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15-05-30韩子玉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对策研究

韩子玉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的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教育界和学校对该问题的重视。尽管学校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规范和约束毕业生的失范行为,但效果并不显著,失范行为还在继续发生,造成了很坏的后果。因此,本文通过对毕业生行为失范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该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行为失范;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157 — 02

毕业生行为失范是指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特定的氛围下自发产生的、公开的、无组织的、有悖于现行教育规范和社会规范的、暂时性的狂热行为。离校前主要指的是毕业生从实习结束返校至毕业的这一阶段,时间大约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作为高校校园中的特殊群体,毕业生的行为失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危害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而且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因此,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使毕业生离校由无序转为有序,加强文明离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表现

(一)日常行为失范

毕业生由于已经参加毕业实习,在工作单位自由程度较高,返校后很难适应学校的严格管理,认为学校的管理缺乏人性化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经常有违规行为发生,如作息时间不正常、个人行为自由散漫、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宿舍卫生极差等,造成了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困难。同时毕业生的这些行为对在校生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以至于下届毕业生可以无师自通的继续实施该行为。

(二)学业失范

毕业生的学业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论文答辩和毕业“清考”两个方面。部分毕业生认为论文答辩是一种形式,是走过场,无论结果怎样指导老师都会给个面子让自己过关,所以论文准备和撰写不认真,答辩准备也不充分,原本用于准备论文的时间无所事事,生出许多事端。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前期学习中有不及格情况,认为学校会在毕业“清考”中网开一面,所以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作弊、找人替考事件时有发生。

(三)品德失范

离校前的这一阶段是毕业生品德行为失范的高峰期,主要表现在一下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破坏公物。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的管理或者服务存有不满情绪,通过破坏公物发泄情绪;

第二,酗酒闹事。学生在毕业前“喝毕业酒,吃散伙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情况屡见不鲜,有时候个别比较活跃的学生还需要“赶场”,因此,精神重是处于亢奋状态,酗酒滋事现象大大增加。

第三,男女交往不文明程度增强。相处几年的恋人由于工作、家庭或者求学等原因,马上要天各一方,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在男女生的交往中行为会失控,原本“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约束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冲破道德底线发生婚前性行为或者同居等。

二、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就业压力大,心态失衡

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已经确定了工作,但是工作层次参差不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学生成绩较好竞争力强,有的学生运气较好,有的学生社会关系强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等等。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临近毕业了才心不甘情不愿的与用人单位签约,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人有不满情绪,往往会借机发泄心中的怒火,使自己的行为失控。

(二)学校管理松懈,心存侥幸

学生返校后,学校在管理方面往往“睁只眼闭只眼”,遇到问题往往用“管不了”、“不能管”等借口为自己开脱,不愿意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也常常用“毕业生快离开了”为借口对其行为进行放纵,很少用校规校级约束他们。对此,学生从一届届的毕业生那里得到了启示,不再将校规校纪放在眼里,对于自己的师范行为往往抱有侥幸心理,甚至有时候为了表现其个性,往往用对抗学校、对抗辅导员的方式为自己的最后一次疯狂“喝彩”。

(三)个人自我要求放松,自律性差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学生角色行为模式,对于曾经接受认可的校规校纪没有异议。但是,随着学生在工作单位的锻炼、试用等,重返校园后他们对于学校的管理和自己的角色定位都已经不再认可,认为学校的很多管理模式是限制自由、没有人性,再联想到自己在学校里所受过的批评或者不公平的待遇,很多学生会对抗学校管理,采用“扔”、“砸”、“烧”等极端行为表示一种强烈的不满情绪,用“学校快要管不了自己了”放纵自己的行为。再加上即将踏入社会,学生在憧憬和期待的同时又夹杂了彷徨、无助等情绪,两种矛盾情绪交织在一起又没有合理的途径进行宣泄,就会外化为一种失范行为。

(四)他人行为影响,从众性强

毕业生在离校前,失范行为并不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多数是在他人的影响发生的。学生返校后,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情绪也反复无常,经常没有理由的亢奋、低落、彷徨、郁闷,再加上离别情绪的影响,少部分学生会发生失范行为,如酗酒、损坏公物、高空抛物等。这种行为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裁,就会在学生中蔓延,激化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引发新一轮的道德沦丧,行为失控进一步加剧。

三、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对策研究

(一)学生提高自律意识,提高自我修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荣辱观,树立了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修养,真正体现大学生的风采和素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思想上树立道德目标。从入学之初,大学生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道德目标,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尺,时时刻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尺度。

第二,树立“慎独”意识。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第三,学习一些心理知识调节个人情绪。大学是一所社会,学生在大学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时会增加心理负担,引发消极情绪,因此,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运用心理学调节个人的情绪,积极引导个人行为。

第四,从细微处着手体现个人素质。在个人成长中,细节体现素质,决定成败,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防微杜渐,“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

(二)学生工作干部深入毕业生,及时掌握思想动态

在高校管理中,学生工作干部在应对毕业生时应该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辅导员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毕业生返校后,辅导员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将原来的师生关系改变为朋友关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想和感情。

第二,培养得力学生干部,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将不好的苗头扼杀。

第三,关注特殊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在所带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考试不过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过批评或者学校处分,严重者甚至取消学位或者扣发毕业证书。对于这部分学生,辅导员要积极与他们交流,避免由于他们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通而引发较大的对抗学校管理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第四,在毕业前夕,加大辅导员深入宿舍的工作力度,争取在最后几天与学生同食同宿,一方面加深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学生的依恋情绪,另一方面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将不好的苗头及时扼杀。

(三)学校重视该群体,加强管理和引导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学校需要重视该群体离校前的这一阶段,通过改变管理思路和方法加强引导,尽量减缓学生的抵触情绪,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改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千頭万绪,情绪比较不稳定,学校要树立服务意识,使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比较满意,淡化学生的不良情绪。如毕业生离校时手续繁杂,往往要往返于十几个部门加盖公章,再加上集中办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往往态度不好,容易激化学生的对立情绪,继而引发学生对学校其他工作的不满。因此,树立为毕业生服务的意识至关重要。

第二,管理到位,措施有弹性。学生返校后至离校前的一段时间,情绪波动比较大,逆反情绪增强,要尽量采取措施防止学生情绪的恶化。对待毕业生的管理可以稍微宽松一些,不必完全拘泥于比较呆板的管理方式,给毕业生一定的自由和释放情绪的空间。但是,对于毕业生的“扔”、“砸”、“烧”等行为要密切关注,绝不姑息,但在对其进行惩罚时可以有些弹性,比如扣发毕业生,等到学生离校后再返校检讨领取。再比如可以增加教宿人员进行宿舍的次数,将酒瓶等物品及时清理出学生宿舍,减少学生酗酒和往楼下扔酒瓶的可能性。

第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心理学教师,都设有心理咨询办公室。学生返校后,可以根据辅导员和主要学生干部提供的信息,对心理压力比较大、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重点关注,可以找到合适的借口和机会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不“学生即将毕业”为借口放任学生坏情绪的发展,学校不仅要保证学生正常毕业,还要保证为社会输送的是身心健康的优秀人员,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第四,积极引导,化解矛盾。学生与学校的对立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学生对学校有意见有不满情绪很普遍,学校要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面对,不能对学生一味的惩罚和打压。尤其是毕业生,面临着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复杂情绪,在毕业之前寻求宣泄是一种自我安慰,借此来掩饰对成为社会人的恐惧。因此,学生出现一些违纪行为,只要后果不严重,不违法,学校尽量不要使用过激手段如记过等来处理。对待出现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从而发自内心的改正错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毕业生的生活。毕业生在校期间除了忙于准备论文和答辩外,没有其它的学业安排,精神生活比较空虚,学校要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大多能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到充实的校园生活,减少出现失范行为的机会。

〔参 考 文 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赖德胜,孟大虎,等.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杨晖.大学生“失范”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5).

〔4〕赖玉洁,刘佳.毕业生离校前失范行为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9,(06).

〔5〕刘艳萍,王凤仁.浅议提高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2).

〔6〕褚衍松.高校毕业生的思想特点及对策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对策研究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