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2015-05-30孔德臣章文科

2015年4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存在论实践

孔德臣 章文科

作者简介:孔德臣(1990—),男,汉,安徽,硕士在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章文科(1991—),女,汉,江苏,硕士在读,江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对马克思哲学的阐述不可避免的要深入到其存在论的根基处去,马克思在存在论处发动的革命不仅终结了一般哲学的命运,包括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而且终结了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传统。但是,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领会中,存在着将其分裂的倾向,而这种分裂抛开其形式上的对立,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存在论的基础,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可以归咎于时代的局限导致对马克思的误解,但随着整个20世纪的结束和新世纪地平线的展开,要想真正领会马克思所开启的存在论变革的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一方面使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展开批判性的对话,另一方面基于当今的社会现实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

关键词:存在论;感性活动;实践;当代意义

马克思哲学自诞生以来就遭受了诸多的毁誉,马克思的继承者和反对者们,或者是对其高度的颂扬或者对其极端的拒斥,正像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思想家所遭受的命运一样,马克思也承受了太多不属于他的东西。但对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有原则的估价却很少在这些对立的两端突显出来,毋宁说,这些极端的对立者们并没有深入到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中去。所以,这些毁誉对于马克思哲学而言更多的只是一些外在的和形式的,而真正对马克思哲学具有原则高度的估价必须是深入到其存在论的根基处去,在此处展开的对立和冲突才能真正绽放出马克思哲学意义的光芒。

一、对马克思哲学解释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诞生150多年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现在而言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意义。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探索,更是对于我们当前时代历史实践的深刻反思。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充斥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这样嘹亮的口号,但这种浅薄的宣言是抵挡不住历史脚步的踩踏。正如在90年代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沉重打击之后,德里达却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这么发人深省的写道:“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1]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提出“回到马克思那里去”的口号,这些人是想向马克思原典的回归,回到纯粹的马克思那里去,但其“浪漫主义性质”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马克思的远离。这种回归是一种“崇拜历史起点和过程”的心理习惯,然而这种对马克思的理解方式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理解者本身的虚化。要知道,回归从来就不是现在向过去的归属。复旦大学的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思》中就对此进行很好的回答,我们要重新理解马克思,“事实上,这种理解方式只有奠基于历史性的理解方式上,才能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中,理解者要“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本质的认识”,而我们“当今中国,生活世界的最大本质的事件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地领悟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它们所蕴含的主导性的价值趋向”,“避免以教条化的或任意的方式去理解马克思”。

但是不难发现,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情况。首先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理论家们,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看作并没有什么原则区别的东西,或者说两者是等同的。不可否认,费尔巴哈也同样谈论了很多关于“实践”的东西,但是马克思却十分肯定的认为费氏是不懂实践的。而这种将二者的唯物主义等同起来理解的方式,其结果必然是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退却到18世纪的唯物主义基地上去了。这样一种知性科学化的理解,尽管在其形式上添加了很多的“佐料”,但实际上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例如“经济决定论”。与之对立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他们要求树立黑格尔的优先权,尤其以卢卡奇为代表,他在《历史与阶级》中,以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为基点,着重阐释了“总体”的地位,认为“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决定性的区别。”这种与第二国际构成对立的,与其说是一种对立,毋宁说是一种补充。因为二者都是没有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根基进行深刻的理解,甚至可以说,这二者是对马克思哲学基础的分裂,各自沦为一个片段,而相互攻讦。因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必须要理解他所发动的哲学存在论变革。

二、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变革

近代哲学自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以来,逐渐确立主体性原则,直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达到顶峰。这样一种主体性哲学的确立,其中一个深刻的局限在于,从自我意识出发,如何洞穿内在性,而这样一种形而上学在黑格尔的逻辑和理性下得到一个统一和综合。

对于传统的形而上学,首先发动攻击的是费尔巴哈,他以感性对象为武器,要求去除思维概念的魔法,确立生活世界的感性基础。而这也为马克思后来的哲学变革作了重要铺垫。但是,他虽然要求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权威,但是,他由于不了解历史的原则,很快就陷入了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或者说是抽象的,因为他不理解感性活动或对象性活动的意义,不理解真正的实践。他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劳动,而所理解的只是异化劳动,不明白工业和商业对自然和人的真正意义。

但马克思却以“实践”发动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以“实践”发动了对旧哲学的袭击,发动了一场变革,而这里实践也必须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而不能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概念首先就具有突破内在性的力量,这种实践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其出发点是一个“现实的人”,一个“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收一切自然力的人”,这样一个出发点,就不是从意识的内在性出发,而是本身一向在外的,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此在”。

马克思通过实践概念不仅构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而且实质上展开了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在国民经济学中所确立的劳动实际上是一种异化劳动,这也正是形而上学的现实表现。这样一种批判,实际上也就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的这种持续的批判正是构成了其整个存在论变革的生命线,这也正是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变革,不仅一般的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而且开启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现代发展道路,其对资本原则的批判更是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价值重新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脱离传统形而上学的框架,真正的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不是征服和改造的矛盾,而是一种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关系。让人真正寻找到一个安身的家园,让人寻找到有家可归的状态。

真正的理解人类文明。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我们如何去处理和对待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主体性的确立,理性原則的主导,这种形而上学的方式正是造成当今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而马克思却为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条理解人类文明道路的方式,让人类避免虚无主义的状态。

对发展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随着20世纪的结束,西方文明在展示其重大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其致命的缺陷,而这也正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而马克思哲学其对于现实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不消说,正是构成我们前进的重要宝藏。(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变革及其当代意义”(KYZZ—0309)成果

参考文献:

[1] 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

[2]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449 .[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2,77.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存在论实践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如何安置现代性——马克思的政治存在论与海皑格尔的艺术存在论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