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强动力

2015-05-30刘小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5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文学生活

刘小明

【摘 要】

主动性是学生学习取得积极效果的重要推动力,而主动性的学习少不了兴趣的作用。高中语文课堂文字性浓厚,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尤其需要兴趣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语文课的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开展者,应该时刻注意积极跟进时代步伐,更新思想理念,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引入课堂,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本人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就兴趣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能力 动力

一、真诚相待,以兴趣要点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高中学生在年龄上更为成熟了,内心感受较为敏感,个人情感较为独立,其做事风格趋于情感化,对学科的兴趣、学习热情的投入程度与教师在其内心地位直接相关。这就说明,首先,教师应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做到真诚相待,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每一位学生都真诚相待,不以学生的成绩为评判标准,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光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这种被关怀的感觉,内心不会有被忽略感。其次,思学生之所想,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更新教学思维,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多从现实热点话题中提炼语文教学素材,消除学生学习与课下生活间的断层,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更容易投入更多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再次,多创建学生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齐头并进的学习氛围。学生中会有很多的兴趣类似者,如何将这些兴趣类似者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够积极引导至语文相关领域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话题。这些同学兴趣足,热情高,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创建语文学习相关的学生课题小组,能够使其积极开拓课下学习,自然而然的推动其语文课上学习的投入程度。随着课题小组的带动,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最终使语文学习的氛围浓厚,创建出情趣浓厚、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二、“区别对待”,分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都是一视同仁,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效果考核中,都采用一致标准,这种对学生个体性关注的缺失导致学习效果的低下,自然而然的遏制了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这种差异性。首先在教学中,做到分类教学,对语文功底浓厚,水准较高的学生高要求,以引导为主,以其学习情趣为导向,积极探索语文的更深话题,提高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对语文学习投入不足,水平还较低者,积极鼓励,积极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教材内容为主,配合其兴趣点,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在努力提高其语文成绩的同时,逐步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其次,在效果考核中,对不同学生做到分类考核,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达到准确测量的同时,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考核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随后的教学方案,积极回应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变化,调整学生的分类定位,推进语文分类教学。另外,对反映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逐步培养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语文教学能够高效展开。

三、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设备也日新月异,这就要语文教学不再仅限于枯燥乏味的教材,将科技设备引入课堂成为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以当时的一段时代背景开题,让学生对文章中所处年代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投入热情,带着时代背景学习课文,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四、开拓语文教学范畴,推进综合教学模式

高中学生关注点更多,喜欢钻研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学的深层次的话题,让学生积极探索语文学习中的开放性话题,让学生体验语文多样性的同时增添学习情趣。这要求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范畴,积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教学任务,合理设置研究课题。教师可以设置文学阅读兴趣小组,文言文探索小组,汉字研究小组等兴趣小组,以学生的兴趣为推动力,积极开展语文学习,教师应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研究,引导小组学习讨论的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提高小组学习讨论的效果。再者,多组织兴趣小组之间学习研究效果的讨论,让兴趣小组走上讲台,积极展示学习成果,增加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这种讨论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根据实际交流情况提供相应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交流,提高参与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建立归属感,体验主体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高效展开。

五、追根溯源,加强学生生活中发掘语文的能力

生活是一切的来源,文字起源于生活,语文是文字的艺术,也和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生也能追根溯源,在生活中体验语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深度不足,缺乏常理性认识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时,往往不知作者在文章中隐含的深层次思维,这些思维都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流露,学生作文往往深度不够,内无含物,空洞乏味,这一切反映了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体验观察,因而也就缺乏生活素材,缺乏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可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文中的素材,布置一些与学习相关的生活体验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生活中找寻答案,这样,在深刻领悟课文作者文学思维的同时,加深了对文学的认识。再者,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关描写生活片段写作的任务,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这样有效增加感知能力,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生活情感的同时,也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文学素养,让学生领悟文学的灵魂,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紧跟时代发展轨迹,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多采用新思维、新理念去推进语文教学,以兴趣为推动力,积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 文学教育(中), 2011(03)

【2】李婧姝.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2)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文学生活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我与文学三十年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