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2015-05-30张隽晟等
张隽晟等
[摘要]近几年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学科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给各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式单一,教学体制需改革、教师队伍需扩大和实习实践基地缺少等问题。针对问题文章综合分析了提高培养研究生质量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学体制;培养质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71
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展,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同时,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我国研究生现在培养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1目前普通高校研究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硕士生导师不足问题
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展与指导教师资源不足的矛盾近年来在部分高校比较凸显。个别导师要指导7~8名学生,还有比较重的本科教学任务,还要指导10~20名本科生论文,有些导师还要带1~2名博士,加之教师还要面临繁重的科研压力,这样指导学生的时间会减少加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有些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不强。
12硕士生导师自身素质问题
有些高校导师不足,就在青年教师中增补导师,这些青年教师有的是刚刚离开学校不久,还没有科学研究的基础,经费也不足。有的老教师培养内容陈旧,范围狭窄,又很少外出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培养的研究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导师虽然科研能力强,导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技能较差,却无法讲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无法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
13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问题
大多数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较为单一,主要是重视学术型而轻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现在多数高校招生也是以学术型为主,以学术型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定向。
14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
多数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同样趋于单一,多数硕士研究生均采用“学位课程+学位论文” 的培养方式,制约了研究的培养质量。目前多数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一年课程、二年撰写论文,多数学生没能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来选定论题与撰写论文。三年的学习计划、研究方向、论文选题立论、资料信息提供、协作指导到评阅答辩,毕业全过程几乎都由导师在操纵,研究生本人很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15研究生体制改革问题
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中存在较大问题,即严进宽出现象,这不仅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培养,反而助长了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研究生的论文出现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现象,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整体下滑。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宽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16跨学科招生硕士研究生问题
由于部分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某些专业较为冷门,招生学生不足,进行跨学科招生,跨学科所招的研究生由于没有经过新学科本科专业训练,在新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环境知识积累上有所欠缺,给导师的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
2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21外聘指导教师
科研院所不具备招生研究生的资格,它们那里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有一些科研经费,有一定的课题需要做,我们可以聘请这些院所的科研人员为我们高校的硕士生导师。在学生学习完课程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搞科研工作。对研究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加大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培养力度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导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应提高导师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责任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切实实地为培养合格的研究生服务。学校应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如多参加一些重要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会议,尤其青年导师应多参与一些老教师的科研中,学习一些科研方法,更好地指导硕士研究生。
23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从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专业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高学历人才更会受到市场的欢迎,也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建立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机制,构筑形式多样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上,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适应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4深化研究体制改革力度
科学规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以发展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主,多种类型并举的硕士生教育发展模式更具合理性,同时制订弹性的培养年限,培养年限可以压缩到两年或两年半,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提前毕业,对有创业要求和需要延期者,可以延期一年。
25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
对于跨学科招上来的研究生,实行跨学科交叉联合导师指导小组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科学研究需要一个或多个科学群体来相互协作、相互启发、共同创造,甚至需要跨校的导师来共同合作完成,而且对于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所带来的师资不足的压力,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6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好坏,应对研究生进行跟踪调查,建设信息反馈机制,这样可以检查导师的专业业务、学术进展和指导效果等方面,也可以通过反馈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总之,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體制改革,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颖斌地方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分析及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8):17-19
[2]万建伟,王展关于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78-80
[3]李均,李科浪,蒋铁汉2001—2008年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江苏高教,2010(10)25-28
[4]周谷平,章亮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25-28
[5]尹一伊,徐雪荣,王树昌,等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探讨[J].热带农业工程,2013,37(6):66-68
[6]廖湘阳研究生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6
[7]李均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困境[J].江苏高教,2011(1):46-48
[8]李天顺研究生培养中的素质教育观与实施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