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廷花鸟画家边景昭及其代表作刍议
2015-05-30邓雯静
中国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明代边景昭的花鸟画在宋代“院体”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追求,虽为宫廷绘画,但参入了质朴清雅的平民贵族情趣。边氏现存的传世作品并不多,诸多文献中对他的生平也存在争议。笔者旨在通过边的生平、主要画作及影响,意图让人初步了解这位中国花鸟画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明代的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不仅有着宋画的韵味,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明代画家边景昭,字文进,生卒年不详。博学能诗,擅长绘画,专攻院体花鸟,尤其精于工笔翎毛、花卉。边氏创立的花鸟画风蔚成一派,可称之为宋后花鸟画第一人。其笔下的翎毛与蒋子成的人物、赵廉的虎被称为“禁中三绝”。边氏的院体花鸟画对整个中国花鸟画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代背景
花鸟画在唐代已经开始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趋于繁荣,百家争鸣、各显其能,其中,黄筌和徐熙作为五代时期最典型的代表,是当时宫廷富贵风格花鸟画的代表,这种崇尚富贵、色彩鲜明的画风得以延续和推进的标志是宋代“院体”的形成,并且此时中国花鸟画达到新的高峰。到了明代,宫廷花鸟画继承了数百年的两宋画院写实画风,具有宋代院体的精雕细琢,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边景昭是明代宫廷院体花鸟画影响较大的画家之一。
出身
对于他的生平,现存的资料中提及的并不多,但大致能够说清边景昭的社会地位和艺术成就。比如《闽书》中提到:“边景昭,字文进,夷旷洒落,博学能诗,精花果翎毛,宣德间召至京师,授武英殿待诏。子楚芳、楚善,并世其业。楚芳占籍锦衣。至其婿张克信、甥俞存胜,亦能之。邓文明、罗绩、刘琦、卢朝阳俱邑人,善翎毛,工巧处,间似景昭。”《画史会要》卷四中:“边文进,字景昭,陇西人,花果翎毛工致过殷氏。授武英殿待诏。今所传红绿大着色者,皆赝本,不足观。”《明画录》中提及:“边文进,字景昭,陇西人。博学能文,宣德中被征,官武英殿待诏。花果翎毛,妍丽生动,工致绝伦。或谓字文进,名景昭,沙县人。子楚祥、楚芳、楚善,俱能传父法。”《沙县志》亦提及曰:“边景昭,兴义坊人。怡旷洒落,博学能诗,尤精绘事,着色满纸,经久不变,备及花鸟情态。宣德间召入文思院,直谨身殿待诏。子楚芳、楚善,并世其业,名闻于时,占籍锦衣。婿张克信、甥俞存胜,得其粉墨法门,遂为沙阳画家宗祖”等。
这些文献中有些不免大同小异,关于他的出生是陇西亦或是沙县,笔者认同一种看法:边景昭祖籍为陇西,出生地为福建沙县。关于边景昭的名和字的争议,笔者认为两种说法皆可,但偏向于边景昭的作品提款中所写,大多以景昭落款。当时的画家提款多数用自己的字或号,用其大名的甚少,所以其字或为边景昭,而边文进为其名。
风格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明朝皇帝最喜爱的画家之一,边的绘画题材一般寓意吉祥,更是同明成祖一样宣扬儒家思想以作政教之用。他继承了南宋“院体”花鸟的风格,以工笔重彩见长,勾勒填彩,在规格和材质方面延续了标准的院画模式;在其创作中一改柔弱细腻的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赋予工笔花鸟画更多生命力和更加不凡的气度;在取材,构图、线条、墨色、意象等方面自成一格,并且运用夸张和主观的处理方式,增加了花鸟画颇具象征性和寓意性的一面。他还吸收了元代花鸟画家的可取之处,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又创立了新的传统,形成了明代“院体”花鸟画新的高峰,也被后世花鸟工笔画家奉为圭臬。
经典之作
1.《春禽花木圖》
《春禽花木图》为绢本设色立轴,纵155厘米,横9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中描绘的是初春山林地带,一株桃花在明媚的春光下绽开,枝干主要从右上侧斜插入画,单看着少许入画的枝干,就能感受到花儿点点竞放的生机景色。右下方的绿竹从石边破土而出,几枝蔷薇含羞初放。立于树枝上的四只喜鹊形态各异,与之呼应的有两只鹊鸲处于石下,石上有一只太平鸟和一只白头翁。这幅作品在题材上选取了中国的吉祥寓意,喜鹊表吉祥、竹子表平安。在禽鸟的形态上也是中国人喜爱的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欲上下跳跃、或自在饮啄、或左顾右盼、或梳整羽毛,姿态不一,热闹非凡。在构图上,枝干虽多,但不显繁乱,桃花在绿竹的映衬下尤显幽芳出世,整幅画作将生机黯然的花木与姿态万千的禽鸟相结合,更显出闹春的喜庆气氛。总体风格精致华丽、清新秀雅,既不偏向于北宋的细腻温柔,又有别于南宋的雄浑苍劲,展现出边氏深厚的画工和带有平民化的贵族品位。
2.《竹鹤图》
鹤是他尤其擅长的题材之一,其姿态优雅、气宇轩昂、优雅宁静。“鹤”代表了有远大抱负、志向高远,也被赋予了忠贞、清廉的文化内涵。《竹鹤图》,绢本设色,纵181.2厘米、宽117.9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幅中三根老竹屹立偏右侧,满地小竹破土而出。两只仙鹤逗留溪边竹林中,一只低头觅食,另一只回首啄羽,除画面中的白鹤怡然自得于翠竹间,还能让人感受到远处似乎还有泉水淙淙,不禁使人身临其境,仿佛自身于幽雅的仙境中,传达作者高风峻节、超尘脱俗的气质。在造型上继承了传统鹤的动态,传承了唐代薛稷画鹤“顶之浅深,氅之黧淡,喙之长短,胫之细大,膝之高下”的传统。色彩方面,笔墨淡雅清新,羽毛部分用白粉渲染突显浑厚,外加鹤顶巧用朱砂更是锦上添花,使全幅画作设色对比更加鲜明。在用笔上,翎羽用笔十分严谨、工致精细,竹子苍劲有力,出类拔萃。造型、色彩、用笔相结合,再加上画家夸张了鹅的比例,放大了身体,将头部缩小,颈部变细,双腿拉长,使画的主角更加突出,显得高大挺拔。林林总总的巧妙结合,显示出画家的皇家风范,给人带来强大的震撼力。
3.《三友百禽图》
《三友百禽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152.2厘米,横78.1厘米。此画描绘初冬山林一隅,高耸石陂上,两竹凛然屹立,百鸟群聚,栖戏与松竹梅间,隐喻百官朝拜天子、吉祥安乐的风气。这幅画中,近百只鸟形态各异,无一类似,有的集聚枝头、有的坡上啄食,有的自理羽翼,营造一副世外桃源般喜闹的花鸟世界。在构图上极为精细,禽鸟的位置安排得当,符合各种鸟的生活习性,主次分明,有疏有密,聚散有序,呈现了丰满而不凌乱的空间。另外梅枝在画里画外的穿插关系,老竹、石坡的布局显然能够看出明代花鸟画构图的前身。石坡轮廓的用笔运用了深厚的书法功底,自然洒脱,亦张亦弛。动物的勾勒和色彩上不难看出画家承袭了南宋的富丽,同时又不乏创明代花鸟画的气息和边氏独特的风格。更让人佩服的是,生物学家们皆能识别出画中禽鸟的种类名字,这足以见得边文进对各种鸟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花鸟的用心让佩服,这也是画上钤印对此画的印证曰:“多识於草木鸟兽”。
影响
对边景昭创立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直接取法的就有他的儿子边楚善、边楚芳、女婿张志信、外甥俞存胜、还有门人卢朝阳等。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等诸多御笔皆效仿边氏。成化、弘治年间的吕纪、林良这些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大画家也深深的受到边氏的影响,比如广东省博物馆藏林良的《松鹤图》、上海博物馆藏林良的《山茶白鹇图》;《画史会要》关于吕纪部分记载:“初学边景昭花鸟,袁忠彻见之,谓出景昭上,馆于家,使临唐宋名画,遂入妙品,独步当时”。说明了吕纪初学的是边氏的画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代黄筌的《竹梅寒雀图》也能看出边氏风格的影子,其太平鸟和八哥的造型,竹梅的表现,均与边的《三友百禽图》相似。边景昭的作品不仅在尺幅上和技法上有所创新,更赋予了花鸟蓬勃的生命意识。其作品中透出的豪迈自信和放达之气也是后世学习的典范。
结语
本文仅仅是对边景昭进行简要的介绍,在其作品方面仅举出三个典型的例子,对其作品文本本身阐述偏少,再往后的研究中可从边氏画作的笔法和绘画技巧等相关领域深度挖掘他作品中的魅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邓雯静,女,福建沙县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