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心理康复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俞玲
俞玲
【摘 要】在心理康复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方法,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初步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心理康复技术 实践教学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58-02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由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在1969年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实践类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康复技术课程是体育院校康复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重要课程,是能够在运动队、保健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身会所等部门提供康复类服务,无论是运动性伤病还是慢性疾病的康复,在对他们进行生理康复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是心理康复,需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交流,对生理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PBL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途径。
一、目前心理康复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心理康复技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掌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很多,理论部分的内容很抽象,记忆困难,且心理康复方法手段复杂多样,学生反映掌握很困难,常常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感到抽象难懂,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治疗方法,既不利于记忆,也不利于以后的实践操作。目前心理康复技术课时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并能够进行有效操作。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PBL教学法在心理康复技术实践课程中的尝试
将心理康复技术课程设计成多个病例项目,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任课教师对设计好的临床病例的疾病症状等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就老师所提出的病例进行分析,综合以前学习的知识,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就是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基础知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由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如何用所搜集而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小结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主要的基本环节有:
(一)教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通过查阅相关医学资料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群并考虑学生前期各位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提出基于真实情景的临床病例,通过典型病例的引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知道问题所在,明确此次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二)同学交流合作
有了问题的引导,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将学生组成四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自主搜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在专业网站上查找符合要求的资料,从这些文献资料的查找中获取疾病的形成原因、症状以及选用哪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编写治疗方案,并制作 PPT 进行课堂汇报。
(三)教师进行指导
在整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和他们以往有学习有很大不同,这个过程是PBL教学的核心过程,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老师需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查阅相关专业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并在学习方法、技术上提出引导性的建议,让他们总结专业知识,在学习情绪等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
(四)小组总结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任课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负责人汇报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这个过程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学生有没有东西可说,能够说明前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接着由其他组外的同学对小组的学习展示进行自由提问,由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回答,过程一般会控制在50分钟内。提问也是反馈学习收获的另外一个方面,任课老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一个检验。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与反思,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有进一步的提升(20 分钟)。
(五)项目成绩评定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结束,进行成绩评定,通过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几个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他们自评、互评的方面,要求展示的学习成果能清楚表达疾病症状的分析、选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及依据、小组内的成员参与的程度,以及对于疾病的分析、治疗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等。在老师点评方面,应从学生的专业程度以及创新程度进行讲解和评分,项目PBL的成绩会占整门课程成绩的60%。
三、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
以前学生是被动地学习,现在变主动了,老师不去压迫,学生也不再被动。学生要自己解决问题,又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关键是能够结合实际病例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治疗起来直观有效。学生在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深感到知识的不足,会引起学习的需要,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每节课都有课堂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比试、争论以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亮点及时进行表扬,这些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际
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布置作业,根据作业的要求,学生会查阅一些资料,仅仅用来解决作业上的问题,改用了PBL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他们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多过以前,这个时间包括他们会进行课前的预习、对比选用合适的参考书,或者是上网学习。这个过程中,学习的自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总结专业知识联系实际病例,将所学的知识直接进行检验。
(三)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及促进了师生关系
课堂学习是分小组进行的,每个小组在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与小组进行争论、老师进行小组点评时等都会让每个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小团队,小组成员的沟通、理解与合作得到有效地促进。在施行PBL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双向沟通关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更高。
(四)教师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真正教学相长
PBL教学模式的实行,对于任课老师确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来自各个方面,首先是专业水平的要求很高,其次是教师对于整门课程的把握情况并且老师个人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任课老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真正地担当起一门课程的PBL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五)学习成绩反馈情况
作为任课老师或者学校相关教学部门的领导,对于实行了PBL教学后的教学效果,应重点关注学习成绩的情况。从试卷考试成绩上来看,期末成绩分析表上显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整体提高迹象,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简单总结分析的情况如下:学生一时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还不能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且整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以自学为主,不像以前能够按照笔记记住考试重点,考试时成绩受到影响是必然的,至于有个别同学自主能力稍差的还会掉队、成绩下降。所以说在整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上,我们还会结合学生在平时的项目中的得分,给予学生一个科学客观成绩评定。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PBL实施的核心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确实有的学生一时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完全就是跟在团队的末端,没有起到PBL真正的教学目的。同时,引导作用的老师在实行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综合素质都受到考验,生搬硬套,效果不理想。
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并给予一些建议:学生方面,不同的院校招录的学生群体不完全相同,他们在学习能力、综合水平上都有较大差异,本校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活泼好动、爱表达,在实行了PBL教学后,反而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认同,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对于存在问题的个别同学,任课老师对其进行一些个别辅导,包括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上,还有学习情绪的疏导。老师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老师角色的转换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上,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成长成才。而且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老师也能及时地明确自身的缺陷从而得到蜕变和成长,吸取新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老师需要搜寻一线的、新型号的疾病案例用于项目教学,促进教师更加关注行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研究层次,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马慧娟,袁芳,武宇明. PBL教学的开展条件和模式探讨[J].才智,2009(7)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