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考试缺乏诚信问题

2015-05-30覃莹

大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诚信考试高校

覃莹

[摘 要]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普遍地存在一个现象——大学生考试缺乏诚信。我们应该针对大学生考试缺乏诚信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从政府、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今后如何去解决大学生考风不正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考试诚信意识的培养等问题,从而确保大学生诚信考试。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考试 诚信

[中图分类号] G642.474;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66-02

在我国,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考试给予高度的重视。一部分人认为,过于注重考试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弊端;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考试是以分数考核学生的必要手段。这无疑是个老生常谈、见仁见智的具有争议的问题。但从教育的职能来看,教育的必然性是一个无可厚非的真命题,如何检测教育成果,往往又离不开考试这一举措。

考试作为一种用以检验高校教师的授课成果和大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举措,让学校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较好地分析当下“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扬长避短,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调整和改善,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考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狠抓考试诚信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如果考试中出现了缺乏诚信的行为,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教情和学情。

“诚信”一词由来已久,从字面解释来看,“诚”,即诚实,“信”,即信誉。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在中国古代,《孟子·离娄上》中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如孟子所曰,追求诚信,是做人的最根本原则。

在高校林立的今天,有许多学校把“诚”反映在了它们的校训和座右铭之上,但真正把“诚信”烙刻在心中、融于自身行为准则的大学生究竟有几个呢?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社会不正之风对校园的影响,大学生考试抄袭、舞弊的现象呈现出了逐年恶意滋长的趋势,使得大学生的考试诚信严重缺失、岌岌可危。诚信的缺失,不仅仅是大学生品德的一种扭曲,更影响了学校教学的评估,甚至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败坏了校风和学风,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前进和实现。

一、考试缺乏诚信的表现

据调查资料统计,在目前的高校考试中,普遍存在着部分大学生考试缺乏诚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不遵守考试章程和纪律,在考试中屡屡出现违纪行为

违纪行为包括:1.考生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或未按监考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存放物品;2.未按考试规定在考试铃声响起前答题,或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后仍不停止作答;3.考试过程中与其他考生交头接耳,或余光偷窥其他考生的答案,或通过特殊暗号互通答案;4.不按规定私自将试卷、答卷、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离考场。

(二)部分考生藐视考场监考工作人员,为了理想成绩不择手段偷窃知识的作弊行为

作弊行为包括:1.参加闭卷考试时偷偷携带相关资料,或携带能上网查询答案的电子设备;2.通过传递纸条抄袭他人的答案;3.冒名顶替他人考试,或找“枪手”代考;4.个别考生因作弊被发现而与监考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导致考试后较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在平日里看起来学习认真的学生,考试成绩却与其勤奋努力达不到统一;二是部分平日里学习懒惰的学生,考试时通过非正常途径,使其考试成绩与平日表现出现较大反差。

二、高校考风不正的成因

部分大学生出于不同的目的,抱着相同的侥幸心态,在考试中做出缺乏诚信的行为使得考风一举不振。考风不正则表明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诚信教育和学生管理这两方面出现了严重漏洞。考试缺乏诚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在成因和外在成因。

(一)内在成因

1.动机成因:价值观念、诚信观念的缺失

从表面看,大学生考试作弊只是一种普遍的高校现象,但究其根源,则发现考试作弊其实属于社会行为。马克思曾说过:“如有30%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考试缺乏诚信的雏形,正是由负荷所衍生出来的舞弊和投机行为,为诚信的缺乏滋生出强大的温床后盾。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在诚信和公平、公正的认知上产生偏差,对缺乏诚信的作弊行为习以为常。

2.间接成因:高校教育、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缺失

学生考试作弊说明了高校的教学管理不到位、现有的制度漏洞较大,且考试的组织安排和监考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学校对考前的复习、考生的座位安排也不合理;监考工作要求不严,也是造成学生作弊的间接原因。

3.直接原因:大学生对自我要求较低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还不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放松,同时又希望考试能够顺利过关。部分学生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部分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随波逐流;部分学生碍于同学、好友的情面,被动参与作弊。

(二)外在成因

1.政府:教育部门制定的高校考试制度一直存在许多缺陷和纰漏之处,学校考试的形式过于陈旧化,考试的目的逐渐异化,部分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不得不随大流踏上考试作弊的道路。

2.社会对大学生的审视和评价仍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其优劣。大学生为了赢得更多的好评,出现思想“走歪路”的情况,希望自己的考试分数更高,为此而萌生了作弊的不良念头。

3.学校作为教育办学机构,对于大学生是否诚信考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做不到与时俱进,尤其是文科专业,过多注重对原理的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这使得部分懒于背诵的学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用缺乏诚信的手段达到自己期望的成绩。

三、实现诚信考试的措施

在当今这个趋于利好、好大喜功的社会大环境里,大学生一两次考试诚信的缺乏,不仅仅是精神和德行上的缺损,更是对教育授业解惑者的不尊重,白白荒废了本该用来拼搏奋斗的大好青春年华。

那么,如何真正保障、落实大学生诚信考试呢?

(一)大学生

作为教育主体,大学生们在十几年的求学路上曾受过许多真理知识的熏陶和洗礼,应在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环境中主动思考、开拓创新。在考试时,严于律己是学生最基本的准则,学生应以端正的态度面对考试,自觉做好本分,诚信考试。

(二)政府

作为制定教育机制和考试制度的主导者,政府部门应做好教育宏观大环境的保障工作,对于存在缺失和不足的方面,应去除糟粕取其精华,适时更新、改革陈旧落后的考试制度,使考试制度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改革更替才能真正做到尽善尽美。

(三)社会

社会大众在关注考试成绩之余,更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决抵制那些只拿成绩作为优劣标准的想法。只有社会大众不再片面地看待考试成绩,大学生才能不再以考试成绩马首是瞻,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考试缺乏诚信的问题。

(四)学校

学校应采用灵活变通的考试形式。避免死记硬背,以半开卷考试的形式增加分析思考题,平时以课堂讨论为主、写论文为辅等,尽可能地避免大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原理和简明扼要的知识点。同时,学校还应设立专属部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中使学生树立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

在中华悠悠五千年的传承精神中,我们始终坚守和讴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乃是君子自省吾身、修身养性之本,亦是我们将来“兼济天下”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我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是现代化建设强而有力的后备主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新希望,我们的“诚”将会对中国未来的诚信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肩负的是民族的重任,我们在社会尚不够理想的环境下,更应该从小我做起,洁身自好,让高校远离社会的污浊点,培育出能够担当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诚实守信的高素质人才。有政府、社会、学校对考试诚信的重而视之,加之大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真正做好诚信考试,促进高校教育的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为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军.诚信考试的经济伦理原理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2004(6).

[2] 钟坤杰.诚信考试与诚信社会[N].光明日报,2005(5).

[3] 高乐田.诚信考试:一个文化生态学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5(5).

[4] 聂影.论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道德教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6).

[5] 徐艳.从诚信视角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J].法制与社会,2009(7).

[6] 朱挺.浅析大学生考试过程中的诚信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

[7] 姚莉欢.培养现代化人才 思考大学生诚信考试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诚信考试高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