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蚕豆

2015-05-30凌龙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喇叭豆花豆荚

凌龙华

豆花美丽,一朵朵,远望还是一串串。花吸引蝶与小姑娘,小男孩则在意寻找“豆耳朵”。万叶绿翠中,小小的“豆耳朵”,本色竖立,很难发现。“豆耳朵”真可爱,耳根细长,耳郭圆润,迎风得瑟,是否也在探听我们的脚步声?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都定时播出个儿童专题节目,轻快的音乐前奏之后,就是一声脆生生的童声播报:“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啦”后还紧跟着几个跳跃的音符。我们最乐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豆耳朵”,谁能找到谁就能当上了队伍中的“小喇叭”——领队,发号施令。“豆耳朵”折倒了不少小小男子汉,因为“豆耳朵”象征着聪明,“豆耳朵”又那么相像于“小哈喇”。

到了立夏时节,乡间有的是蚕豆,一上市挡也挡不住。这时,巧妇就有一显身手的机会,变着花样“逗”胃口。一举两得的是做“蚕豆饭”:掺上糯米,撒上盐花,大铁锅,大灶膛,旺火煮,小火焖。满屋子生香,扒上两大碗不用下饭菜。糯米豆饭香糯,冷却后吃,更有一番滋味。特别是留在碗口的紫褐色,仿佛是豆花的精灵再现,召唤着我们奔向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田野。“蚕豆饭”的升级版是“豆瓣饭”,豆子去皮,即成豆瓣。豆瓣有着肉板栗的质感,煮熟之后,酥裂,现柔和的金黄光色。那饭吃不厌,只是费工本,一般人家也就尝尝。豆瓣的最大贡献是做菜。咸菜芯豆瓣汤,无需技艺却效果明显,不用调料却酸鲜开胃,堪与番茄蛋花汤媲美。油氽豆板,难得,作零食消闲或酒鬼下酒,一流,与油氽花生米不相上下。

豆荚变黑,干豆收获。持续曝晒,时闻噼啪开裂声。打场边走过,乌黑发亮的老豆荚里,冷不丁蹦跳出一颗光溜溜的硬豆子落到你脚边,小小的吓你一跳。豆子青朗,骄阳下泛着鸭蛋壳一般的光泽,带着阳光的味道。茴香豆一般用来待客,炒制隆重。豆瓣酱为大豆的衍生产品,需专业手艺,奶奶传母亲,酿制上一大缸,吃上一年,农家的日子就这样知足。

蚕豆,别名胡豆,相传为西汉张骞从西域引入;又名佛豆,大概那光溜溜的豆粒多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这与我们这一带的别名“罗汉豆”不谋而合。

猜你喜欢

小喇叭豆花豆荚
豆荚儿,嘭!
吹起小喇叭
蚕豆花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牵牛花,小喇叭
吆喝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媳妇跳井
豆花香自富顺来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