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解析
2015-05-30张欢生
张欢生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四大悲剧作家之一,一生致力于悲剧的创作。《榆树下的欲望》作为尤金·奥尼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通过呈现家庭欲望和矛盾而引发的仇恨、乱伦、杀子等层层家庭悲剧,揭示了欲望的驱使导致人性的异化和道德的失落,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美国第一部重要悲剧”。
一、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奥尼尔和古希腊人一样,具有强烈的命运观念,把悲剧性看作是人生本身具有的赋予人生以崇高和美的价值因素。因此,奥尼尔的剧作直接深入到人的精神深处,把人物的灵魂和内心世界剖析给人看。他认为,造成人类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外在因素,更主要的是人类本身的弱点所造成的,这包括人的各种情绪、本能、渴望和欲念等内在因素,这种弱点扭曲人的内心,造成人类内在精神的激烈冲突、激荡,推动人们相互对立、厮杀,最终导致人类的悲剧命运甚至毁灭性的结局。
二、黑色欲望——《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解析
《榆树下的欲望》深入地揭露了欲望驱使下造成的人性扭曲和家庭悲剧。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新英格兰的农庄,描写了一个关系冷漠、相互猜忌、充满仇恨的家庭,每个人都被赤裸裸的占有欲所吞噬,他们渴望占有农场,占有财富,占有黄金,强烈的欲望造成人性的异化和家庭关系的扭曲,酿造出一场场兄弟反目、父子相残、通奸乱伦的家庭悲剧。
(一)对金钱的欲望
凯伯特家庭的每个成员对于金钱都充满了难以遏制的欲望。老凯伯特作为一个典型的东部早期移民的代表,吝啬、贪婪、冷酷、薄情、禁欲,视儿子为仆人和奴隶,对儿子进行无情的压榨和剥削,最终导致儿子们的仇视甚至离家出走。他把妻子视为追逐财产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不仅霸占了第二任妻子的农场,还逼迫其没日没夜牲口般的劳作,导致其劳累致死。他不懂感情,除了对金钱的喜爱和贪婪之外,他不爱任何东西,更不爱任何人。他的儿子们也是一样,彼得和西蒙的离家出走一方面是想摆脱父亲的压榨,更主要的目的是想去西部淘金,因此一拿到路费便毅然出走,而伊本的复仇中,也深深地渗透着对于农场财富的贪婪和渴望。可以说,凯伯特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渴望占有农场,占有财富,占有金钱,他们的所有行动和情感都被物质的欲望所驱使。
(二)复仇的欲望
伊本对于父亲的仇视,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压榨,更将其视为杀母仇人。在他看来农庄是自己和母亲的财产,父亲把她牲口般的奴役折磨致死,就是为了霸占她的财产。强烈的复仇情绪扭曲了他的灵魂,控制了他的行动,导致其作出一系列疯狂的举动。从他偷走老凯伯特的金子资助两个兄弟西行淘金,到与其签署契约要求其放弃农场的继承权来看,报复父亲、夺回农场是其由来已久的计划。伊本的报复并不止步于占有农场,他还有占有原本属于父亲的一切,包括女人。而与继母艾比通奸乱伦生下的孩子,成为伊本报复的高潮。对于金钱和复仇的欲望,不仅扭曲了自己的灵魂,断送了自己的爱情,更害死了自己的孩子,伊本成为这个家庭最大的悲剧者。
(三)本能的欲望
奥尼尔曾说:“在我看来,人是具有同种原始情感、欲望和冲动的相同生物体。”艾比这一人物,情感丰富,性格复杂,正是这种生物体的集中表现。艾比从小孤苦,嫁人后丈夫是个酒鬼,长期的困苦和帮佣的生活使她萌发了“在自己的家里给自己干活”的愿望,老凯伯特的出现使她看到了生活的转机,因此她毅然选择嫁给老凯伯特,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年轻性感、充满青春活力、饱尝情感饥渴的成熟女人,一开始就被高大英俊的伊本深深地吸引了。她的情欲一经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奥尼尔有意将艾比置于乱伦关系中的主动性地位,以显示她受到更为深层次的性欲压抑。如果说艾比一开始来到农场是由于金钱的欲望,那么其后她对于伊本的爱情以及夹杂着的性欲,则突破了伦理与道德的限制,发展到了疯狂的地步,剧作的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成全了自己对于爱情的变态追求。可以说,正是艾比对于欲望无止境的渴求酿成了一场乱伦通奸的罪孽,并直接断送了自己孩子的性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榆树下的欲望》通过展现人物被物质、复仇、性欲不同层次的驱使,呈现了一个手足反目、父子相残、乱伦通奸、母亲杀子的家庭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欲望驱使下所遭受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为现代人追求更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深刻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一涓.从《榆树下的欲望》透析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J].考试周刊,2009(13).
[2]刘永杰.《榆树下的欲望》的女性主义解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05).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新闻传媒系)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