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企业需求谈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

2016-10-19郭玉玺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大学生

郭玉玺

[摘 要]本文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全口径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大学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40-01

一、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几个因素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1)优良的个人品质,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2)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3)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4)扎实的专业技能,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5)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

(6)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二、我国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升级的基础性环节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才培养与产品制造的不同在于人是有能动的,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潜能,而产品的功能是先天设计制造的,并且受到客观条件,特别是一定时期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超越并无法再提高的。因此,我们对于人的培养不能像制造产品那样完全针对岗位能力要求设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把人的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定位的重要方面。人的培养既要有就业目标岗位的特定能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认清人的能动性,要培养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全人”,使受教育者在未来的人生中,潜能得到有效发挥和最大发挥,从而提升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应对市场转型升级的主要出发点。

2、专业建设的转型升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更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紧密跟踪并调整专业发展状态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一方面,专业发展的方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多途径、多渠道加强校企的深度融合,实时把握一线岗位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人才需求情况,调动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按照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发展状态的评估与监控,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专业评价,从宏观上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性和专业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基于专业发展状态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和调整工作。

3、校企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具体来说,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实时掌握企业一线岗位的能力要求,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 按照职业岗位需求来设计学习情景,以便于学生掌握工艺技术、制造方法和生产过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与企业合作,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从而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4、构建全口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保障

目前全国各省的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筹备工作已经酝酿成熟,可望近期内全面启动,同时职业教育系统内中职、专科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相互对接改革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不再是考生和家长因高考成绩不佳的被迫选择,有助于打破职业教育“二流教育”的社会固有偏见,有助于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有助于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一步深造的要求,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的助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也要考虑因素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必将呈现新形态,并最终为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高职院校的资源形态、教学方式、服务模式必将发生深刻变革;信息化课程资源、信息化实训环境、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咨询服务等成为常态;校内资源与企业资源联系更紧密,使校园无界;常态性建设网上校本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是必然趋势之一;决定性、主导性教学资源——教师,集直接教学、专业导师、资源开发、育人管理于一身,资源开发与整合成为教师的常态重要工作。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成为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水平的教师及其系统化双师团队,是高职办学的核心资源。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建设会保证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转型升级,并以此助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高等教育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相应地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学生以“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导向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全口径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创新思路、探索新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 欧阳剑波.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j].职教论坛.2011(22);18-21.

[2] 张金英.新常态下.职教应培养什么人?[N].光明日报.2015-09-15(15).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