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015-05-30王肖凡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技巧词汇

王肖凡

【摘 要】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归纳了几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汉语教学;词汇;方法;技巧

在汉语教学中,词汇是学习汉语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汉语的桥梁,但是词汇教学往往也是比较枯燥的,所以词语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不同类别的词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本文通过不同类别的词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解词方法可以有下面这几种:

一、名词的讲解

1.直观教学法

就是用卡片、实物、图片教具,直接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比如:解释“杯子”,只要举起茶杯;如《人不是恐龙》这一课,解释“恐龙”,只要举一张画有恐龙的图片,也就一目了然了。直观法直接将实物与目的语的符号系统连接起来,绕过了由母语到目的语的解释翻译过程,因而可以使学生直接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但是,如果学生所学的是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词语,尽管学生当时明白得快,记得也快,但未必能长期记住。因此,对于这类词语,仍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重现,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2.替换法

用A代替B,从而达到解释词义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是一些同义词,虽然它们的意义相同,但由于语体色彩或使用场合的差异,而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难易。“坐出租车”,实际上就是“打的”(口语);“移动电话”,实际上就是“手机”(口语)。此外,我们所说的替换法,还包括用学生熟悉的词语来解释生词的方法。例如:在解释人称名词“姑姑”时,可以把它说成是“爸爸的姐姐或妹妹”,这里“爸爸”“姐姐”“妹妹”都是学生学过的、简单的词语,用它们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理解“姑姑”的含义。

二、动词的讲解

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因此在动词的讲解中多用到演示法。

1.演示教学法

很多词语,尤其是动词,需要我们用表演的办法,给学生进行释义。例如:“微笑”,老师自己示范或者让学生微笑,马上就能把词义说清楚。再如“搬、端、托、拿、捏、握、举……”等这些跟手有关的动词,老师可以直接在教室中做出各种动作,让学生将动词符号与实际的动作联系起来,从而掌握词语的用法。用动作演示解释词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差异,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词语教学的效果。

2.举例教学法

凡名词、动词,大略可以分为两类,即具体或抽象。前者如:“人、书、桌子、吃、喝”,后者如“帮助、勇气、安慰、想、回忆”等。具体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或动作演示解释,而抽象词语则不易如此。对这类词语,举例是比较好的处理办法。

三、形容词的讲解

1.拆分推测法

此法,是在综合考虑汉语词汇的特点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知道,汉语是以音节为基本的语言单位的,每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除少数单纯词外,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大部分词语都是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这是汉语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对词语进行拆分,通过分析词语内部的语素和语素之间的关系来学习新词的意义。

有人作过统计,汉语中浩如烟海的词语,实际上只有几千个常用汉字构成。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后,真正不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少了,那时候,难题不是认识汉字,而是怎样正确理解那几个认识的汉字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这种关系。这也反映我们华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教育学生不是为了教育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优秀学生。教会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推测新词词义,无异于增加了学生的本领,让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自如,更加得心应手。

2.归纳法

根据词的构形特点或用法上及其它各方面的特点,将具有共同特性的词语归入同一类的过程,就是归纳。归纳词语有两个过程,其一是区分,其二是合并。

3.搭配法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词总与其前或其后的词语产生意义或语法的联系。但词又并非与任何一个词都能产生联系。这些相互之间能够产生联系的词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搭配。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通过分类归纳出来的各类词语进行组合搭配,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同时也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出现环境,掌握词语的搭配规则。比如:某课中有“极了”一词,比较抽象,不好直接解释。这时我们可以给出其常见的搭配:“好吃极了”、“香极了”等。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将同一课中出现的词语搭配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像同一课中就有“馋极了”“得意极了”这样的搭配加深学生印象。

4.故事法

教学中,如果遇到类似于成语这样的词,它们有着固定的意义和特定的文化内涵,这时,老师们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解词义,加深学生印象。譬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字面上,学生每个字都能认识,但里面的具体含义,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只有等知道这个故事后,从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身上总结出经验,才算是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

以上几种解词方法,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而又以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技巧词汇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浅谈初中汉语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高中语文汉语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