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5-05-30杨明高建良牛国庆魏建平

大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杨明 高建良 牛国庆 魏建平

[摘 要]开展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高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手段。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的做法是,做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顶层设计;强化课程负责教授责任意识,科学制定课程建设目标;加强教学督导、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保障与奖惩激励。教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可有效破解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难题,对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效果、加强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本科教学 专业课程 教授负责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53-03

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1]第六条指出:“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加强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点,通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专业概念多、内容多、重点难点多、专业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难点多、实践性环节多。[2]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落实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是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及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实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由教授负责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带领团队成员完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编制,完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材选用(编写),试题库建设,教学资源上网,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可规范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促进专业建设水平。同时由教授负责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利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可提高对专业课程核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学科前沿等重点内容的把握和讲授,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加强专业课程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高水平团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合。打破以往由系(教研室)负责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模式,改由教授负责专业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组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利用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交流,教授能真正起到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长期稳定的专业课程教学梯队,为后期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的申报和建设奠定基础。

二、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的做法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地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讲师32人;具有博士学位47人,硕士学位23人。目前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该专业所在学科为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承担有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科研项目近百项,年度科研经费达8000万元以上。为解决教授给本科生上课问题,本专业自2010年开始探索实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做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为做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学院统筹规划并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该项制度的制定和宣传

为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学院在广泛征集高级职称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决议形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工作在教师的工资待遇、晋级(升)、荣誉及人才类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明确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权利与义务、目标与任务、责任与待遇等。通过教职工大会向全体教师宣传和灌输,营造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氛围。

2.做好专业课程的模块(类)划分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按照课程属性划分为若干课程类或单独设立课程模块,如矿山通风类、煤矿地质及瓦斯地质类、瓦斯灾害防治类、火灾与水灾防治类、安全学原理及系统工程类、安全评价类等课程类及工程热力学、安全法规、抢险救灾等模块。同时专业课程模块(类)的划分及设计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制定,每逢偶数年修订调整一次。

3.做好专业教师进课程团队工作

在安全专业课程模块(类)划分后,首先由高级职称教师(含副教授)申报负责课程,若同一课程的拟申报负责教授人数较多或无人申报时,学院学术委员会将结合拟申报负责教授的专业特长、教学经历及科研成绩等优选确定课程(类)负责教授,或通过协调、指定等方式确定教授负责课程建设。一般情况下,教授至多可负责2~3门课程建设工作。

在确定各专业课程模块(类)负责教授后,本专业所有教师均可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及意愿自由申报拟参与课程团队,最终由课程负责教授结合课程性质、学时、教师教育背景及特长等,在申报人选中遴选确定负责课程模块(类)的团队成员。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可参与到2~4门课程团队,最终形成如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下的教学团队体系。

(二)强化课程负责教授责任意识,科学制定课程建设目标

在做好专业课程模块(类)的划分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后,由学院与各课程负责教授签订课程建设协议,协议建设期为5年。通过签订协议,明确了学院及负责教授的具体义务与责任,明确了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学院作为甲方负责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实验设备及工作条件的保障等,课程教授作为乙方负责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及选用、教学团队建设、任课教师优选,负责带领团队成员完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编制、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制作、试题库建设、教学资源上网及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工作。

(三)加强教学督导、评价与反馈

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一般由院长、教授、教学名师等组成),在每学期开学初检查教学日历、教学课件等情况,在学期中对所有课程进行课堂督导。同时学校也组织校级督导和学生评价等,并将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课程负责教授或任课教师,以供其整改和提高,形成“全员参评、全员被评、全过程评价”的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

(四)提高教学保障与奖惩激励

为做好课程教授负责制,提高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人次,学院在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中考虑到多数教授科研任务较重的客观情况,采取了诸多保障措施为教授上课提供便利条件。如教授可优先选课、课时相对集中上课、指定地点上课、优先配备教学助手等,这使得教授能够较好的兼顾教学与科研工作。

为做好课程教授负责制,学院也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以促进和提高教授安心教学、乐于教学。如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中,在原有工作量基础上再乘以职称系数(高级职称为1.15~1.25)、教学评价系数(良好及优秀者均为1.3以上);课程建设及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团队可优先申报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教学改革项目;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无特殊理由且未经学院批准而不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者,所在年度的年度考核等级不得定为良好及以上,对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在岗位聘用时只能聘任到教授低岗或研究员岗位。在职称评定、荣誉申报及人才资助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等等。

三、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实施4年多来,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较好解决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问题,明显提高了专业课教学效果

根据该项制度实施8个学期以来的统计结果,安全工程专业高级职称教师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每学期的专业课程中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率为72%~85%,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均承担有本科生课程。同时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缺勤率均低于5%,且从学生评教结果可知,教授的上课满意度及优秀率均为100%。

(二)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效果显著

通过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的实施,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分别获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瓦斯地质学》(教材)获批为国家级精品教材(2011年);《瓦斯地质学》获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安全系统工程》(双语)获建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1年);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2年);专业课教师高建良教授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2年);安全工程专业于2012年被批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四、结束语

教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可有效破解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难题,对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效果、加强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本项改革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好评,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辐射力,同时本成果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部分内容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希望本项改革与实践的做法和经验能为其他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借鉴和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 / OL].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s6342 / 201301 / 146673.html.

[2] 夏锦红.浅谈土建类专业核心课教学[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74-17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