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2016-11-25张国君刘玉艳赵敏华
张国君 刘玉艳 赵敏华
【摘 要】针对我国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和评价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本文提出借鉴国外评价理念,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方法等构建一个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科学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全面化并以能力测评为核心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培养质量;培养目标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ZHANG Guo-jun LIU Yu-yan ZHAO Min-hua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shortcomings of the pres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such as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 single evaluation subject, single evaluation content and lack of flexibility, some new idea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quality. Effective approach about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referencing the foreign evaluation ideas, building a third-party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 were discussed to construct a 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are diversification in evaluation method, scientific in evaluation process, rich in evaluation content, pluralism in evaluation subjects, comprehensive in evaluation target and capability in evaluation quality.
【Key words】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Training quality; Training target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但往往偏重于教师教学效果层面的评价,对具体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很少涉及,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习质量评价基本模式和评价体系[1]。当前采用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在期中/期末对学生组织课程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给予平时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次要依据;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累加得到综合成绩,最后根据综合成绩的高低进行综合素质排名。这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和评价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1 评价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国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相对较早,评价体系也已比较成熟。如澳大利亚结合专业特点的培训包[2];德国专业训练与师范教育分段评价[3];美国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GP指标体系(NCHEMS)[4]。另外,英国的“三明治”教育[5]、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等也是非常成功的培养模式。这种客观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学评价理念。评价过程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评价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学习带来的浪费。
国内众多院校和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可以参考。潘武玲[6]建立了以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政府通过财政自主等间接参与评价,学校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评价工作促进自身发展,社会评价则可以更好的反映社会需求引导高校的发展,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探索构建了“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联合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确定职教师资培养内涵,共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组织考核评价[7]。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大高职院校办学透明度,把办学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从而督促高职专业客观认识人才培养结果,并以此自加压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更利于高职院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而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规格,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促进毕业生职业岗位中需要的沟通、合作、应变、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8]。
2 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构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根据评价方法是否采用数学理论以及系统的计算过程,可以将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也可以称为基于经验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者主观的经验得出评价结果,主要有专家会议法、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主观评价方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操作,适用于缺乏客观数据或者评价对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因素的情况,但是因为主观因素较多,所以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只能通过选择经验丰厚或者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评价以保障准确性。
客观评价方法一般基于严格的数学理论或者统计理论,通过对评价对象进行严密的定量描述、计算或者统计分析以得到评价结果。客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多属性决策方法(加权法、Topsis 法等)、运筹学方法、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回归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智能化评价方法、信息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综合评价和模糊评价方法等。客观评价方法的优点是基于牢固的数学统计理论,客观公正性强,如果评价对象的主观影响因素较少,则通过客观评价方法能得出高准确性的评价结果。但现实评价对象往往主观影响因素较多,客观评价方法往往在应对这种方法时不够灵活。不同的单一评价方法有其优缺点,为了更好的接近真是的评价结果,组合评价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更加全面的反应评价对象。
3 人才培养建议
针对学校现有师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在岗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非常必要,尤其对解决现有师资就近转行造成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解决。针对部分学校教师学历不达标或偏低的情况,国家或当地政府、教育机构可以给予政策上的鼓励,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及以上学历,提高专业教师整体学历水平。
受现行教育现状、编制的影响,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而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的需要均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且与时俱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除单项实践环节外增加企业、职业学校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有一年或半年以上企业、学校实践时间,学生在企业、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实现工学、教学结合;另一方面毕业后从事专业教师岗位的人员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到企业实践(建议3-5周),可以以指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参加,教学单位制度化要求。通过实践双轨环节,可以使从教人员在到岗之初即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补充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需求及技术前沿,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职教师资培养单位,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时须开设《职业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学法》等课程,使毕业生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现代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同时在专业课学习时,融合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教师能力学习同时进行,为其将来进入中职学校任职专业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继续加强专业方面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岗位一线各级各类人才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沟通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无论对于教师岗位还是企业职工均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素质,但很难从课程设置直观体现与培养,然而可以在教学能力培养、专业实训、企业实践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和训练,使人才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总结
针对我国职教师资学习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重知识考查,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自评等问题。当前需要构建一个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科学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全面化并以能力测评为核心的多元化的职教师资学习评价体系。从而引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翠英.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Training Package[S]. Canberra, 2011.
[3]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Ball Stat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Partnership Network [DB/OL]. www.bsu.edu. 2013/06/14.
[4]Ewell P T, Jones D P. Indicators of“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 Handbook for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M].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1996.
[5]Paul R, Howard G, Paul L. Educational and Contractual Attributes of the Apprenticeship Programs of Large Employers in Britai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6, 58(3): 359-383.
[6]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7]许建平,方健.“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67-70.
[8]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5-9.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