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若干问题的研讨

2015-05-30孟广平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有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又一次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领域的热点。不少学者从“正本清源”“强基固本”的学术路径出发,通过对这一学科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理性思辨,探寻其科学而完善的表述,试图建构公认的理论体系,以期形成各相关实践领域的基本共识。这些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却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我们正在建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确定,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那么,在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尚未形成理论共识的情况下,如何顺势而为地凝聚起各界推进改革发展进程的合力呢?笔者不由想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首任司长孟广平先生的一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若干问题的研讨》。今天我们重温这篇杂谈,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呢?

孟广平,1929年生,北京人,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北大教学行政处负责人、北大附中校长、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等职。1982―1989年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后任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与职业教育项目(UNEVOC)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2005年4月病逝。本刊“名家视线”栏目设立之初,曾为纪念孟广平先生逝世五周年发表过他的遗作《改革要有超越传统的创新观念》。在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再度将他生前尚未来得及正式发表的这篇“研讨”介绍给大家。或许在今天看来,这篇杂谈中某些观点可能已不再有多少新意,但谁又能够否认十年前他在此文中提出的理念和思路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尤其是对于当前我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依然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呢?

【摘 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名称的简化不利于技术员类人才的培养,高中阶段两类教育的比例应稳妥考虑,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应予以充分重视,要检讨教育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比例;成本和效益评估;整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11-03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一)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文件中使用的“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简称TVE)。它包括“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与“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教育类型。

1985年起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时,因为有人不赞成原稿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两类教育的概念,所以折中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去掉“、”以求妥协,但潜伏了分歧。

1993年起,将“职业技术教育”改为“职业教育”,反映了分歧的深化。而两种本来不同的观点却在改称“职业教育”上表现了一致: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代表的一派,反对职业教育與技术教育是两类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育,主张只有“职业教育”一类教育,其中包括技术教育。主要根据是当初黄炎培先生创业时的提法,却忽略了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变化及相应教育的新发展。

——原国家教委的有些同志实际上同意说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是两类区别的教育,但认为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是一个体系,而应属工程教育体系,所以也赞同把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拿出,改为职业教育。这表现在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上,认为技术专业教育应归普通高等教育系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是培养“高级技艺性人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所以应称“高等职业教育”。但又不好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含技术教育,所以赞成淡化三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法之争,不是咬文嚼字之争,或是管理之争,而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同导致的根本问题之争。把“职业技术教育”改为“职业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更不利于已经很落后的技术员类人才的培养,应当改为国际上多数国家通用的“技术与职业教育”。

(二)职业技术教育包括长学制的正规教育,也包括短期的非正规教育(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作为一种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它也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即教育目的不仅是培养有从业技能的劳动力,而且也是造就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有发展潜力的人(社会化的人)。从此意义上说,并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需要从教育的社会化的角度,从终身教育的角度重新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只有“毕业生直接上岗,不需要适应期”的教育才是职业教育,这种认识适用于培训,一般不适用于长学制的学校教育。

(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从业准备教育、从业专业教育、从业继续教育。前二者主要是就业前的教育;后者主要是就业后的教育。我国把就业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分划到独立的成人教育体系,反映了我国教育体系尚不成熟(四大块教育的分法缺乏科学根据),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二、高中阶段两类教育的比例问题

(一)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比例,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提出的要求。

(二)所谓“5∶5”的比例,只是一种宏观规划目标的“大手笔”描述,不是科学计算出的预测参数。国务院《决定》的原文是两类学校的招生数“大体相当”,所以不应该作为具体工作指标,更不应该作为衡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好坏的标准。

(三)1986年以后的头几年,“5∶5”的比例客观上对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继续沿用此比例作为工作目标则会产生负面作用。例如,促使职教发展规模脱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容量,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四)不能简单地认为中等教育结构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比例越高,教育改革就越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普及程度会提高,中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所占比例可能出现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发展走势。需要把各层次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对我国有的发达地区提出适当降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比例的设想不应简单否定。

(五)援引外国的中等教育结构比例的主张,或反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职教比例的观点都有片面性。所有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都很发达。至于是哪个层次的、哪种形式的更发达是国情决定的,不能套搬。日本的中等教育主要是普通教育而职教比例不大,用这个例子不能证明经济发展与职教发展无必然联系,也不能说明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不发达,因为日本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比例比普通高教大,而且20世纪五十年代时,日本中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也很大。至于有人说美国中等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为零,那是对美国教育的误解。美国的高等专科教育大多是职业技术教育。

三、教育的成本和效益评估

(一)多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忽视成本和效益评估,特别是忽视外部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学比不学强”,“办学是教育部门的责任,就业是劳动部门的责任”等观念,往往是不重视外部经济效益的思想根源。

(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本和效益评估是一个重要的但又很困难的问题。有多种评估理论及方法,但迄今还没有一种完全准确的方法,所以对用任何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要重视、二要有分析。得出职业技术教育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显效和无显效结论的实证研究都有。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不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三)无论哪一个层次或哪一種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成本都必然比同层次、同学制的普通教育高很多,这是为获得某种专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投入。不花这个钱,就得不到这样的人。问题是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益,而且投入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获益相比是划算的。计算这个投入应是全口径的,不仅是政府的有形投入,而且应考虑一个人终身跨度的教育成本效益。普通教育和岗位培训都有效益高的,但不可能因此不办职业技术教育。当前的问题是有浪费资源之处,如有的用长学制的教育达到只需短训就能达到的目标,加大了基建和设备购置的成本,低效益运转;还有如就业率低等状况。

(四)任何一种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都有成功的典型国家经验,但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无可褒贬;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都不是单一模式的,而是以一种为主的模式。我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自觉地走上以政府办正规学校教育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政府有较大的投入,不是中国国情所允许的,需要重新考虑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办学模式,应改变目前的政府为主、正规学校教育为主、职前教育为主的格局。但是“以职养职”方针走向另一极端,则会产生误导。

四、要检讨教育的整体结构

(一)需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作为教育的整体重新考虑,仅就职教论职教是论不清楚的。

(二)把职业技术教育仅看作“技能培训”“大众就业教育”是不够的。需要从终身生计教育(life-long career education)的角度、教育的完善化(excellence of education)的角度重新审视各级、各类教育的任务和作用。

基础教育是优良人才的基础,必须保质保量。中等教育应是广义的进入工作前的准备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普通中学只为升学做准备、以学习普通文化课为主的局面。

正规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应加强基础素养(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和非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岗位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要注重就业可行性。

高等教育应根据人才结构类型有不同的教育类型,改变单一的学科专业教育类型。高等教育中所谓“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就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

除学历教育外,大力发展各种非学历的教育,并在一切教育中承认个人在学校教育以外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三)现在实施的仍是“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原则,是双轨制原则。在中国实行三级分流是必然的。三级分流不等于双轨制,还要从教育的社会化、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的公平性等方面修正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体制,从根本上改变或避免一轨是升学教育、一轨是终极性(terminal)就业教育的矛盾。要把为开发个人自身的潜能,创设继续教育的环境和机会作为指导思想。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
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技术实训室的设计与实践
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的思考
校企合作职场学习加工有效实践路径探析
基于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措施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逻辑学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
南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