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尘封的台湾共产党人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4期
关键词:日本

“他们都是爱国的台湾人,都希望结束内战,实现祖国统一。其中不少人家境都不错,是台湾社会的精英,但他们同情底层群众,选择加入共产党,为追求社会进步将生死置之度外。”

台共在日据时代便在岛上生根,但壮大却是在1946年后的短短数年内。据保守估计,1949至1954年的“白色恐怖”期间,至少有3000名台湾共产党人、爱国知识分子、文化人、工人和农民遇害,并有8000名以上的民众被投入刑期为10年以上到无期徒刑的牢狱之中。二十几年来,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苗栗客家青年蓝博洲走遍台湾的城镇与山村,并远赴大陆各地、香港和日本,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

郭琇琮:具有强烈中国人意识

郭琇琮是日据末期到光复初期台湾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也是同时代人流传的台北学运四巨头之一。据郭琇琮遗孀林雪娇和身边人回忆,郭琇琮在就读台北帝大医学部期间,在骑马、游泳、田径、音乐上已经展现了超出同侪的杰出才华,而且成为一个具有强烈中国人意识的民族主义者。

在弟弟郭琇琳眼里,他的二哥郭琇琮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当年之所以顺从父亲的意思学医,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救世。他甚至立志要当台湾的‘史怀哲呢!”

果不其然,大学毕业前不久的1944年,因为在台北帝大发展汉民族意识的反日学生组织,郭琇琮与同学蔡忠恕等人被日本宪兵逮捕,判刑5年。日本宪兵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他,像他那样在日治台湾社会下受惠的菁英分子,何以还会走上抗日之途?郭琇琮回答:“身为一个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中国人,尽管个人的生活比别的台湾人安定,家境富裕;但这种个人与日本人的‘平等,不过是在不平等的制度下被同化的耻辱罢了!”

林雪娇说,郭琇琮1947年“二二八”之后参加中共地下党的组织,是他一个重要转折,从此“走出了思想苦闷的阴影”。“二二八”期间,他曾把学生分成几个小队去劫南机场的弹药仓库,试图解除国军的武装,但最后没有成功。

后来郭琇琮担任台北市工委会书记,直接领导台湾大学附属医院支部,直到1950年5月2日被捕并判处死刑。临刑前一天,他在写给妻子的小纸条上写道:“把我的尸身用火烧了,洒在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也许可以对人们种空心菜有些帮助呢!”

钟浩东:高唱《幌马车之歌》告别

钟浩东自小便是个有傲骨的人,他在中学时代偷偷阅读大陆作家的作品。有一次在课堂上被日籍教师发现后遭到辱骂,钟浩东倔强地辩称,“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读中文书”,日籍教师举鞭抽打并大骂“清国奴”,他抓起桌上的书扔向那个日籍教师。

1940年,钟浩东、蒋蕴瑜(钟浩东妻子)等5人决心赴祖国大陆去参加抗日战争。他们为了筹集路费,想过冒险违法私买黄金,然后把黄金炼成金条塞入肛门带出境。但他们过于乐观天真——在从香港坐火车到广东惠州淡水时,因联想起台湾的淡水,5人边走路边唱起日文进行曲《淡水河之歌》,结果被国民党边防军认为是“日本间谍”而抓捕。

时任国民常政府官员、和钟浩东交情甚笃的丘念台主动向官方担保,并说服这5个人到他东区服务队工作。广泛接触现实之后,钟浩东思想开始“左”倾。1944年,钟浩东、萧道应被秘密吸收,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外围进步组织——抗日民主同盟。

返台后,钟浩东担任基隆中学的校长,实现了自己的办学夙愿。原基隆中学老师、政治受难者李旺辉说,钟浩东当校长时,整个基隆中学上自校长下到校工,完全为学生设想,不争权夺利,学生的民主风气也很盛。但钟最为人敬重的,还是被捕之后拒绝国民党的“感训”。他曾经绝食,也不上课。“我的同志都死了!”他说,“我身为领导者,岂有脸面苟活下去!”

1950年10月14日清晨,钟浩东唱着他和蒋蕴瑜年轻恋爱时最喜欢的《幌马车之歌》,从容地走向刑场。“钟浩东每次唱起这首歌,就会忍不住想起南部家乡美丽的田园景色。”

吴思汉:三千里“洄游故里”

不同于钟浩东等人从台湾经上海到广东干革命的经历,同时期还有一名台湾青年,中断在日本的留学,伪造证件,只身一人经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和华北沦陷区,最后抵达陪都重庆参加抗日。这个青年就是吴思汉。

出生在台南白河镇的吴思汉从小接受“军国主义”教育。“下课的时候,学生不能直接从大门走出去,得先面向挂有天皇玉照的校长室,脱帽,行九十度最敬礼,然后才能走出去;进来也是一样,没有敬礼会被处罚,没有人敢开玩笑,这是思想问题。”台北高等学校的同学蔡水源回忆,民族意识强烈的调和仔(昊思汉小名)就是那些敢于反抗的台湾学生之一。

学医是当时众多台湾学生的选择。考上京都帝大医学部后,吴思汉恐怕自己在毕业前就会以充当“日本军医”的名义被强征到前线,与祖国军士枪口相向,就和同学商量对策。读工学部土木系的国内留学生戴振本建议他可以“先随自己潜入沦陷区,然后再设法突破前线,深入内地”。

吴思汉当然为之雀跃,他买了将近一千日圆的药品以维持沿途开销。结果刚到东北,就被华人检查员和日籍主管拦下没收。这期间,他当过北大学生,也因为形势变化无法前行而在租界短期谋职,曾在街头过夜挨冻,也遇到过生平第一次的美机空袭。

好不容易到了河南,谁知县长竟断定他是日本人,下令将他们拘押。所幸查清事实后,县长将其释放,且以礼相待。一波三折。到达陪都重庆,吴思汉参加抗日工作的要求与热情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再次受到怀疑与陷害。国民党军方已与美军驻华机构接头停当,要用美军飞机把吴思汉投落台湾,叫他与阿里山的抗日游击队联系,以配合美軍登陆作战。

其实国民党也知道,阿里山是没有抗日游击队的。其结果,将是“用日本人之刀,杀台湾的抗日分子”。在当时的《大公报》记者李纯青看来,吴思汉寻找祖国三千里的过程,“一关比一关难闯难越,其曲折惊险,有如希腊神话英雄尤里西斯还乡记。”

因美军登陆计划更改,吴思汉得以暂免牺牲。他将自己寻找祖国的经历写成文章并正式发表。1947年,他由郭琇琮亲自吸收加入共产党。身份暴露后,他转入阿里山继续“战斗”。1950年被捕,并在马场町刑场上身中三弹,生命定格在27岁。

张志忠:彻底的革命者

就在调和仔吴思汉还在台南的白河公学校里求学的1933年,百里之外的嘉义新港却发生了惊人一幕。张梗每每跑到距离他家不远的旧学校,在旧教室的地面上狂癫乱啸,叱腰叱陆(闽南语),两眼眼珠红得像患了狂犬病一般,有时蹲在地上喃喃自语,有时趴卧嘴角流涎,有时袒卧比手画脚,亲人熟人一概不认得。

有人说张梗是假疯,另一人走近张梗身边要跟他玩把戏。只见该名男子取起自行车车轮框的废铁线,做势要刺张梗的眼珠,他的两眼直视未稍眨眼一下。这名男子放下铁线的当儿,张梗抓起地面上的狗屎、鸡屎膏往他自己嘴内嚼吞。

“张梗即张志忠,他不仅是坚贞的共产党人,而且44年的生涯极富传奇色彩。这段在乡民间流传的装疯史就是其中一段。”蓝博洲说。

张志忠出生于日据下嘉义的一户赤贫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因参与无政府主义组织台湾黑色青年联盟的活动而被捕。1932年,张志忠回台湾重建台共党组织。因上海台湾反帝同盟“关系者”大检举的牵连而再度被捕关押,但未暴露党员身份。不管是耳闻抑或目睹其“装疯”的情景,新港乡民都说,张梗以这种行为获得假释,再后来,就“失踪”了。

蓝博洲通过寻访获悉,张志忠之后在延安抗大受训,赴刘伯承部(八路军129师)从事对敌宣传。一位叫秋山良照的日本战俘曾在他的帮助下转为反战人士。

抗战胜利后,张志忠又从大陆回到台湾,具体时间和行踪却扑朔迷离。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志忠返台以后基本上解决了日据时期老台共内部分歧所遗留的历史包袱,为随后的建党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知识分子曾永贤佩服张志忠“光复后从大陆回来台湾,尽管回到家乡,却也没有踏进家门一步”。1949年底,国民党退守。张志忠夫妇于次年在台北新公园附近的生春号中西大药房二楼被捕。一部分台共党人或投降、或卖党,但作为领导人之一的张志忠和妻子季法却始终没有屈服,分別于1954年和1950年牺牲。

(水云间荐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第2期)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强烈地震
探寻日本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黄金时代》日本版
Pets萌宠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