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学习行为分析和活动设计
2015-05-30刘庆
刘庆
【摘 要】对基于微课的学习、活动理论和行为科学等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微课构成的学习活动模式,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微课 基于微课的学习 行为分析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049-03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各种打破传统课堂,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创新等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一、教学中的行为分析
目前国内在教学设计领域对行为分析的研究较少。研究者杨开城、李文光、胡学农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中提出:教学设计的本质核心是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设计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他们认为各种用于指导、规定教学活动和行为的理论,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即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等内容。借助活动理论可以对学习行为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黄克斌在《网络学习行为及其系统研究》中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和模式开展一系列研究。郝一双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出发,借助微课进行新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国内外对于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和理解各有不同。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该课程旨在让非专业人士了解化学知识并将之运用到其他领域。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者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国内外专家对于微课的含义提出了不同见解,综合各位专家的观点,笔者认为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体现一定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方式记载形成的教学资源。微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同时还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实训、微拓展、微反馈等课程资源,微课的资源构成如图1所示。
微课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它与常规课有着较大的区别(见表1)。
从表1可以得知,教师录制微课的时候,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归纳所讲授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较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微课资源。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当然,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于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微课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学习是以一种以微课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制作微课,上传至微课资源网站。学生通过将微课资源下载到手机或者在线观看,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学习作品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而言,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更集中和更具体。对学生而言,微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一种全新尝试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目前国内对于基于微课的研究多以教师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为主,对学习行为分析和活动设计的研究不多。把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发挥优质微课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微课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仅仅作为其中一个改革的措施,而没能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微课的出现,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把微课与专业课结合,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整合与创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微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应当在微课程中的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方便学生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
(二)为学生指明学习路径。目前国内外微课资源比较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和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利用微课资源网站的共享功能,提供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效仿可汗学院,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为学生指明学习路径,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学生可以添加教师为用户,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完成每一阶段学习目标的情况,颁发资格认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建设微课资源网站。微课资源网站不仅发布课程信息,还组织课程的学习活动。教师发布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学习工具,浏览课程资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的。此外,微课资源网站还将注重师生互动,为他们提供讨论版块,成为一个集教、学、论、享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四)借助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微课教学活动模式。国内外对于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的定义虽未达成一致,但是目前也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任务或者挂钩,学习者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重新规划课前、课堂和课后,将传统师生角色翻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相互交流,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为学生制定符合其个人情况的针对性课程。
借助PBL理论,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微课的功能,笔者设计了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和学生学习行为流程图(如图3所示)。教师在课前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聚焦的学习体验,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布课程资源(如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和提出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就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讨论,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根据课程要求开展相应的技能操练。课后在微课资源网站上征询学生对授课内容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学生则在上课前通过教师在微课资源网站、微信群或者邮件中发布的学习任务和提供的相关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资料的整理。在课堂中学生和老师及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并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实训。课后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巩固知识,并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教师还可以采用教育游戏理念,将教学要求和游戏结合,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掌握知识,在愉快的交互式学习中搭建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标。
(五)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长期以来教师实施的是以讲授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固定授课方式。在运用微课开展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信息化技术能力,除了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化教学手段,还必须具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能力,微课制作就是其中的一个教师应掌握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督促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六)引导学生重建学习习惯。基于微课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学习方式。手机时代中,BYOD(让每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学习。基于微课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运用微博、微信、QQ群、APP等媒介参与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操作方式,关注信息化交流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及时获得最新最实用的信息技术并熟练操作。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基于微课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担任发起人和指导者的角色,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构建。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尝试,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在高职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然,对于微课的推广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要根据各个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由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李文光,胡学农.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0(2)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张一川.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作者简介】刘 庆(1980-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