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重建教学模式
2015-05-30饶静婷
饶静婷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三大理念,优化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重建教学模式。
关键词:公差测量 教学改革 一体化 能力培养
一、实施背景
1.课程特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对于那些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比较困难。
2.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普遍以教师讲授概念、术语开始,重视理论而轻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大量概念、国家标准,知道许多常用的计量器具,但却仍不会对实际工件进行测量,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际测量能力、分析误差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目标
1.完善教师梯队建设
通过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进修学习,招聘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等方式,将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一流,且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
2.构建教学新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采用任务教学法,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强专业技能竞赛培训活动,通过机械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本门课的学习动力。
3.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时,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具体过程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到各大中型以及职业院校调研,结合中职教学体系的要求,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建成一体化教室,集实践理论一体化,在学中做、做中学,使课堂像工厂车间,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徒弟。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该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工程实践和综合教育,把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在教学安排中,要突出重点。
3.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具体的任务,从侧重于传授知识,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积极探索问题的新型学习模式。
4.具体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填鸭式”的讲授法,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存而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四、条件保障
1.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表)
表
实验实训室 实验实训内容
一体化教室 长度测量
形位测量
粗糙度测量
常用量具使用
校内实习工厂 典型零件测量
2.网络教学资源与硬件环境
建立多媒体教室,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录像、电子课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及答案、自测题及在线答疑。
五、教学改革成效
1.课程体系
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完善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结构合理、便于实施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使其体现职业能力要求,反映企业的典型案例,体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形成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工程实践和综合教育,把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重点突出。
3.教学条件
配备大量测量典型工件的常用量具和仪器,为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利用实验室与校办工厂、机电研制中心构成多方面实训条件,并与中通客车等企业联合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模式。
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该课程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工作导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更好地融合,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