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生就业心理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2015-05-30辜贤春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学习

辜贤春

【摘要】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学生前途的一个问题,也是衡量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学生能否有科学的就业心理,对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和把握农村中职生的就业心理,特别是在当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较差、就业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学校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职生;就业心理;学习

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学生个人前途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择业和就业是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的选择,同时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也是衡量一个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毕业生临近择业和就业,他们的心态十分复杂和矛盾,而这种心态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应当重视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以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当前的学业以及未来的就业。为此,作者就某农村中职校对13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调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农村中职校13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包括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和自信心;

(二)学生对毕业后的打算和心态,包括毕业后的打算、对工作岗位的选择、对工作岗位报酬的要求,以及对求职准备的自我认识及准备程度。

三、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2日、13日

四、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法。作者参考黄希庭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编的《职业指导》,结合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情况,编制出了“中职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共发下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36份。

2.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20道,开放式问题2道。

五、结果分析

(一)对本专业的学习热忱不高

本项内容设有4个问题,分别是“你对你所学专业喜欢的程度”、“你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你认为你所学专业符合社会需求的程度”、“你对将来能否胜任工作的信心”,从统计情况来看,只有32.7%的学生是因为个人爱好而选择所学专业,而47.3%的学生是服从父母、亲朋的安排来就读的。这种心理使得47.3%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动力不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会影响学习热情高的学生,最终会影响学生们对就业的自信心。统计表明,没有学生选择“很有信心”这一项,选“有信心”的学生占52.6%,选“有些信心”的学生占39.3%,选“无信心”的学生占8.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自己专业学习热忱不高,对自己所要从事的专业的工作信心不足,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

(二)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你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中有25%的学生选择1500~2000元,60%的学生选择2000~3000元,15%的学生选择3000~4000元,结合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可以看出学生对薪酬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有盲目追求高薪的倾向。

在求职地区问题中,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首选,高达81.6%,而选择回本地工作的是18.4%。这可看出当前学生就业向往经济发达地区,不愿回家乡为家乡建设服务。

(三)存在着焦虑、自卑心理

在调查”为就业做好理论准备和技能准备”问题上,65%的学生选择了“是”;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选项上,心理素质占89%,道德素质占82.6%,交际能力占75%,环境适应能力占67%,专业素质占65.3%;在对”用人單位选人的首要标准”上,60%的学生选了“综合能力”项,这些数据说明了学生对社会对人才就业素质要求的认识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在对自己择业实力的评价上,67.7%的学生选择了“实力平平,缺乏竞争力”。这种在自我认识上和自我评价中出现的较大的矛盾,在学生中表现出焦虑情绪,从而不能安心进行学习。

六、建议和对策

(一)全面提升农村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市场中非常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农村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引导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提前做好就业准备,这样可以增强对就业的信心,减轻对当前学业学习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树立适度的就业期望值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初级技术人才,有的学生不愿做工资较低、干活辛苦的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这将会使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历届毕业生中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就的鲜活的例子,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适度的就业期望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踏踏实实地做好第一份工作,才有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也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就业竞争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可由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模拟招聘面试会、就业形势分析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当前能更积极主动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

(四)重视对农村中职生专业思想及爱家乡的教育

据问卷调查,有67.3%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态度为一般或不喜欢,这种心态会影响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而有必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只有对本专业的优势有所了解,才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好的自信心。

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在就业上首选经济和文化中心,高达81.6%,而选择回本地只有18.4%,学生们向往经济发达地区,不愿回家乡服务,说明他们缺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缺乏在家乡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我们农村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还是较差,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很难有所发展。事实也可以看到,以往不少的毕业生回本地就业或改行。我们要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在本地缺乏人才的情况下,在家乡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开展就业指导

农村中职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就业单位的要求不甚了解,从而产生迷茫、无助的心理,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对自己几年所学的知识技能也会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胜任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当前的学习活动,他们心里焦急,但什么事也做不下。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希望了解就业前的信息有:如何写简历,用人单位选择用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如何着装等。学校应在这些方面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求职前技巧培训和就业讲座,一方面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事例勉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适度的就业期望值,科学择业,为家乡、为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还要使学生懂得,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修养,要从现在做起,努力达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如果能做到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情绪稳定下来,并有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黄希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职业指导》,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编。

[3]《学习心理辅导》   吴增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学习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