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面料上的蜡染研究
2015-05-30罗甘苏逸超
罗甘 苏逸超
作者简介:罗甘(1987-),女,硕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民间工艺的运用。
摘要:蜡染为我国传统三大印花工艺之一,是指用蜡刀沾取蜡液在面料上作画,然后上色退蜡形成花纹,常用棉织物做底布。为扩充蜡染运用范围,本文主要探讨蜡染在真丝面料上的运用,采用天然染料,运用媒染剂法对蜡染在真丝面料上运用做了尝试,探讨蜡染、植物染在真丝面料上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真丝;蜡染;姜黄;印染;植物染
蜡染作为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在中国起源于秦汉时期,它是指以蜡画工具沾取蜡液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放入染料中浸染,最后除去蜡质得到花纹织物,是中国三大染缬工艺之一,古时蜡染主要以竹刀为工具,沾取蜂蜡,染料主要是蓝草萃取,底布主要是棉、麻。现代蜡染主要采用铜刀,蜡质种类也很多。染料也有植物染料与化学染料,色彩丰富。
目前市场上仿蜡染图案在真丝面料上运用较多,但相对于蜡染来说,仿蜡染图案不能出现生动而精细的冰裂纹,其次真蜡染可以在布的两面形成相同的图案,而防蜡染由于直接印花,不能同时在布的两面形成同样的图案。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植物染料,在真丝面料上用蜡染,为当今市场提出的生态服装、绿色服装奠定基础,也为蜡染传承做一定的创新研究。
1.实验
1.1 材料准备
染料:本次实验以姜黄为例。姜黄染色成分为姜黄色素,主要包括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脱甲氧基姜黄素等,上色快,染色效果好。
面料:真丝类素绉缎,100%真丝,光泽度好,手感顺滑,采用19姆米的纯白色。
媒染剂:醋酸锡。 蜡刀:铜质蜡刀,1.5cm。
1.2工艺及方法
媒染法:第一步,配置染液。介于通常情况会用锡为蚕丝增重,所以媒染剂采用金属锡,选择天然染料姜黄,主要由于姜黄染料染色效果非常的好,容易上色,色泽鲜艳。姜黄染料与锡按照10:1的比例进行配置,加热250℃,让其完全溶解。
第二步,在丝绸上用蜡绘制图案。在此过程中发现,温度控制在70℃时,对真丝表面无任何影响,但是蜡液在图案的绘制过程中无法完全渗透真丝面料,未起到绘图效果,只有将蜡液温度控制在100℃时,蜡液才能完全渗透真丝,起到蜡染绘图效果。
第三步,将绘制好图案的蜡染真丝放入配置好的染液中,
第四步,将浸泡充分的丝绸面料拿出,确定各部分浸泡均匀。在此过程中尽量平整处理面料,防止蜡冷却脆化脱落。
第五步,高温退蜡。将沸水温度控制在92℃~100℃之间。此过程也属于高温固色过程,煮泡25分钟后发现有少量的褪色现象。
第六步,晾干丝绸,与未脱蜡之前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发现经过脱蜡的真丝面料颜色变淡,面料原本光泽度有一定的消退。
2.结论
此次蜡染在真丝面料上表现的实验总结如下:第一,整体温度的控制。首先是蜡液温度的控制,低于100℃无法完成蜡染图案的绘制,高于100℃则会破坏真丝面料的光泽度。其次是脱蜡过程的温度控制,低于100℃蜡无法完全脱落,高于100℃真丝面料表面光泽度完全破坏,因为温度达到100℃时,真丝面料会出现脆化现象,面料光泽度会降低甚至消失。第二是脱蜡步骤的控制,传统蜡染脱蜡通常采用高温退蜡,制作步骤通常是将染好的面料直接放进沸水中融蜡。真丝面料在高温中容易脆化,所以在退蜡过程中要非常注意温度控制,所以首先将清水温度控制在70℃,放入染好的真丝面料,然后逐步升温至90℃,观察融蜡情况,若还未完全脱蜡,再升温,但一定要低于100℃。真丝蜡染整体在于温度的控制,在制作过程中虽然真丝面料的光泽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控制得当的话影响会弱化,但是要做到完全不影响真丝面料的外观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越平.回归自然:植物染料染色设计与工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32
[2] SETSUKO ISHII 武湛.幸福手作时间:实用妙趣染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0
[3] 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3:15-20
[4] 鮑小龙,刘月蕊.手工艺印染术.东华大学出版社[M].2013:35-45
[5] 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精粹:蜡染[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7-10
[6] 童芸.中国染织[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