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2015-05-30冯建硕

中国市场 2015年38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对策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金融抑制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金融抑制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城乡自身、金融机构、政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加快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金融抑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99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抑制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金融抑制问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金融困境

1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农村金融困境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带动城乡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与城镇化的融资需求不匹配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在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金融机构数量少、种类单一,金融资源严重不足。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大部分人的消费理念也随之转变,对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当前的农村金融业务的现状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金融需求,导致了金融资源与金融服务的供需出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金融机构逐渐从农村撤并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满足不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财政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大部分建设资金还需要金融机构的投入和支持,但是,金融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从而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

第三,农村金融机构职能缺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日趋多元化,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金融资源全面覆盖了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金融机构的服务定位不准确,基本职能发挥不当,资金调配功能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错位竞争更加激烈,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忽视。农村经济的封闭性使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知之甚少,对其需求有限,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诚信意识不高。农村地区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不完善,不确定的风险环境导致农村金融资产不良率居高不下;其次,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公信力。金融机构的盈利性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非盈利性相矛盾,导致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者信息披露不及时,部分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和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最后,农村金融机构法律保障不健全,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维护自身权益无法可依,加剧了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金融发展一体化困境

新型城镇化在金融发展一体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政策资源城乡配置不公现象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中,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长时间的城市政策倾向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首先,农村地区受政府管制较为严格,加之农村金融环境复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得不到贯彻落实,相关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其次,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职能发挥不到位,在吸引资金、配置资金等方面不能满足城乡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化,资金缺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第二,金融商品资源城乡配置不公。在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的产品开发能力、市场甄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大城市来说,其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设施种类繁多,而且建设齐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农村地区则恰恰相反,金融机构的服务手段以传统业务为主,对于农民的贷款方式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由此导致农户在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第三,金融制度资源城乡分配不公。我国城乡金融制度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享受的金融资源与城市地区享受的金融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我国的金融体系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变相的加重了农村金融歧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金融创新严重滞后于城市;另一方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种类比较单一,金融工具的使用也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导致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的表现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希望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财力有限。为了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政府必须对利率、金融机构的准入、信贷规模和投向等方面进行干预。

21实行利率管制

利率体制分为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场化,我国实行的利率体制是利率管制,即所有的存贷款利率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利率水平和有限的浮动权限操作,金融机构不可以擅自超越权限变动利率水平。在利率管制体制下,一方面,利率水平常常被人为地压低,从而不能如实地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低利率意味着贷款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会产生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最终容易导致信用膨胀,引发经济动荡。

22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

金融机构结构的不完善和银行业的垄断经营,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一旦金融风险暴露出来,对整个经济体系将会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因此不利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结构中国有银行的垄断经营对城镇辐射作用较弱,五大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大中小城市随处可见,但在乡镇地区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少、种类少,这样的分配格局不利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23金融市场结构效率低

金融结构的优化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结构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的行政性干预必将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同时也会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缺乏约束机制,降低金融市场结构效率。

24金融政策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

由于相当长时间内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一直占据我国战略布局的主导地位,农村地区的发展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农村金融环境的复杂性和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管制,使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很难推行,城镇化进程中进行公共服务建设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公状况日益突出。

3金融抑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31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效率,经济增长达不到最佳水平

任何加剧“金融抑制” 的措施,都会降低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由于政府对利率实行限制,使储蓄资源的运用无法正常显示市场的回报和风险,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效率。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使金融动员起来的储蓄很难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导致投资与储蓄不相等的结局,最后经济也达不到应该到达的增长水平,金融抑制影响了经济增长。

32限制了金融业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金融抑制现象的存在抑制了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限制了银行体系的扩展,使得货币的实际收益与服务的边际成本往往大于新投资的边际收益,银行业自身出现了不足,更无法引导私人储蓄向高收益的领域进行投资,从而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33减缓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由于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所以很难发挥乡镇金融杠杆的作用,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财力薄弱,为了集聚资金实现发展目标,政府不得不利率、金融机构准入、信贷的规模和投向等方面进行限制和干预,使得金融抑制问题更加突出,进而减缓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4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问题的对策建议

41金融机构方面

第一,政策性银行发挥好政策导向功能。政策性银行应该发挥国家政策性金融的导向功能,推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非盈利性项目的建设资金短缺,扣除财政拨款外,应该更多地让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绿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资金短缺的情况。同时,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不同城镇的特点,给予不同的金融支持,增加绿色信贷的比例,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商业性银行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追求自身利益的增加外,也应该加强对农民市民化的金融支持。一是要加强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城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以及自助存取款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积极探索银行卡更多的便捷支付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群体对金融业自助服务设备的需求;二是加强居民住房方面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在对城镇保障住房建设信贷投入的审批程序上应尽量做到简化,在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上要给予适当的优惠,转变居民的借贷方式,提高居民科学理财的观念和意识,为城乡居民生活和住宿提供便利;三是对城镇新增人口的就业和再就业给予金融支持。利用政策优惠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自主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给予支持和优惠,进一步解决和落实好城乡居民的生活及就业问题。

42政府方面

第一,优化政府服务职能,完善外部投资环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该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保障金融支持的顺利进行。一是合理分配财政补贴资金,加大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非盈利性项目的投资比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设施建设,从养老问题上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增加对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的财税支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向高附加值、高产值、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做到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

第二,根据各地特色,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当中,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特色,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增加第三产业发展的比重,走环保节约的发展道路,导引金融资金流向低能耗、无污染、高产值的行业和领域,让金融资源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服务。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地方特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地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和地域特色。

第三,制定相应惠农政策和措施。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积极采用税收减免、信贷贴息等信贷优惠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城乡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金融资源为新型城镇化服务。党的“十八大”工作会议中仍然聚焦“三农”问题,深水区的农村改革,更需要路径可控、风险可控。农村的安定是整个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落实惠农政策的实施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提高政府部门对金融支持相关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简化政府部门对金融支持有关项目行政许可方面的手续,减少手续费用,减轻金融支持的负担,为金融支撑城乡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培训,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细则必须做到熟记于心,微笑服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府咨询平台,提升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水平。

43处理好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关系

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管制,使其规范化发展,但是,如果政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过度干预则会导致金融抑制,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正确认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对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作用,积极服务城乡经济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金融机构应该正视自己的服务职能,处理好自身盈利性与惠农建设中非盈利性项目建设资金之间的供需关系,积极响应国家惠农政策,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做好服务城乡的工作,拒绝越位、缺位和空位,做到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44城乡自身方面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居民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第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基层干部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的工作能力,引导农民增强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完善乡村治理,补上法制建设的短板,让法制的力量庇护更多的人群。

第二,在金融机构优惠政策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创业。有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帮助,广大有志向的建设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聪明才智,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和富强。

第三,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应该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大力开发和使用绿色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切不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质量,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追求好中求进。

参考文献:

[1]邱俊杰,邱兆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J].理论探索,2013(4):82-86

[2]王涛新型城镇化导向下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3]张鹏远浅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选择[J].中国市场,2013(13)

[作者简介]冯建硕(1995—),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