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园内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问题

2015-05-30白异凡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园内团伙犯罪

白异凡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论文与书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团伙犯罪的趋势。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概念的界定,深入讨论造成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成因,包括个人、社会、家庭等诸方面因素,由此对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预防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犯罪

一、我国未成年人校园内团伙犯罪的现状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增长速度明显上升,并且未成年犯在14周岁-17周岁年龄段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多。有学者指出,未成年人的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显现。据典型调查,在查获的团伙犯罪成员中,青少年占到70%左右;在查获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属于团伙作案的占到70%左右。①越来越多的趋势表明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大多发生在校园内,他们结成各种帮派,纠集不良少年,模仿黑帮入伙场面,“大哥”“小弟”相称,进行所谓“义气”的违法犯罪活动。

目前我国校园内的团伙犯罪主要现状为:(1)未成年人校园内团伙犯罪,大多发生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初中小学居多,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够,有着较强的叛逆与猎奇心理。(2)这些犯罪组织的成员,大多数具有打架斗殴的经历,其有过经历的原因可能是一时冲动或者是嘻戏取乐中萌生的。(3)未成年人的校园内团伙犯罪主要集中在暴力犯罪方面,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表现的更为激烈。(4)其成员以男性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案例出现出了女性的身影。(5)校园内的团伙犯罪,组织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规模与危险成正比。校园的团伙犯罪大多是3~5人的小型团伙,没有明确的组织纪律,也没有固定的名称。大多是临时起意组成的小型团伙,其危害性虽然小于大型团伙,但是比起个人犯罪而言,其社会危害性要远远高于一个人的力量。②

二、未成年人校园内团伙犯罪的成因

就其犯罪动机而言,大多出于简单的动机,“义气”心理更为突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2年的调查,未成年人犯罪为了钱财的占38.8%,为了恶作剧或者好玩的占22.2%,为了朋友的占19.8%,为了报复的占8.6%,为了性满足的占4.8%。

从未成年人自身方面而言,第一,未成年人认识能力和控智能力与其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不协调;第二,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和个人的活动范围、内容的扩大,未成年人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第三,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他们就希望自己为同伴所接纳,他们希望自己的行为、容貌、能力等都能为同伴所重视,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归属于同伴群体更重要了;第四,未成年人的认识程度不够,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是非丑恶不能完全辨别,法制观念淡薄。

从家庭方面因素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教师。作为未成年人的启蒙教师,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良好家庭教育氛围的孩子往往很少加入校园组织,因此,未成年人加入校园团伙组织与家庭环境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从学校教育方面而言,学校是孩子离开父母后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步骤。正规的学校教育对未成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指引作用,而学校教育方面的不完善也是引发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主要因素。

从社会因素方面而言,校园内的团伙犯罪形成原因不仅仅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等诸方面,社会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三、未成年人校园内团伙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要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教育方法,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和熏陶孩子,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志向,远离不良青年,远离校园团伙组织。

对于学校而言,在减少班级人数预防受害方面,根据学者徐久生的调查研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的减少每个班级的编制,从现在40~50人减少到30~40人。这一方面有助于预防校园团伙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班级内人数减少,也能够使教师充分关心、了解学生状况。

对于社会而言,应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当净化社会空气,遏制团伙暴力犯罪的文化传播。其次,应当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中共综治委明确要求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安宁、清净的学习环境。

对未成年人自身而言,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知识,明确团伙犯罪的含义与后果,正确看待团伙犯罪,正确对待朋友之间的义气问题。

在立法方面,应当完善对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法律。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科学完备的立法,是开展整治工作的法律依据,是顺利展开实际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次,应当明确出学校与家庭的责任。当这种团伙组织出现在学校时,应当对学校有关部门进行追责,确立完善的责任机制。

明确预防未成年人校园内团伙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①郭翔.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特点[J].中国青年研究,1996(3):40.

②姚兵.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101.

参考文獻:

[1]金城.中美青少年团伙犯罪研讨会宗述[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5).

[2]马克昌.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J].中国法学,2007(4).

[3]关颖.对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认识[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8(1).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内团伙犯罪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Televisions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找出8名盗贼
“团伙”威力强过“团队”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