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理论的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2015-05-30来文珍
来文珍
摘 要:建构主义是影响当今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调研课程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教学观念与思想。通过课程项目、课程活动以及课程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中关于课程设计及实践的思路和办法,不仅适用于市场调研的课程教学,还可以为其他同类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构建理论 市场调研 课程设计 方法设计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和主张,然而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者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然而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强调教育者应通过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学习环境的创立,来引导、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将以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市场调研课程为例,重点从该课程项目设计、课程活动设计及课程实施环节设计三个方面,讨论基于建构理论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建构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实际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课程项目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即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课程设计者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设立并寻找一个真实的工作项目,这个工作项目必须借助该课程相关知识、技能支撑才能完成。这样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工作背景中。学生会因为需要完成工作任务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亲身体验该项工作全过程,获取工作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在市场调研课程中共设置抛锚引导、自主拓展两个课程项目。
1.抛锚引导项目
本课程设计的抛锚引导项目是课程的主干项目。项目是由教师在与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后,根据企业现阶段需要了解的市场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的一项真实且适合的市场调查项目。这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一旦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将围绕这个真实工作项目展开,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教师将调查项目引入课堂时,首先需要将该调查项目的真实背景及委托企业的调查意图和要求全盘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要完成企业委托的调查项目(提交市场调查报告),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本课程通过引入企业调查项目,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后,为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从而完成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一个虚拟营销咨询公司,班级学生由5-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称为工作团队或项目小组)去承接并合作完成委托企业的调查项目。在这个虚拟公司背景下,教师扮演“甩手老板”的角色,主要负责获取项目、布置工作任务以及验收工作成果。在实际课程进程即项目完成过程中,由于学生均是初学者,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或“搭建脚手架”,因此市场调研课程设计中,将课程(项目)按照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流程分解为: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制订市场调查方案、组织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市场调查报告五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在每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均设置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及工作的具体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提供“场外”咨询和辅导,以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完成课程学习和项目工作。
2.自主拓展项目
该项目的设置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迁移能力理解为: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素质。它包括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迁移能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挥内在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设置的自主拓展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工作团队)为单位,利用团队现有资源,在自己熟悉或感兴趣领域里寻找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利用学生自己的课外时间完成的、真实的市场调查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咨询和辅导以及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项目的整个推进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
二、课程活动设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在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学生在课程中的经验必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而绝非来自于学习者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记忆和背诵。因此,课程中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根据市场调研课程特点,设计“学”“做”“说”三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活动模式。
1.“学”
在这里“学”狭义的理解就是学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行为,广义可以理解为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即“意义建构”的过程。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学”通常要求学生将罗列的知识记忆以备后用,因此,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的倾听。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倡学生应该围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将任务或问题抛给学生后,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获取完成任务的方法及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的知识来源不仅限于课本及老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应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网络、图书馆、请教前辈等途径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讨论等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学”的目的。
2.“做”
“做”就是“做”任务、“做”训练、“做”工作。在市场调研课程中,我们除了根据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调查策划、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任务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完成任务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单项训练,为学生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时搭建“脚手架”,如问卷设计中开放式及封闭式提问方法训练,组织实施市场调查工作阶段的调查员培训仿真训练等。学生可以从这些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技能。
3.“说”
“说”主要指语言表达既“会话”。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市场调研课程中无论是学生协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还是课程效果评价中展示、评价都必须以“说”的形式开展。在市场调研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说”出自己想法及思路,在任务成果共享与评价时“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权力和机会,让课程活动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实现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可见“学、做、说”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或行为),这些活动将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则需要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推进整个课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教学活动主要有:设置情境、任务和问题;提供培训、咨询及辅导;帮助学生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验收学生工作成果并提供其共享及评价平台;进行课堂组织、管理与激励;完成学生课程过程及综合考核等。
三、课程实施环节及方法设计
在市场调研课程环节设计的思路是在五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中,每个课程教学单元均按照“备、练、评、拓、结”五个课程环节实施教学。如果说“学、做、说”的课程设计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或行为,那么“备、练、评、拓、结”在本课程中则表现为一个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现将这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及实施办法说明如下。
1.“备”
“备”是指学生在课程模块中,为保证该阶段学习及训练任务(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所必需的准备过程,包括知识、基本工作技能和技巧以及相关资料等的准备,很多时候(特备是课程初期)还包括学生课程情境的进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记忆式的学习模式,且绝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从未“工作”过,因此,教师就需要占用较多课堂时间讲解工作任务,帮助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并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去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在“备”这个课程环节中,由于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当学生进入课程情境接收工作任务后,会发现原有的知识不足以支持他们完成任务,就会产生扩充自己原有知识量的需要, 产生学习的动机。而后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教师课堂讲授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获得完成实际工作必备的知识;有时还必须通过“做”的方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为进一步完成工作任务做准备。
2.“练”
在该课程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工作团队)为单位协作完成课程项目的工作任务。该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商讨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以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而在学生协作学习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更好地加深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仅仅将任务涉及的知识复制到大脑仍不足以支持完成任务,还必须建立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建立新旧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并综合运用才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最适用方案。这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从习惯于以扩充自身知识量(同化)为重点向着力于将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目的(顺应)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该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做”,在“做”中训练提升工作技能;“做”的过程需要理论知识,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温习或询问老师的方式,再次“学”相关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内化)和应用(外化)。由于学生是以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必须通过“说”来会话交流,因此训练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及团队意识。
3.“评”
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成果评价”是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等教学方法所共同提倡的教学环境。该课程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唯一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者的评价方式,改变为理论教师、企业专家特别是学生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在该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时,要求学生将训练成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并通过“说”的方式与同学、老师以及企业专家共享。发言小组以外的其他小组必须派成员通过“说”的方式加以评论,学生在比较、评价训练成果时必须应用理论知识说明道理,以便巩固“学”的效果,而后任课教师以专业理论的角度,企业专家以实战的角度为学生任务成果提出评价意见。最后,由任课教师就同学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以及今后所需的改进与拓展等方面做出总结和布置。课后要求学生修改“做”品,进一步训练工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
4.“拓”
建构主义的随机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每次的情境是经过改组的,因为在各次的学习情境中会有互不重合的地方,而这将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因此,在市场调研课程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抛锚引导项目的某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的任务后,设计了以完成拓展项目为主要任务的“拓”的课程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拓展项目的工作任务。在课堂上,将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成果与老师和同学共享,同时向老师提交工作成果(调查策划方案、调查报告)获得该部分课程成绩。由于拓展项目的调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其调查主题内容不同于抛锚引导项目,但其工作环节和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和技能相同的。因此,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把概念具体到不同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达到对课程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
5.“结”
该课程环节要求学生在每完成一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的任务后,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回顾和审视一下自己在该课程阶段学习(工作)的过程表现和收获,并从“学”与“知”、“练”与“会”、“思”与“悟”、“拓”与“展”等方面展开思考和总结。最后,由教师审阅、精选一些较好的总结请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享。
该课程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重温自己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 “同化” 过程和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过程,促使学生展开“联系”与“思考”,进一步明晰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图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
四、小结
该市场调研课程的设计,综合运用了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教学观念与思想,以课程抛锚引导项目和自主拓展项目的设计实现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通达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备、练、评、拓、结”课程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课程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与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以逐步完成意义构建最终目标。实践证明,根据本文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实施教学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效果。笔者关于课程项目、学生课程活动以及课程环节的设计思路,不仅适用于市场调研的课程教学,而且也可以为其他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武玲.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9(6).
[2]徐瑰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孟兰洲,苏春青.学困生的元认知特征分析及教育干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作者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