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2015-05-30吴汉东于洋郭雪松王丽杰查恩辉张振
吴汉东 于洋 郭雪松 王丽杰 查恩辉 张振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修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导师制、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左右,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合适的改革建议。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条件落后,方法简单,通常采用“论证性、验证性、演示性”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另外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比例很低,实践环节非常薄弱,有些高校教学计划单列,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产业严重脱节,没能达到企业需要人才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的人才既要有理论,又要懂实践,还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迫切要求高校要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修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培养大学生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符合国家、社会、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加大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创新创业课程的力度,让学生将来就业做放心食品、良心食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01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行“3+1双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原则。坚持优化整合,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增大实践学时的比重,设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块,保证了人才培养要求。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学校将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淘汰落后技术手段。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教学比例,增设部分独立实验课程,单独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教学,摆脱实践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依赖关系,使其更有独立性、创造性。同时将多门相关、相近、重复的实践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成接近生产的综合性实践项目,让学生组成小组参与方案的制订、仪器的操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工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其次,利用教师到企业、现场录制的视频影音文件进行讲解,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像真正进入到企业的生产一线一样,改变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这种“灌输式”教育方法。再次,教学仪器设备全部向学生开放,可随时预约各种高精尖仪器的使用。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用理论去讲解,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改变了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在下面机械性地操作,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的动力,严重影响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学模式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和案例讨论分析,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研究证明,学校应开展创新创业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如学校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知识竞赛”、“食品科技周”、“食品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让专业教师真正参与其中,使教学从课堂活动引向课外,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有机地连结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真正体验到创新创业过程,激发了创新精神,获得了创业经验。
(五)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过去的实践实验考核往往是通过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动手性较差,创新性不强。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将模拟企业生产产品的工艺操作作为重点,学生自己设计工艺、采购原辅料、生产操作、销售产品,教师对学生生产的产品及操作规范要点考核赋分,并记入期末总成绩。
(六)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导师制
学校邀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经理人、行业协会领导担任兼职导师,对创业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使外界、企业的前沿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科研成果真正能够转化,学生能够了解技术转化的过程,减少弯路,了解创业道路的艰辛。同时学生从大一进入校门开始就实行班导师制,跟随教师的科研项目学习、实践,每名教师可以带5~8名学生,组成小组,不但能够尽早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接触创新领域,对创新有更深的了解。
(七)加强产学研结合
学校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不断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与国内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深入交流。一方面将学生派到相关单位实习,轮流顶岗,熟悉每个岗位的生产规范,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原辅料采购的标准、生产工艺的参数、影响产品生产因素、配方配料等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使学生掌握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技术要点及管理经验,提高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为自己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八)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学校现有12个实验室、3套生产线,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加大力度对相关实验进行整合,按照专业目录组建成了食品基础实验平台、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平台、食品工程设计实验平台、食品营养与安全实验平台,同时借助辽宁省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和辽宁省肉类质量安全控制与研究中心以及学校和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将学生放到实验平台之中真枪真刀地实践,提升了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结语
实践教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改进了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为食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梁庆华,李宗博.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须过三道槛[N].中国食品报,2012-12-7-1.
[2]甘小红.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3).
[3]陈支武,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4]董华青,周震,艾宁.融通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
[5]刘达玉.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