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文化视野下的创客学堂的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

2015-05-30魏书华张倩倩朱慧琳

2015年43期
关键词:创业创客

魏书华 张倩倩 朱慧琳

摘要: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主张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这无疑对于那些热爱创造,拥有执着信念的亿万群众来说是一个无限的发展机遇。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更是一次锻炼自己,发现自己潜能的又一历史高点。随着创客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大学生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本文从创客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并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构建出适合大学生的发展平台,目的给予大学生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创客;创客文化;创业;创客学堂

一、创客和创客文化

“创客”的概念是由美國的克里斯·安德森提出。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他认为:典型的创客“是一群具备特定知识含量,具备创新、实践、共享、交流的意识,愿意挑战技术难题并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创客兴起过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于2005年创办期刊Make;一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于2012年出版专著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另一个是中文版《创客:新工业革命》迅速登陆中国,由此引起国内大众及相关专家对创客的关注与研究。创客开始在大家耳边慢慢流行起来。不难发现,创客的兴起其实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拥有着独特兴趣且抱有执着信念的人群,他们不再停留在每日千篇一律,他们坚信自己的创造能力,热衷于亲自试验,想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理念与想法。

追本溯源创客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在大众文化当中产生的变种文化。创客文化既是创客生存方式及其精神生活的反映,反过来又能推动或阻碍创客生存方式及其精神生活的提升,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创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术元素。DIY文化则是朋克理念与反消费主义的结合,朋克理念通常代表了反叛、反权威、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等。由此诞生的创客文化兼有两者的部分特点,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的再利用。同时创客文化的精神内核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种放松、自由、惬意、舒服的状态;一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体验式实践学习方式;一种朋辈间参与、共享的分享与合作精神。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战场。引导和支持创客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高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2]。

二、创客的发展状况与意义

首先创客一词主要兴起于国外,在国外,创客文化已经成为一股新兴的潮流趋势。OReilly Media 公司麾下的戴尔·多尔蒂于2005年创办季刊Make,随后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创客博览会,成为创客运动的助推平台,承载并不断演绎着崭露头脚的创客理念。2012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特邀戴尔·多尔蒂参观白宫并授予其 “变革之星”荣誉称号;随后奥巴马又相继会见了多名创客空间负责人,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宣布,未来四年内将为1000 所学校引入创客空间,均配备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以及3D 打印机等新型数字制造工具;同年,奥巴马还推动政府出台了《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和 《就业法案》,旨在“推动更多众筹(即大众融资)平台出现,为大众创新和创意发明提供资金支持”[3]。

较之于国外,国内创客空间属于初创阶段,创意来源也主要来自国外的开源网站,还没有形成有显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除了个别创客空间属于综合性平台之外,今后创客空间的专业化趋势在所难免。

2010年,创客空间进入中国,上海新车间是中国第一家创客空间。根据全球创客空间维基站点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在其网站注册的创客空间有21家,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成都、广州、东莞、香港和武汉。国内目前实际正式运行的创客空间总共有53家,辐射区域覆盖了华北、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地还不断出现新的创客空间。创客联盟作为东莞首家创客平台,被央视、人民网、南方周末等一线媒体关注报道,同时也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支持与帮扶。创客联盟一直在专注于做两件事情:提供碎片化3D打印需求和实现创客价值。

目前,我国的创客空间主要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发展格局:

第一层面是“北上广深”等特大型城市的创客空间。

这些城市科研力量强、经济发达,信息技术、智能化制造加工配套能力强,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创客活动也比较活跃。如北京创客空间得到中关村创新孵化器的授牌,享受税收、房屋租赁资金优惠及创业孵化服务等支持。目前创客联盟的发展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创客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以及政策优惠。

第二层面是科技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的创客空间。

如西安、杭州、武汉、成都、厦门等地的创客空间开始起步。但由于这些产业基础以及科技服务限制,创客空间缺乏较系统发展计划、政策资金以及产业配套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第三层面是依托高校以及科技园区形成的创客空间。

如杭州洋葱胶囊等。高校、科技园区内科研资源条件较好,能发挥教师、学生专业和兴趣特长,引发了高校创客空间的萌动和发展。

就以乔布斯为例,他当年被吸引至创客亚文化当中,并在其中深刻体会到那些产物乃是人类独创性的展现而非天上掉下来的魔法物品,它能赋予人极大的自信去深入挖掘并学习和掌握那些看上去艰深复杂的东西。可见创客所具有的极大魅力。

要说当创客文化引进高校中,我想其意义也不是一星半点的。创新2.0时代的创客们以好玩为主要目的,恰恰是创客的意义所在。当创意及其实现有成为商业模式的可能的时候,创业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创业文化是体现一个人或群体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社会、群体及个人需求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意识的文化范畴。[4]

以我校——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学校强调树立参与理念,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服务学生参与、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客文化作为创业文化的一种新兴形态,将其融入创业教育,恰恰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与创客的本质内涵不谋而合。同时创客文化是培育高校创业精神的推动力,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在高校培育创业精神很重要。高校在营造创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每天都存在着社会竞争压力的背景下,只有创新才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将会有一笔不可多得的意外之财,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构建适合大学生的创客学堂平台

创客学堂应该是整个学校参与的涉及到所有学科的教育行为,创客学堂的构建应该不仅仅设定为上课时所创立的课程,更多的是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客学堂的学习中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户外。积极鼓舞学生创作动力,创作意识,创作想法。将好的点子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为创客教育鼓励学生来综合应用之前所學的知识来制作有附加值的作品,从学艺术到科学技术,所有的学科都涉及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问题,但是技术类学科可以作为一个先导项目。

创客学堂的构建应该以“创客精神”为重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其次是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共享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

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可以联合媒体一起发力,共同营造校园创业氛围。总结几点具体措施。

第一,高校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首要选择。通过建立一个创客社团,从而开展一系列的创客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加入到创客的队伍中来,认识创客的内涵、感受创业的快乐。引导扶持以志同道合为纽带的大学生“创客”群体,鼓励培养“创客社团”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创业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第二,可以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们进行报告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谈论他们各自的创新历程,为有想法、有创意的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邀请创业型专家进行课程指导,对当下大学生对创业的迷惑给予指导,从前期以及

创业准备到后期实施,实施全程指导。全力打造创客学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越的孵化园。

第三,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鼓励更多的学生进入“创客”这个群体当中去。在其中开展经验交流和互助学习。对于学习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空间是学习者学习、交流、创作的实体环境,拥有便捷的学习终端,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工具以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设施,如 3D 打印机、平板电脑、电子白板、传感器、体感交互设备等,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物理条件。在物理空间应划分出个人学习空间和协作学习空间,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或协作交流学习。

四、总结

在我国高校教育大多依旧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这种“批量制造”式的教育模式,正在把我国大学生变成考试人、工具人,他们大多数已经失去自主创新的能力。随着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客时代的到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评判。每个人都是有创造力,关键在于如何最大程度得发挥你的创造力,而创客文化视野下的创客学堂的建立正可以无形中激发着学生的内在价值,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创客学堂的建立可以使得高校学生将不再拘泥于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创新意识的建立可以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成就感的认知,一种无限潜能的迸发,一种属于自己的优越感。将创客文化、创客学堂引进校园,这无疑是每个人在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也是学校所鼓励倡导的所在,是大学生今后的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1]Copy Doctorow.Makers[M].UK/Voyager:Harper Voyager,2009

[2]文汇报.培育创客文化是高校创新教育突破口[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319/c172318-26720877.html,2015-0319

[3]杨跃承,于磊.创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N].科技日报,2014 - 03 - 03

[4]翁细金,等.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创业创客
“小创客”有法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一位创客的“1分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