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2015-05-30刘新颖梁虹
刘新颖?梁虹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又因为国家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全新的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学校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观念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又因为国家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1.教育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主体性研究属于近现代哲学理论的研究范畴,本质上是研究人在对象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马克思理论中明确指出,主体性指的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旧的唯物主义之所以被更替,就是因为其理论中并没有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强大的创造力[1],该理论不管是对对象,还是对现实,都只是从客体的角度直接地进行理解,并没有将他们当成人的活动,也就是没有从主体性的角度进行理解。主体性要切实发挥效益,就要严格尊重对象活动中存在的规律。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主体性就是指在对象活动中要遵循事实规律,正确地认识到一切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利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统一权利与责任。将主体性的内涵引申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把大学生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2.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途径
(1)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主题思想。在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础之上,高校教育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教育真正具有主体性[2]。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强化主体意识,创造主体精神,进行主体教育。
(2)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容。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教育内容中特别突出这一点。主体性不仅要体现在理念上,还要化之为具体的内容,就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容。教育内容不仅要坚持教育进行的原则及方向,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此来对负责人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将责任与义务统一起来。在教育中,坚持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以生活化的教育作为着眼点,坚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育,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3)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新方法。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当下社会发展较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新方法,以此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强教育的效果,发挥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增强主题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坚持每一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都相对公正平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坚持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之上,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究新方法。不仅如此,还要坚持自我教育,即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辨别对错,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主体性。在教师、学生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分析上,首先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判断,不能将其二者对立。传统的分析中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而当下的分析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最好的平衡点是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主体性。受权利制度的影响,教师往往会依靠权利对学生进行改造,使学生陷入不平等主体的思想中,从而丧失了其主体性。但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上级赋予的,不是自给的,所以它只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反思、自省、与学生开诚布公交流,通过将心比心的方式确立主体性,这样,才能利用这个主体性促进教育。
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主题思想,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容,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新方法,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2]王晓蓉,陈传林.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探讨[J].思想工作探索,2002(03).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