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前父母怎样与孩子相处

2015-05-30何璐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由空间紧张感浪费时间

何璐

最近,家长和孩子的无形压力大了许多,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如何和临考的孩子和谐相处?是考生家长要好好思索的问题。

家长陪读陪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高考前夕是否陪读、高考期间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左右陪着,自己底气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而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

了解在这一阶段家长可以说些什么避免说些什么

此时,孩子最想听父母说的话有: “努力就行,我们支持你!…‘我相信你,尽力就好。…‘我们可以接受你认真考出的任何成绩。”“过程比结果重要。” “休息一会儿吧。”“未来的路,要勇敢地走下去!”“父母永远站在你身后,无论成功与失败。”

此时孩子最不想听父母说的话有“抓紧时间,别浪费时间。”“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一定要考好。”“肯定能考上某某大学,没问题。”“不要紧张,要仔细啊,好好复习。”“考不好就完了。”“别人家的孩子现在怎样。”“考得怎样?心态好不好?为什么没考好?有什么好紧张的?”“你上了大学,我们就了事了。”“成功在此一举,你一定要……”“你考不好,你对得起谁?”

和孩子位置互换,相互体谅

近期,不少考生家庭都是按“倒计时”过日子的。虽说父母与孩子所想的目标一致,但感觉、看法却未必一致。加之双方思考的角度不同,有时便免不了引起误解、冲突,甚至引发口舌大战。比如:孩子嫌时间过得太快,父母嫌孩子抓得不紧;父母一遍遍地叮嘱: “别紧张!”孩子觉得听了会让自己更紧张;父母想方设法让临考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顾,孩子觉得会给自己更大的压力;父母希望孩子一分一秒也不要松懈,孩子希望拥有哪怕是一分一秒的自由空间;父母想看到孩子精神饱满,孩子想对父母说声:“我好累”;父母想听孩子说:“高考时我能得多少分”;孩子想听父母说: “只要你尽力了,考多少分并不重要。”

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骄傲,亲戚朋友见面话题也离不开孩子高考。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谨防滋生攀比心理。不同考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要树立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切都重要的观念。不与别人的孩子对比,不攀比,多鼓励,多激励。

猜你喜欢

自由空间紧张感浪费时间
本期打卡主题:今天去哪儿玩
结合提问,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课堂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论话剧舞台表演的紧张感与松弛感的平衡
Pennises Make a Dime十分为一角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浪费时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