instruments as well as crop seeds,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y,culture,Buddhism and medicine of Tubo

⑤The reason that the 17 centurys wall paintings are as new as recently finished ones is that a special technique is used by which the pigment was made up of grinded jewelry and mineralThus the color is fresh and never fades away

⑥Going upstairs to the third floor of East Hall,we arrive at the top of the White PalaceTwo hall groups locate on the east and the southThe east,south and west walls of each hall are all built with glass windows falling the ground and form a large lighting area,therefore the sun is shining over from morning to night,thus giving the name West Chamber of Sunshine and East Chamber of SunshineThis is the Winter Palace of Dalai in the past

⑦The Red Palace is the center and top of Potala Palace,where the holy stupas of Dalai Lama in all ages are worshippedThe most luxurious stupa is of the fifth Dalai LamaThe stupa,with a height of 1485 metres,is wrapped in gold foil and decorated with tens of thousands of agatesInside the stupa are the human body of the fifth Dalai Lama and Buddhist relics of SakyamuniThe reason for its high position is that the fifth Dalai Lama was received by Emperor ShunZhi in 1652After that the title “Dalai Lama” was confirmed and the position of Dalai Lama in Tibets politics and religions was ensured officiallyThe fifth Dalai Lama was then rising to fame

4结论

旅游对外宣传语特色鲜明,意义重大。英译时,要紧密结合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能够达到多维转化的程度,从而获得“整合适应选择程度”最高的翻译,顺利实现旅游外宣翻译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29-145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58

[4]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41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27-230

[6]黎丽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城市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7):53

[7]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8]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8

[作者简介]高莉莉(1980—),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刘宝强(1978—),男,汉族,山东枣庄人,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林译小说中的误译现象研究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赠汪伦》英译
态翻译在网络流行语英译中的应用问题
从《老炮儿》中粗俗语英译再看生态翻译三维转换
译员角色空间内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从生态翻译学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的生态翻译学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