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入、产学研合作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
2015-05-30王晓亚谢思全
王晓亚 谢思全
摘要:文章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运用面板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除企业自身R&D投入外,政府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R&D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明显而稳定的知识溢出效应,且研发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大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协同效应更高,然而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却均低于政府支持。
关键词:R&D投入;技术创新;知识生产函数;产学研合作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实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不仅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禀赋是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决定因素,而且大学的研究也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我国政府为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产学研合作能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实力,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研究成果,并使之迅速产业化来促进企业的成长。
可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对可获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用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理论。经典的投入产出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生产,知识与产品一样,其生产也需要资源投入。Griliches最初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就是将知识的产出看作生产知识的基本投入的函数。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是其创新投入的函数,由于研发资金是企业创新投入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据此做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企业R&D经费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主要决定因素。
2. 知识生产的外部性理论。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效应会使创新的社會收益大于私人收益,降低创新主体增加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低于社会的期望值水平。Arrow指出,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效应会导致企业创新投资的不足,需要政府的支持来抵消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性并增加企业创新收益,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创新的目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将其R&D资金投入的25%甚至更多投向企业,在企业的R&D投入中政府资金所占的比例超过10%。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政府支持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
知识生产外部性的另一个表现是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部门是进行知识生产的三大主体。高校和研发机构创造新知识、培训创新型人才,不仅在提高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其R&D投入可以强化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为企业R&D活动的开展创造技术机会,是企业良好的知识源。据此可做本文的第三个假设:
假设3: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3. 合作博弈带来的利益扩大——协同效应理论。合作博弈主要关注理性主体如何通过合作扩大自己的利益,合作博弈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只要能给联盟带来更多的利益,合作就会存在。产学研合作能够融合更广范围内的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将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纳入网络化的组织进行技术合作,以实现企业与大学的技术互补与融合,使产学研合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实现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双赢。由此可做第四个假设:
假设4: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三、 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
1. 模型设定。Griliches最初提出知识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生产函数的总体框架下R&D投入与R&D产出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假设是将创新产出(R&Doutput)看作研发资本投入(R&Dinput)的函数:
R&Doutput=R&Dinput(1)
随后Jaffe(1989)拓展了Griliches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将知识生产函数做了如下改进:
Pit=AK?琢itL?茁it?着it(2)
其中,P表示新的经济有用知识(企业专利数),K表示R&D经费投入,L表示科技人力资源投人,?琢、?茁分别为R&D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的弹性系数,?着为随机扰动项。
此后,学者们大多是在Griliches和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进行改进来研究新问题,本文采用改进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形式:
Pit=AK?琢itZ?茁it?着it(3)
其中,P为创新产出,K为R&D经费投入,Z表示其他一系列影响创新产出的经济社会变量,?着为随机扰动项。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的模型设定如下:
EPit=AEN?茁1itHI?茁2itINT?茁3itGE?茁4itEHI?茁5itEIN?茁6it?着it(4)
其中,EP是企业专利申请数,EN是企业R&D经费支出投入,HI是高校R&D经费投入,INT是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GE是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的支持,EHI是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EIN是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着为随机扰动项。
对(4)式两端取对数得到待估计的方程:
lnEPit=?琢+?茁1lnENit+?茁2lnHIit+?茁3lnINT+?茁4lnGEit-?茁5lnEHIit+?茁6lnEINit+?着it(5)
2. 变量说明。
(1)创新产出。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产出成果的常用指标。尽管用专利计量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具有一定缺陷,但是专利却是技术发明唯一可以观察的测度。用专利来衡量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由于专利数据容易获取,且和创新关系密切,因此专利仍是衡量创新活动的相对可靠的指标。本文选择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数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
(2)企业R&D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能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衡量企业研发投入这一指标。
(3)政府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本文用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筹集中来自政府的资金表示政府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与R&D投入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只有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的科技活动经费才能够计入R&D投入,而用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开支是不能算作R&D投入的。但我国各类科技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完整地列出各年各地区大中型企业R&D经费来源的数据,因此,在政府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上,用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来自政府的资金替代。
(4)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的R&D投入。本文用高等学校R&D经费内部支出、研发机构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衡量高校和研发机构R&D投入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5)产学研合作。与政府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分析类似,用研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来自企业的资金衡量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用高校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来自企业的资金表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对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
3. 数据。选用面板数据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截面单元为全国31个省市,由于数据不全或估计方法的需要,剔除了海南、西藏和青海,数据时间跨度为2001年~2010 年。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1-2010)。由于在创新过程中科研资金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知识溢出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因此我们在使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时,假定知识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有一个两年的固定时滞,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R&D投入,科技经费筹集资金按GDP平减指数折算到1978年的水平,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所有变量都取自然对数。
四、 实证结果分析
1.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1描述了各变量的总体特征。总体来说,企业的R&D支出最多,大大高于研发机构和高校,而研发机构的R&D支出又明显多于高校。政府对企业的支持资金相比企业的R&D资金来说,只占有很小比例。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相对匮乏,无论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资金,还是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资金都很少,这说明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企业的资金只占很小一部分。
2. 模型回归结果。研究所选取的变量由于是用R&D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筹集资金表示的,所以变量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性,对于相关性很强的变量,我们将采用逐项回归的方法,以消除多重共线性。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一表示当只选取一个解释变量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时,结果发现,该变量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这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模型二表示在企业的R&D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时,回归结果显示,政府支持会显著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验证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模型三表示将政府对企业的支持、高校的R&D经费投入和研发机构的R&D经费投入同时进行回归,以检验三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虽然三者的R&D投入都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正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验证了本文的第四个假设,但研发机构对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最明显。这验证了本文的第三个假设。
模型四关注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都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验证了本文的第四个假设,但是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效率最低。
总体来说,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基本上印证了我们的假设,可以得出关于R&D投入、产学研合作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分析的总体结果:企业R&D投入、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R&D投入、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以及产学研合作都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和产学研合作协同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差异,研发机构R&D投入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作用更加明显,而高等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协同效应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作用更加明显,但是目前来看高校和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却均低于政府支持。
五、 结论与建议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措施都应该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确保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稳定增加。由于研发的投资风险较高,企业更加倾向于依靠简单的扩大再生产获得生存和发展,科研资金不足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不仅需要优化其内部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还需要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高度重视创新活动,将科研经费的增加作为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导向。
(2)继续保持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有研究表明,政府对企业直接的资金支持不利于企业的创新。阻碍论过多地强调了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以及政府额外资金的挤出效应,并没有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研发经费不足,技术落后,加之大学的知识扩散能力差,产学研合作效率低,政府给企业的研发注入资金,能有效消除企业研发的外部性,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必要措施。
(3)增加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提高其知识扩散能力。大学的知识不仅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大学的基础研究还能突破技术创新的天花板,在促进社会知识生产和技术进步上起到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较之企业来说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占据了国家科技经费的大部分,但是相比研发机构高校的科技经费仍然捉襟见肘。因此应该增加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加大其知识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4)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机制设计,增进产学研合作效率,尤其是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效率。我国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这造成了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加之产学研自发合作的动力机制不足,因此我国产学研合作效率低下,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研发机构,其产学研合作的效率甚至低于高校。因此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要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可以沟通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建立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联动的R&D合作机制。此外,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制定者的优势,对研发机构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的接轨与良性互动,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曾萍,邬绮虹.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4):98-109.
2. 王娅莉,陈雷.政府对企业R&D资助的方式及利弊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14-17.
3. 赵勇,白永秀.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09,(1):144-156.
4.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04-25.
5. 冯海燕.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4,(8):74-78.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项目号:11JJD790045)。
作者简介:谢思全(1951-),女,汉族,重庆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运行、中国经济问题;王晓亚(1982-),女,漢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运行、中国经济问题。
收稿日期: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