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路径分析

2015-05-30刘淑艳景珺轶王天群

大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教师高校

刘淑艳 景珺轶 王天群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关于自身在特定社会时空中所处的位置,关于自己与集体、社会、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实际状况评价。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载体。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好坏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和风气的重要表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造就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3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作为最具活力以及重要的教师群体,在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培养以及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改革开放后,核心价值观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关于价值观,罗国杰和夏伟东在合著的《德治新论》中对价值观做了精确、简短的定义:“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在价值评价等活动中的总看法、根本尺度和标准。”[1]价值观的概念也可以表述为: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2],就是人们在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价值观问题研究的深入,核心价值观问题成为人们普遍谈论的问题。然而对于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学者们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学者们在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上一致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关于自身在特定社会时空中所处的位置,关于自己与集体、社会、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实际状况评价和切身感受。人们的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社会行为的倾向和评价尺度,是人们评价标准坐标的原点。[3]从某种意义上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本质和规律的一整套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也可以说是对认识对象的根本判断和本质把握。核心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引导和决定着价值观体系的导向,决定和影响着其他价值观的方向。

二、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把握,不但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前提。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好坏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和风气的重要表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从国家层面来看,为倡导富强,民主,和谐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看,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取向;从个人层面来看,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近年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三、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为人师而无表率作用;有的教师奉献意识淡薄;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少,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有的教师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第二职业。

(一)高校对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程度不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有的青年教师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只是在本校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及时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甘做井底之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造成的。部分科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没有切实落实,从而导致高校在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上,也呈现出整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社会大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说教师的待遇比起之前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各种福利,尤其是各种待遇落实还不到位。工资、住房等一些现实的问题困扰着教师,付出和回报的不成正比,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教师实际收入的差距等,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三)学校内部的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影响

有的高校对青年教师轻培训,轻政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有的青年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顺利完成,廉价使用大学生,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原则。部分教师受庸俗社会关系的影响,利用和要求家长为自己办私事、谋私利,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四、改进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青年教师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同时,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二)开展师德培训和教育

把师德教育列入全校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专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让师德规范入脑入心。高校青年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形象,提高人格魅力,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信念;要热爱学生,并能持之以恒。

(三)加强师德师风宣传

做好身边优秀教师典型的宣传工作,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活动,策划优秀教师宣讲活动,通过舆论引导、榜样示范,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学风教风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爱岗敬业热情。

(四)注重心理疏通,保持教师健康心态

近年来,我校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学历及科研成果等要求逐渐提高,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教师产生了焦虑情绪。学校要积极发挥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关注教师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努力实施好“送温暖工程”。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的各项文体活动,活跃教师业余生活,让教师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理。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刻苦钻研新教材,不断更新已有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国杰,夏伟东,关键英,等.德治新论[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36.

[2] 君冢大学,吴鲁平,今哲秀.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9.

[3] 刘琼.当代中国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变革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4(5):46.

[4] 卢敏,邓丽昕.高校党员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机制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22-23.

[5] 吴桂韩.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3):55-56.

[6] 唐志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J].学习论坛,2007(10):58-59.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教师高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