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

2015-05-30关弘岩

2015年4期
关键词:宗白华意境

作者简介:关弘岩,女, 满族,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学,2013级研究生。

摘要:意境论是宗白華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弥久而常新。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宗白华独特地建构了以生命节奏为核心,以艺术境界为表征的意境美学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意境的涵义,接着从“直观感象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境层来解读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从而体现出宗白华美学思想中以生命精神论意境之美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宗白华;生命节奏;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凝结了古人的哲学智慧和艺术经验。宗白华意境美学理论的建构是基于中国古典意境理论之上的,它不仅仅是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创新。艺术美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宗白华独具匠心的把原本属于诗词曲范畴的意境,扩大到整个艺术门类,并在意境生成的深层原因上去寻求那埋藏于中国艺术深处的生命的节奏。

一、意境的涵义

什么是意境?在宗白华看来,意境就是艺术境界,意境有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介于后两者之间的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借用唐代画家张璪论画的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阐释他对意境的理解。他认为,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他认为,意境是造化和心源的合一,是客观自然景象和主观情思的交融。“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①艺术的意境主于美,心灵是美的源泉。中国的诗歌、书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的心绪、情感,其中的一笔一画,一点一线,一个音符都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思,正是这种因人而异的创作情感的投入,才使得中国的艺术作品幻化出多样的美,这给予欣赏者以无尽想象和意会的空间,让欣赏者体会到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之美。宗白华认为情景交融便是意境的本质所在。

宗白华并没有仅仅把意境的表达停留在情与景的交融这一观点之上,他把对意境的阐释上升到宇宙观、人生观的层面,将生命的节奏融入到艺术意境之中,赋予意境新的内涵。宗白华通过对万物的生命本质的把握,认识到艺术家是以自己的生命映射宇宙万物,身与心完全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这样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宇宙万物内在的生命精神就是艺术美的本质,艺术境界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对宇宙万物蓬勃生命力的展示。这种主观生命情调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就构成了宗白华所体悟出的那种艺术意境。正是基于这种对艺术境界的生命本质的把握,宗白华的意境美学思想得以贯穿所有艺术门类,使他的意境美学思想融会贯通。

二、意境的三层次

“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面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②

1、意境是直观感象的模写

直观感相的模写,这一层是写实的境界,就好像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和写实主义,具有直观性。艺术家欣赏万物内在的生命节奏“山川草木,造化自然”这是对艺术对象的直接反映。宗白华说:“一切无常,一切无往,我们的心,我们的情,也息息生灭,逝同流水。向之欣欣,俯仰之间,已成陈迹。”③自然、社会、人生呈现出的种种物象,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动的状态,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十分注重这种动的特征“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④艺术家只有借图画、雕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艺术对象的动象,才能表现艺术对象的精神,表现艺术对象富余生命节奏的意境之美。

这是宗白华看过罗丹的雕刻之后对艺术表现生命的深刻揭示。他认为,自然万象无不在运动之中,即是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想要借作品来表现自然之实,当然要表现艺术对象的动象,罗丹的雕像正是通过对艺术对象的动的表达来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这种对艺术对象的动态的表现,是艺术的最终目的,也是艺术与照片的不同之处。

然而这种生命之动瞬息变化、不可琢磨,仅仅靠我们的感觉是无法把握这瞬间即变的生命活动的,只有靠空明的心境,才能在静观中把纷繁变化的万物转化为意象,进而把握其内在生命的节奏,这正如中国的哲学精神一样,讲求以性灵之虚观照万物之实,道家的“涤除玄鉴”,佛家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都是以为虚静参万物,人蒙于物不见真理,唯有寂静空明之心才是通往真理之途,就好像苏东坡所讲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2、意境是活跃生命的传达

活跃生命的传达,这一层是传神的境界,在宗白华看来它表现为生命的气势,它依赖于“静照”所得的意象,然后返归与艺术家的心灵,达到造化与心源的相互交融,艺术家将对生命律动的体悟融入到“静照”所得的意象之中,这时的意象已不是对艺术对象的单纯摹写,而是充满艺术家对生命体悟的意象,是艺术家对艺术对象的传神表达。

传神的境界不同于写实的境界,它是一个虚实相生的境界。在这一境层里,宗白华先生尤其注重虚境的表达,他以为中国画为例向我们展示虚境的神妙。清初画家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法上,我们见到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集中的表现人物的姿态,删略的 背景的刻画使得人空间因人物而显现。人物与空间交织成一片,便有无尽的气韵生动而生。空白的画底上只有这些姿态各异的人物,但我们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不是真的空,而是艺术家生命的流动。中国的舞台艺术也大抵如此,老艺人说的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利用舞蹈动作逼真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不用布景阻碍演员的表演,留出空虚来让演员充分的表现自己内心深处对艺术对象的体悟,这样虚境处便皆是妙境。这种虚实相生的意境向我们显现了艺术家内在的生命律的动。在虚实相生的意境的创构中,艺术家与艺术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并将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刻画在艺术对象上,因心而造境。

3、意境是最高灵境的启示

最高灵性的启示,这一层是妙悟的境界,宗白华又称之为“玄境”。这一境层是对生生万物的最高体验,它难以述说,难以言传,是艺术家精神的净化和深化,在这一境层里艺术家与宇宙万物物我两忘完全融为一体,生命的律动与宇宙产生共鸣,得到真正的自由。这一层面达到了“无”这样一个哲学高度,宗白华较多的借用“禅”的理论来阐释这一境层。他认为“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⑤它以前两个境层作为存在的基础,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微妙至深的禅境。这种禅境要在一种“禅”的心态下创作,而这种心灵状态的涵养,则需要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只有在静穆的观照中,艺术家的作品才能表达出宇宙万物飞跃灵动的生命。

妙悟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虚的层面,但这并不是使意境的表达趋于真无,而是要使意境的表达反归于一个更高层次的实。正如宗白华所说:“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花鸟画所表现的亦是如此。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副精巧的宋人花鸟。”⑥艺术家在一泉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他的作品讲究空灵,但又极其写实。他超越自然而又最贴切自然,妙悟的境界是最心灵化的境界,同时也是最贴近自然的境界。

三、结语

宗白华的意境美学理论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在宇宙生命的本体之上来建构艺术意境,对宇宙生命本体的把握是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意境是对宇宙生命本体的最高体现。而这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之美就是在“写实”、“传神”、“妙悟”这三个境层中层层深化,由实而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又由极虚返实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层比一层更深的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宗白华对艺术意境的阐释,使我们从艺术创作过程中更加清晰的了解意境,并且使中國传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学理论得到理性的分析,为后来的意境美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林同华.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述[D].浙江大学,2005.1

[5] 李燕.宗白华意境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5

注解:

①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P70

②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P74

③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P9

④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P269

⑤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P76

⑥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P46

猜你喜欢

宗白华意境
情融意境韵含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们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中国特色艺术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与思考——读时宏宇的《宗白华与中国当代艺术学的建设》
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