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5-05-30相英霞孙瑞
相英霞 孙瑞
【摘 要】网络信息凭借无障碍、超时空交流的优势正在全面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快速接受和依赖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人格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从如何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一新资源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角度,谈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被需求和大力推进,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大学生几乎全方位迅速与社会交流、互动。根据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其中学生是中国网民最大的群体,占比25.1%。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指导,有其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迄今有关心理健康尚未有统一的认定。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活动协调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适应社会,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许多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正确、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波动与起伏的特殊时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接触,同时也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尽情充分的表现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满足自我认可。虚拟的人际交往仍能满足对亲密关系的体验;网上可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情绪压抑。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使大学生能主动的上网获取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并且学会并养成主动利用网络解决问题,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不断满足、丰富和发展自己。
2.消极影响
(1)复杂动态,多元化的信息导致其价值取向偏离、紊乱。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未成熟的建立阶段,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不良信息。网上的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事件评价影响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影响正确思想道德地培养。一些西方的拜金、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冲击着大学生的灵魂,对大学生的“三观”确立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虚拟的网络交流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的异常。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如辱骂、猥亵的表情、自负、个人英雄主义等,对大学生的情绪和自我认知带来不良适应。网络中喜怒哀乐的随意表达,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有适当的情绪反应、情绪不稳定,在现实中缺少积极愉快的心境。网络中形成的人际交往的经验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差距,使沉溺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大学生不尊重别人、不信任同学;漠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能与同学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网上唯我独尊、无所不能;线下普通懦弱,妄自菲薄。
(3)长期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会带来人格的不完整。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指大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核心,并以此为中心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思想、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形成完备的人格。网络的虚拟性双方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装扮成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交流者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虚情假意、谎话连篇以博取对方的认可,交往体验具有欺骗性;由于角色的任意选择性,会造成角色之间的冲突。因此网络交往中形成的不正确的认知体验无法使人格的各种特征协调有机的联系起来,造成人格缺陷。
(4)网络环境的超现实性、动态性、娱乐性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网上QQ聊天与交流、看网络视频、玩游戏、搜索娱乐八卦等,是大学生日常上网的主要行为。网络成瘾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上课时间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行为。现实生活的诸多压力,使大学生留恋于网络世界,逐渐对现实社会变得麻木,越来越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网络条件下如何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在校园网上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链接
心理教育网站要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内容要贴切学生的生活、满足需要、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有健康心理知识的普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快乐的学习,健全自我意识;怎样对待渴望的亲密关系及亲密关系过程中的一系列冲突。第二、网页栏目内容要及时更新,紧跟时代,密切关注随时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第三、网站内容的表现要形式须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
2.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
在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空间、交往内容、交往对象的扩大使其视野更开阔,各方面意识更强,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更高。辅导教师知识要广博,观察要细致、应变要迅速、对来访者要耐心,方法具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要与学生密切联系,勤于沟通,才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才能知道什么是他们需要的。同时心理辅导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因为心理危机的干预是随时随地的,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工作精神。
3.培养同学良好的上网习惯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网络使用者,也是建设者;能认识到不文明上网会形成错误交往体验和不良交往行为,这会影响自己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这种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反过来会导致自己过度依赖网上交往,回避现实生活;不仅造成网络成瘾,还会带来人格上的障碍。所以大学生要不断丰富学习、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摆脱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参考文献:
[1]仲稳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第25卷第2期.
[2]吴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网络财富.2010.11.
[3]吴峰丽.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