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内在逻辑

2015-05-30刘娟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近代政治思想

刘娟

【摘要】: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实现民族独立,救亡图存是每个时期的共同目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发展生产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也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内在逻辑

中国近代史的划分一般为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80年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主要围绕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进行了改良或者革命。主要包含了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太平天国农民政治思想、洋务思想、戊戌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以及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有复杂性、现实性以及不成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阶级关系、政治派系以及政治斗争矛盾错综复杂,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利益的博弈更多体现在政治思想的现实性上,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政治思想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而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思想是不成熟的,没有联系国内实际情况的思想不能够很好解决国内的矛盾,这也是最后导致由改良向革命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围绕民族独立、救亡图存和发展生产力是与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更与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有紧密的联系。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导致了要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救亡图存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近代中国由封闭的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在鸦片战争前有部分有识之士看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以及整个世界的大变革,但由于整个社会的闭塞,对外部世界的蒙昧无知,他们的改革主张,仍在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徘徊,变革也只能不了了之。而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做“天朝上国”美梦的清朝统治者以沉痛的打击,巨大的赔款压力和屈辱的割地政策让中华民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或者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然都是为了实现太平天国自身政权的稳定或者实现农民阶级的政治抱负,但其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洋务派自身也开始向西方学习,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改革路线图根本在国内行不通,但其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作用对民族独立提供了经济基础,其创办的洋务企业在其后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戊戌政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日益深入,持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次年《车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固存仍然是当时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它促使更多的爱国志士起来进行斗争。戊戌变法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重,使改良派队伍发生分化。其中绝大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新的救国道路,他们在20世纪初现实严酷的阶级斗争中,经过血的教训,思想迅速发生变化,由改良跃向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取代改良思想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这几种政治思想潮流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上进行的,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治思想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

二、中国贫困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要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

近代史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的社会,西方国家在进行快速的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却始终停留在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时代,广袤的土地上没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的不发达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速度很慢。

从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口号,并着手对漕运、盐政和水利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仿效西方,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近代经济体系,是其主题。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出现资产阶级,且天平天国内部貌合神离,团结不够,《资政新篇》也没有得到落实。洋务运动使中国在学习西方、求强求富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尽管是“一手欲取新器,而一手仍握旧物”,“新其貌,而下新其心”。只学习西方的工商科技.而不效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迟滞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速度。经过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论战和实践,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在定向一种新的平衡:民间资本主义得以稍脱身上的羁绊,开始获得比洋务企业更迅速的发展;维新思想也不断升华,从洋务思潮中脱颖而出;维新思想的“全变求强论”要求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的失敗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民族资本企业陷入停滞、徘徊的局面。但是新的生产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终究是压抑不住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利,为了民族资本的发展,必然要重新奋起,倡议变革。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开始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政府大力支持,革命派人士加入到了实业救国的队伍,社会兴起了实业救国的高潮,这一时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独立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实现民族独立,救亡图存是每个时期的共同目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发展生产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也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近代政治思想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