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2015-05-30刘玲玲
刘玲玲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知识要具有整合性。从整合性教学理念出发。语文教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审视它,都具有整合性。要做到语文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整合,建立语文教学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机制,使语文教学形成整合性,发挥整合功能。就应该拥有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整合性 策略
一.整合的理解
从字面意思上看,整合是把一些零散的不同的要素,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相互渗透、相互交互,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所以,整合性可界定为系统整体对要素的作用和功能进行调整协合以维持自身稳定存在的一种功能特性。语文教学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要素与要素之间整合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展开的必要条件。
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整合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定向、维持、强化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不能盲目和随意。语文教学目标有其严格的体系,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第一.具备《课标》意识,课程标准是规定谋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具备课标意识,才能在教学目标上具有大方向性和引领性;第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的,仍然是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可忽视的;第三.单元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参照单元要求,也就是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来制定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更聚焦更有效;第四.根据课文的提示。例如课文的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题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参照的。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整合四个层面上的目标。
2.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
教学方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很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把全班、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共同进步,尤其把接收慢、学习差的学生提高上去。”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其实就是我们整合性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也属于此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的整合有益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大容量教学,教学载体的整合
语文,从学科门类上讲,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其特征是讲,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需要丰富的感性思维,也需要慎密的理性思维。单纯的靠语言的讲解使得教学内容抽象和枯燥,同时学生也难以理解,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滑。如果教师能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运用课堂教学中,用动态的多媒体画面演示一些单靠讲解说不清楚的内容,通过直观的演示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目的。
首先,学科间的整合并不是各学科教师之间简单的合作,而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学科知识,有学科知识体系;其次,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以外,教师必须懂得怎样建立学科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必须形成一定的序列。
三.结论
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就是对各种差异进行整合的教学。教学中的差异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差异的整合,同时也要注意整合的差异。
整合性教学使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和学习空间,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倪荫林.论整合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4)[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3]倪荫林.论整合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4).
[4]陈秀玲.张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3:1
[5]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4)[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