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导游技能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5-05-30郑秋婵包富华
郑秋婵 包富华
摘 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任务是为地方行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导游技能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但其实践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岗位能力。在吸收先进经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课堂环节、实训环节以及实训基地创建三方面探讨高职导游技能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导游技能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资料数据库;实训基地
根据国家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任务重大,旅游业人才成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中的重要部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而这个重点的实现要求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导游人员是高职院校为旅游业培养的主要人才之一,课程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构建。本文立足地方旅游业发展状况,结合当下旅游专业教育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导游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导游技能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导游技能课程指围绕导游工作流程和工作技能,以导游岗位为导向,为培养学生导游技能的配套课程,它的主体课程包括:《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旅游地理》《客源国概况》等,這些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配套的选修课,课程目标各有侧重,但都是旨在培养具备丰富知识面的旅行社工作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但这些课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
1.学生行业认知态度偏差,专业兴趣低
导游技能的培养需要有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学、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由于入校前对导游行业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旅游专业就是“玩”的专业,面对大量的知识储备要求出现了畏难情绪,再加上导游技能相关理论课程授课中理论性强于实践性,学生对于导游岗位的兴趣不高,甚至下降,导致出现“一年级学生热情高涨、二年级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
2.课程信息量大,实践效果差
导游行业的职业门槛较低,但合格导游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多,涉及面广。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很难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意识到这一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培养导游人才上,开设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地理》《客源国概况》《饮食文化》等必修课与选修课配套系统,旨在为旅游专业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石。这些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满足学生求新心理的同时可以开拓他们的知识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课程都偏重于信息的传达,知识的教授,教学方式也比较简单,学生积极性低,缺乏实践性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压力大,课程结束后学生掌握不了相关的知识。
3.实训条件不完善
导游人员需要具备突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相关的特殊情况处理技巧。如引导游客、讲解不同景区的技能。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实践。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作为广东院校,所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生普通话能力较弱。目前大部分存在的导游实训室都只是简单的“图片室”和“虚拟旅行社”,即达不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信息要求。非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与现实的导游工作存在着偏差。
二、开展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因此,高职导游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教学方式的统称,不仅仅包括实践课程的教授、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操作学习,也包括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所进行实际性的短暂实习。此外,整个导游相关专业群的课程设计都应围绕着提高学生实践性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来进行,由此来整合专业的不同课程各个环节。
1.创建体验式课堂
“体验式”教学理论主张: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导游技能培养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景点、地理、历史、民族文化和习俗、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积累,这些知识的积累往往体现在《导游基础知识》《饮食文化》《客源国概况》《旅游地理》等信息量相对较大的课程,单纯的课堂讲授不但无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积累,而且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建体验式课堂有利于增加这些课程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引入、创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场景和氛围,创建仿真的情境,将导游技能按照工作导向原则分成不同模块,转化成不同的学习项目,使学生在课堂模拟中产生体验,迅速理解和主动地教学内容。下面以“东莞地陪导游人员的培养”为例,讲解体验式课堂,如图所示。
首先根据工作任务创建学习模块,将任务分解,综合导游技能各子课程的教学进程,通过学生分组,轮换进行角色模拟,在仿真情景中开展带团工作,这些趣味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其在体验中理解导游工作,掌握导游工作基本流程。还可通过“旅游路线发布会”“旅游线路设计”“景点讲解”等活动将枯燥的课堂知识演变成真实有趣的体验,形成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淀。
2.完善“行业—专业”资料数据库
旅游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旅游环境、旅游政策法规与旅游者的心态不断发生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在技能、知识积淀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变化。因此,导游技能实践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和任务驱动必须跟上行业发展动态。此外,导游工作人员要想保持与游客的和谐关系,还要了解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共同话题拉近与游客的关系。要坚持以岗位为主的导游队伍培养,缩短与实际岗位的距离,考虑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需要创建一个校企共建的“行业—企业”资料数据库,既收集旅行社工作和导游工作的最新案例,又储蓄不同环境下教学使用的案例和任务,以此作为导游技能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
3.利用数字技术创建仿真实训室
导游技能课程培养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坐在教室或实训室却需要了解广东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景区景点。现存的导游实训室太过僵化和简单,实训效果不理想。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供学生外出实践。3D导游模拟实训室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利用现代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环幕、高清设备等展示手段旅游景点的建筑、风光、环境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可以逼真再现旅游景点,创建出一套高度沉浸性的仿真场景,丰富教学手段。
3D导游模拟实训室利用互动体验式旅游教学,让学生在逼真的景点中受教。同时结合教学需求特点,由学生设定固定线路、设计导游词,并展示讲解过程,既有利于学生导游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教师实训指导工作的开展。
4.创建旅游“校企合作”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国家教育部开展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号召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是指在实践教学和合作学习等理论指导下,在“准、真、实”的工业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相对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体现出完整性、职业性、操作性等特征。
大学生队伍历来是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也被各大旅行社所青睐。此外,在导游技能相关课程的教授中可以大学生旅游市场作为“引子”,帮助学生对行业知识技能进行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可以依托于国家支持的政策,通过合作办学、订单班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将企业引进校园,创办企业主导,学生为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园旅行社与校园导游队伍。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旅行社”就是一个实际经营的企业,从创办到经营到业务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结合课堂所学,到达提高实际工作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晋.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09.
[2]张娣.浅析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黑龍江科教信息,2010.
作者简介:郑秋婵(1985.02—),女,汉族,广西北流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包富华(1984.10—),女,汉族,四川隆昌人,研究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