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5-05-30付计林
付计林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中,劳动与技术教学毫无疑问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教师首先应该给予这门学科的教学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性原则,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从事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经验,重点谈一谈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示范教学;协作能力;生动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素质教育的理念更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地深入人心,在小学阶段每一位教师都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当成是自己最高的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的各学科当中,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毫无疑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最为有效的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非常有帮助。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做好示范性教学
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中更是如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这门课程的教学才具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明显不足,而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相对的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示范带头作用,让学生先通过观看的方式掌握课程内容的操作技巧和基本原理,然后教师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自行的演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证,并且在不断的尝试和练习过程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逐渐的提高,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将这门课程的学习带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开展合作式学习,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示范工作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非常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过程中更加充分地掌握课内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一些模型的制作等内容,
单纯依靠学生自己完成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以模型的制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在小组之内相互协作,相互交流,这样原本一个人完成相对困难的模型制作任务在几个学生的集思广益之下很顺利地就可以完成,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型制作成果的展示和比较,这样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何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课件的生动性
在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之外还要在教学课件上做文章,要提高教学课件的生动性,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教学课件生动性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学生通过生动的课件讲述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这对于指导学生自身的实践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安排课件內容,合理选择教学切入点,利用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链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件中来。然后在课件的内容选择上也要充分突出形象生动的原则,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根据课件的讲述来模仿进行操作,继而让学生根据示范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自行研究和开发新的方法,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合理实施教学评价
在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视,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并
在这个过程之中合理地使用教学评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评价之中来,这样学生会更加全面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成果,能够深刻地反思自己学习成果形成的过程,这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并且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水平,并且通过教学评价的合理使用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门课程,从而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王慧燕.新课程下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改革探析[J].新课程,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