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探析
2015-05-30黄逾白
黄逾白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国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能力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际金融》是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既掌握国际金融相关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操作型人才,与此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英语的转换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论文以高职高专《国金融》课程的教学特点出发,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金融;双语教学
国际金融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是高职院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有能力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十分缺乏,因此急需培养既掌握国际金融相关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操作型人才。近几年,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双语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国际金融领域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高职高专《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特点
1.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
《国际金融》原本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但由于高职高专以应用型教学为主,更需要注重实践操作,且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理论性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消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重点保留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实务部分,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只要能适应实际操作的要求即可,那些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关性较低的知识可以省略。使学生能熟悉基本流程,可以快速上手。比如可以重点开展外汇交易流程的模拟实验。以某笔外汇买卖分析为例,开展外汇模拟实盘买卖,针对不同的外汇交易阶段流程,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相对应,国际收支概述或者国际汇率变革历史就可以不用花费太多课时。
2.英语授课较为困难
国际金融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自由切换。高职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除了一些同学反映平时英语课有难度,大部分同学基于多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对英语表现不感兴趣的状态。首先,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比起单纯的英语课程,专业课的双语课程教学难度更大。双语并不同于外语授课,汉英两文在授课中所占的比例还需通过实践不断的反馈得出结果。
另外点教材的选择也是一个难点,外国的教材逻辑性好,案例丰富但不适合我校学生的英文水平。国内的双语课本大多是理论性过强,针对本科生设计的课本,不适合基础薄弱的专科学生。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1.建立以实用性为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比较差,相对来说他们的强项是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对于《国际金融》这门课,应该着力在实践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一个方面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或计算机房进行外汇交易的训练,使学生能掌握不同形式外汇交易的程序、技巧以及外汇买卖的时机等一系列实际业务的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联系起来,达到“做中学”。例如,在学习“外汇交易”时,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询价行;有的扮演报价行;有的扮演外汇经纪人。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国际上经济金融的最新动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和更新,使教学内容既能反映出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出最新的进展和动态,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式是:明确布置任务——问题探究与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在课堂上,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国际金融所涉及的一些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对本学科领域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上添加案例分析,辩论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1)双语教学应循序渐进。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应采用保持型教学,即保持学生原本熟悉的语言环境基本不变的双语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尽量照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教师的培养应采取逐步过渡,互助协作的方法。先从教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金融专业英语等语言课和中文专业课入手。
国际金融课程中有大量的专有名词,授课最开始可以由基础专业词汇的学习开始,课堂上也可以请同学们讲解讨论一些英文报刊杂志上的短篇时事新闻,然后再过渡到可以进行英文课文的阅读以及用英文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演讲。
英语教学一开始并不需要占教学课时的很大比例,要通过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实时改变教学安排。尽量做到随教随考,让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进行反馈。
(2)教学内容的设定与教材的设置。本课程主要针对的对象群体是高职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因此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来编设定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的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比如说为学生深入讲解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学生由于金融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教材编写上首先应该较市面上一般的国际金融教材简单一些,去除掉一些较难的数理运算和理论性极强的内容,比如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知识由于非常复杂难记,可以不需要学生掌握。其次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高职国贸专业,应在课程内容上有所侧重,重要的知识点应该集中在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等方面,将金融与贸易更好的结合起来,加入一些本地区企业当下的问题的案例,比如汇率变动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出口影响等。最后在语言安排上,可以只将重点的,结论性的句子用英文对汉语进行注释,以及在关键名词的解释上使用英文。
(3)考核安排。在期末考核方面,教师要对常规的考试卷面的模式进行改革,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可以提高两方面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是课堂的参与表现度,可以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特别是英语学习,必须在课堂上多说多练才能取得效果。二是加大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比例,由于高职课程侧重实践,可以把实训所占的分数提高一些。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5):57-58.
[2]蒋志芬.国际金融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5):72-73.
[3]刘任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P29-30.
[4]李丽娟,夏晖.金融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首批院级双语课程建设项目《国际金融》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