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跨国经营的技术获取模式
2015-05-30黄斌
作者简介:黄斌(1987-),男,汉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跨国经营理论与实践。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技术获取模式在汽车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汽车企业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分析中国汽车企业跨国经营的技术获取模式,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舞台上的竞争力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跨国经营;技术获取;汽车企业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技术获取模式
跨国企业的技术获取方式与一般企业既有相似也有区别。它们不仅仅通过自主研发、从国内市场和科研机构等获取技术,当国内企业技术水平达到瓶颈、且外国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远远达不到需求时,它们会通过国际市场寻找技术提供者,或者采取主动的对外投资形式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研究所、进行跨国并购或国际间战略合作等方式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其它国家获取技术,这种方式被称为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即技术获取型FDI,从而形成了与一般国内企业不同的技术获取模式。
对我国跨国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八种渠道获取技术,带来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立研发机构、技术人才流动、企业上下游联系、与东道国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与其它管理咨询或科技中介公司等合作、企业并购、技术购买、模仿追随。
二、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经营现状
最近这些年,伴随着中国汽车业产量和销量的迅速增长和自身整体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当前一些大型汽车生产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从原本单一的“产品出口”转变为“产品出口、合资建厂和海外并购并重”的新型发展模式,跨国经营进程在持续加快。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开始逐渐扩展了其获取技术的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技术。例如,海外建厂促使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经销商和客户之间加强了合作;跨国并购使并购方中国企业可以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则可以利用当地的研发资源从事内部研发和创新。
1、汽车产品产销量增长而出口下降
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11.68万辆、2198.41万辆,再次刷新全球纪录。中国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较2012年增长14.8%和13.9%,比2012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
然而在整体销量增长之际,汽车出口量却开始下降。201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市场跌破100万辆大关,出口量为97.73万辆,比2012年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比2012年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比2012年下降3.5%。在乘用车细分市场中,轿车出口量明显下降,其余车型均保持增长;商用车细分市场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
2、主要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
我国汽车企业在产品出口的基础上,为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一些具有国际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开始以国外合资合作经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或者通过并购和技术转让等形式进行全散件组装CKD(Complete Knocked Down)和海外直接投资建厂。既能规避整汽车出口的高税率,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开放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于我国汽车提升出口利润率和提升国际化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奇瑞公司已先后在伊朗、印度尼西亚、埃及、俄罗斯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中兴汽车公司也在海外建成了以CKD方式生产汽车的企业,长城已在俄罗斯、印尼、伊朗、埃及等国家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D组装厂,现拥有十几个海外KD组装厂。
3、海外并购开始起步
(1)并购金额越来越大。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张,并且收购的品牌效益也在不断提升。例如,万向集团为了收购美国UAI公司(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ies INC)21%的股份,支付了22880万美元;而上汽集团为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9%的股权,也花费了5亿美元;再到吉利汽车为了完成100%收购福特公司旗下的沃尔沃,更是开出了15亿美元的天价,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目标企业多分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且多陷入经营困境。我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选择的目标企业多为财务困难或濒临破产,如英国罗孚在被上汽收购前已经进入破产管理状态;被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品牌价值已从1999年的64亿美元跌倒2009年底的20亿美元,跌幅将近70%;被上汽收购前的韩国双龍也是亏损连连;东风集团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时该公司已经连续多年亏损,2012年亏损额更是高达50亿欧元。
三、中国汽车行业跨国经营的技术获取模式
1、以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为代表的外部获取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合资企业由于市场上竞争日益加剧,着手将研发的中心放在了对产品的适应性改造为主的本土开拓上,并且不断加快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合资企业的最大收获是迅速提高了本土化的适应性开发本领,而中国汽车企业也相应提高了自己的技术实力。然而跨国企业对中国公司自主创新的束缚一直都有,跨国汽车公司是合资企业的唯一技术来源,中方很难进行以自己为主的技术研发创新。但是随着中方增加研发投入,扩大平均每单位产品的研发成本时,开始逐渐减少了对外方的技术依靠。
2、以内资汽车企业为代表的内部获取模式
汽车企业在内部获取模式下,整合了国内和国外资源,用技术集成的方法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模式由内资汽车企业通过选择与国外的专业公司合作,把自己定位为总的系统规划师,把外方看作模块供应商。起初中国企业集成度较低,研发作用也较小,在开始阶段主要承担的是整车外形设计层次;然后随着内资企业的能力提高,中方开始逐渐对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开发占据主要位置。因此这些内资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才能逐步摆脱对国外公司的技术依赖,并不断加强在研发的参与度,从而实现真正地自主创新。
3、以技术联盟为代表的合作研发模式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中国汽车企业与国外汽车企业进行了合资合作,当中也包括技术合作即所谓的组建技术联盟。事实上,我们的合资合作都是想与掌握先进技术的汽车大企业进行合伙,以达到我们能够自己独立的开拓新产品的本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企业在许多重要零部件的技术仍有较大的差距,所以缺失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汽车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需要中国汽车企业团结起来,集合所有的产业资源,加强共同创新,聚集所有的行业力量,进行战略合作,争取掌握更多的产权和技术,并在竞争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走一条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技术发展道路,中国汽车行业应鼓励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自身独立的研发基地和创新中心,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做好合作开发的基础上,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做好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工作,逐步使我国汽车企业走上自我发展、自主开发的模式,完成从重视引进国外技术向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转变。面对技术革命,我国汽车企业应该着力研究相关领域,并针对汽车行业中的基础研究项目、技术前沿项目进行协同攻关,从而使新兴技术产业化,使我国尽快跨越到世界汽车行业的技术前列。(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霞. 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J]. 产业论坛, 2013(9): 127-128.
[2] 孙建, 李剑腾. 科尼尔-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反思[J]. 商务周刊, 2009(5): 66-69.
[3] 王飞.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研究[c].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7-38.
[4] 胡铭.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之路:自主创新与技术联盟[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10):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