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力军的选择题
2015-05-30
THE CHOICE OF NEW FORCE
我觉得应该从创作层面上谈“独立”,它是个选择题,我要做的只是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创作和生存方式。
——陈曦
陈曦
独立动画导演
采访时间:3月15日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北门HERE&THERE COFFEE
3月6日,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闭幕,展出作品包括独立动画在内涵盖了影像艺术的各种类别和表现形态。在参展名单中,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陈曦。几年前,曾有朋友向我介绍过他的作品《冬至》,这是国内第一部在国际动画电影节上引发关注的独立动画,而陈曦也是近年来频繁亮相于国内各动画平台的独立动画人。直至采访时我才得知,除了这两个头衔,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在大学动画专业当老师。在我的印象里,大多数独立动画人要么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要么就作为艺术家常年驻留在外。原本想借采访之名顺便参观下他的创作环境,却不料陈曦表示“并没有精力开工作室。”虽然立刻要动身前往荷兰参加动画节的宣传海报设计,但这种“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四处奔波”的机会也并不多。在陈曦看来,一边教书一边做动画,是一条取中之道,也许也是目前最合适独立动画人的一条出路。
严格意义上来说,陈曦并不算科班出身的独立动画人。虽然小学时就开始接触漫画,十岁起正式向各类漫画杂志投搞,但他大学本科念的却是行政管理专业。跟许多一开始就做独立动画的人不同,毕业后在动漫相关公司工作的陈曦早期做的是商业动画,“我做动画做了十几年了,最原始的想法是,做一个我想做的动画。后来就接触了商业动画,比如说电视台的动画,包括网络上的动画,给人做点私活之类的,但是这种工作做多了以后慢慢发现就不太有意思了,因为总是要考虑客户的要求,所以后来慢慢地自己有一些业余时间,还是愿意遵从自己最原始的那个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东西。”2000年,Flash和“闪客”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潮流,陈曦终于有机会真正开始接触到独立动画。“以前一直觉得做动画是需要团队和专业设备的,Flash出现后就觉得自己也能做出一部动画。由创作漫画变成动画是非常天然的事情。”
此时跟陈曦一样成长起来的一批动画人如今已是国内独立动画行业的生力军,而在谈及这个行业的“独立”时,陈曦并没有提及太多体制的问题,因为人人都处在这个环境中,只是看谁能找到最适合生存的位置。“独立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觉得很大意义上应该创作层面上谈这个问题。我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服务于观众,只是表达我自己的想法。比如那些地方政府要求做的宣传片、地铁上的宣传动画,就必须考虑经济的、政治的因素,我的作品不会有这些诉求。”那么独立动画就是不商业的吗?陈曦告诉我说:“如果你自己做的东西有人买,有人付钱看当然最好,但是一般情况很难做到这点……所以我的作品分得很清楚,有商业机会就做纯粹的商业动画,自己的创作还是主要拿去展出或者参赛。如果有人干涉我的创作,或者要考虑太多看动画的人的感受,对于我来说就没意思了。”
但是不可避免地,如果把经济的诉求排除在外,独立动画人的生存将成为很大的问题。在离开了商业动画的创作环境之后,陈曦选择了他口中的“中间道路”,在他看来,动画人的出路,无外乎几种。有的是得到国家的支持,比如那些国宝级的动画大师,一生无忧;有的是作为艺术家满世界地奔走、参与一个接一个的电影节和艺术驻留项目。除此之外,比较常见的就是当老师,既有稳定收入又有很多业余时间。“
陈曦反复称自己的“独立”是一条“中间道路”,这不仅体现在他作为独立动画人角色的定位上,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上。2010年,陈曦的短片动画《冬至》获得了第13届广岛动画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这是继1990年的《强者上钩》后,中国再次获得阔别了20年的广岛荣誉。在那之前,入围这些国际奖项的中国动画基本都是由上海美术制片厂等官方团队制作的,《冬至》的突出重围,说明了以个人进行的独立动画创作成为了可能。陈曦的作品一般都是以系列为主,《冬至》就属于他创作的“节气”系列作品之一。在陈曦看来,撇开商业动画不谈,独立动画下主要分为长片动画和短片动画,“长片、短片都可以选择电影路线,不过短片动画还可以走当代艺术的道路,这个行业也有坐标,可以发散到不同偏重的领域。但我的作品是取中的出路,不偏不倚。”这无疑是个聪明的选择,当前的中国“独立”环境,无不是夹缝中求生存。独立动画还没有完全能够像陈曦提到的“国际惯例”一样能够轻松地跻身电影行列,游走在当代艺术和电影之间的独立动画,除了互联网之外,传播途径主要是画廊、美术馆和民间影展。所以,虽然这种“不偏不倚”的独立动画看似能拥有更多的“亮相”机会——参加得了偏向当代艺术的双年展,也能进入小影院放映。但事实上,“中间的空间反而更小了”,陈曦表示,“因为这部分人都是艺术资金扶持的,没有其他收益。”这也是他选择一份稳定的职业支持自己的独立创作的原因。
《冬至》是一部合作作品,在访谈中,陈曦也多次提到他的合作伙伴安旭。很多人认为,在中国,独立动画的“独立”几乎等同于“孤独”二字,但独立就一定意味着单打独斗吗?陈曦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来,“独立”是思想层面的,并不是禁锢在形式上。2008年,陈曦与曾是同事的安旭开始一起创作独立动画。“我跟安旭并不是一拍即合的,合作很多时候并不总是1+1>2,更多的时候它是1+1<2的,尤其是对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独立短片而言,更是如此。”两个特立独行的人碰撞到一起产生的火花是显而易见的,从合作之初直到现在,陈曦和安旭从最开始“各执己见”的争吵对最后寻求到创作的平衡点,花了不少时间。直到2012年,他们在合作《谷雨》和《处暑》两部作品时,才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方式。“我们两个人都是独立导演,有各自的想法,但是也都是有缺陷的,你不可能做到每一块都是擅长的,你顶多能做到尽量使每一块都不太短。合作可以扬长避短,但同时它对很多独立动画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后来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以一个人的意见为主,我不去说服你,只用技术对你做最大的支持。”
在独立动画这个原本就不算宽广的领域里选择了走“中间道路”的陈曦,自己做独立动画14年,与安旭合作8年。我问他这些年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走下去的,陈曦说:“这不是一个坚持的问题,我真的热爱动画,而独立动画是最适合我的表达方式,如果有另外的方式更适合我的话,我就不会做动画了。”对陈曦来说,“独立”就是个选择题,他要做的只是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创作和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