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2015-05-30陈意霖旷锦云

2015年43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综述研究

陈意霖 旷锦云

摘要: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居于主导的地位。近几年,国内外证券市场上频繁出现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本文首先以国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历程为主线提炼出盈余管理研究的总体现状;其次,从动机、手段及公司治理等方面,介绍了国内盈余管理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通过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比较,总结国内研究的差距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盈余管理研究的方向和设想。

关键词: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共经济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证券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一个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而近几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上频繁出现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有些是会计造假,有些是盈余管理造成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一方面由于盈余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假难辨;另一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如果处于高股价但是缺乏实质的业绩支撑,容易造成巨大的泡沫,加大了市场风险。

目前学术界中学者普遍认可Healy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即如果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者是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目的是误导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会计财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行为。从外延上看盈余管理一般只在公认的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与财务欺诈划开明确的界线。

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欺诈案的曝光引发了人们一系列的思考:盈余管理的程度及盈余管理对经济资源配置会产生什么影响?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神马?提高盈余质量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好处?怎么识别以及防范盈余管理?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的总体现状

纵观国外研究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总结对盈余管理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有关盈余管理动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在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方面总結为:资本市场的动机、契约动机和监管的动机。Healy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在有资金计划的公司中,经营者可以使当期盈利最大化。Schipper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干预财务报告的披露,动机就是获取相关者私人利益。Wahlen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并且政治活动也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Wahlen将盈余管理的动机范围扩展到公司以外的社会大环境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活动不仅仅限于公司内部的行为。

2.第二阶段: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测度,应该利用哪些应计项目或会计方法。利用哪些具体应计项目、会计方法对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测度。Moyer、Cillions和William等学者大量的研究,证实了银行和保险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和风险财产投保人索赔准备可以作为具体应计项目。

3.第三阶段: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的构成、股权结构还有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esen提出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更容易发挥监管的职能,而董事会的规模越大越容易被管理层所控制,越有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DeFond认为公司内部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为高层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操纵利润的机会,所以更容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

4.第四阶段: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防范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是让公司了解高质量的会计报表会给其企业带来的优势。Francis等研究了权益资本成本与会计盈余特性的关系,两者成反相关关系,其中会计盈余的应计质量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最大的因素。所以会计信息质量也会影响资本成本。

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的总体现状

在我国,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特殊的监管政策,多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于此。所以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集中在动机(即第一阶段)和手段(即第二阶段)上。而关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盈余管理测度方面的实证研究与国外研究存在很大的差距。

1.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

国内学者在分析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时,有的学者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分析,有的学者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释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陆建桥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他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份及前后年份存在着不同趋势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无法转亏为盈的情况下,通过盈余管理的负值绝对值尽量扩大,以便下一年扭亏。

关于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综合国内学者研究现状,总结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用的具体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选择和变更来进行;利用虚拟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资产评估进行盈余管理;利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等。

2.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国内对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结果则不一致,在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中,出现了正相关、负相关和U型等不同结论;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中,出现了不相关、正相关等不同结论。可见,国内对其研究与国外相差甚远。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监事会未尽监督职责、经理层缺乏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强化对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对防范盈余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应计项目与盈余管理测度

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主要是对盈余管理的测度。根据国外相关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方法,即总体应计模型、特定应计模型和频率分布法。应计利润分离法是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总体应计利润可分为操纵性应计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只要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

在国内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有的学者直接引用Jones模型,正如陈汉文直接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有些学者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的扩展形式,陆建桥以修正的Jones模型为基础,增加了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变量;陈武朝则在自变量中增加了无形资产。

三、结论

本文回顾了盈余管理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出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鉴于此差距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研究方向:

1.由于盈余管理是有目的的行为,所以,研究盈余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了解管理当局的动机。然而在不同政策环境下管理层的动机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将有助于监管机构更好地执行监管准则,进而达到优化盈余管理的行为。

2.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出现的不同的研究结果,所以要从微观层面比较在不同公司治理下,区分盈余管理行为,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防范盈余管理行为。

由此可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不仅对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Beasl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

[2]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

[3]刘高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J].经济师.2004(1)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综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