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5-05-30陆巧英
陆巧英
《新课标》要求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让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因为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教育力”的主要场所,而理想的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的填充和获取为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知识的仆从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教师才会由“代言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还有些语文课堂教师也不顾学生实际、学生学习需求,过于注重自我,强势出击,过度人文挖掘,过度的学生体会、感受,学生犹如梦魇,也脱离了语言学习的正途。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不强,学生个体发展不明显。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演艺场,学生的“梦工场”,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的完美,太过于注重课堂的有序化,更是破坏了原有的课堂生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情出发,从每个学生的发展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的观念出发。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
界,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搭建民主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想要搭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平台,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动脑,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 “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相信自己,你能行!再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真切感触到老师和他们是一起探究学习的。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而且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众所周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心声,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是当前教育界的呼声。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是那个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的“皇上”了,而应该是学生疑惑时的良师,亲密的朋友,生命成长的益友。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要微笑着面对孩子,要平等地和孩子们说话,努力体现民主和谐的教风。我们要有“丰富多彩”的学生观:有的孩子善于观察,有的孩子能说会道,有的孩子爱想象……正如花园里的花一样,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这是很自然也很普遍的现象。课堂上,不仅仅教师可以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不仅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老师;不仅仅可以发表赞赏的意见,也可以发表反对的意见……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敢说、爱说,参与教学。因为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就在于此。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像一个权威那样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着知识,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怎么谈得上学习有兴趣呢?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我们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讲故事比赛。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概括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联系故事情节分析评价人物性格。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蔺相如的委曲求全的大将风度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引导学生要想打个“翻身战”,就非得大家齐心协力。我肯定了大家的发言,使学生在被人欣赏中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自然而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也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魅力。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这样既尊重学生人格,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搭建人人参与的平台,坚持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积极培养学生个性,不做千篇一律地规范和要求,不过分强调统一性。如在朗读中,要分层次进行(读出声、读通顺、读出感情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在共同中体现独特性,使教学要求、教学环境“人性化”。同时, 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使语文课凸显出生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精神,在自己的教学中尊重、信任、赞赏语文课堂中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达到 “亲其师,信其道。”,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绽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